面状发热体及包括其的衣物管理机、冷热水净化器及建筑物的地采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12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1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状发热体构成为成型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基体的内部插入有一对电线,通过施加电源时在所述基体的内部发生的电阻发热,从而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无论热传导率如何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热效果。并且,面状发热体的区域被划分为加热部和非加热部,通过双重注塑成型方法一体制造加热部和非加热部,从而能够制造多种形状的面状发热体且制造工艺简单,因此具有能够节省制造费用及制造时间的优点。时间的优点。时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面状发热体及包括其的衣物管理机、冷热水净化器及建筑物的地采暖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状发热体及利用其的冷热水净化器、建筑物的地采暖板及衣物管理机,更具体来讲涉及向含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树脂的导电性复合材料插入一对电线来制成,从而制造工艺简单且施加电源时能够发热的面状发热体及包括其的衣物管理机、冷热水净化器及建筑物的地采暖板。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广泛使用的电热加热器以封装加热器(Sheath Heater)为代表,是将电热线以线圈状内置在金属保护管中,加入作为绝缘粉末的氧化镁一起填充使热线和保护管绝缘的管状加热器。这种封装加热器即使受到外部物理冲击的情况下也很坚固,并且电热能效率高,并且可以适当地加工成适合用户的用途和形态的各种形状来使用。
[0003]近来各种产品中使用电热加热器,因此对更紧凑且易于制造的面状发热体的关注在增加。
[0004]由于现有的面状发热体是通过层叠多个片材或在片材上涂覆加热层等方法制成,因此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且可制造成多种形状的面状发热体及包括其的衣物管理机、冷热水净化器及建筑物的地采暖板。
[0007]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状发热体包括:加热部,其中一对电线相隔预定间隔地插入到成型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材料混合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形成的基体的内部,施加电源使得所述电线具有电位差时通过在所述基体的内部发生的电阻发热,所述导电性材料包括:碳部件,其分散在所述基础树脂内形成电网络;以及金属粉末,其介于所述碳部件之间增加通过所述碳部件形成的电网络且通过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将通过所述碳部件产生的电阻热传递到所述加热部的表面,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基础树脂的含量为60至72w%,关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碳部件的含量,为了形成所述电网络而在10w%以上,并且在17w%以下,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金属粉末的直径为10nm至100nm,关于所述金属粉末的含量,为了增加所述碳部件之间的电网络且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而在12w%以上,为了降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而在22w%以下,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根据ASTM D792进行的测试结果)为0.8至1.3,电阻率为2至10Ωmm2/m,热传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为156至235kcal/mh℃。
[0009]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根据ASTM D638进行的测试结果)为180至200kgf/cm2。
[0010]所述碳部件包括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所述石墨烯和所述碳纳米管的混合比例为1w%:10w%。
[0011]所述碳部件包括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至少一种,所述碳部件的长度为1至100μm。
[0012]所述金属粉末包括铝粉末。
[0013]所述基础树脂包括:包括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 yrene,ABS)、硅胶、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 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的非导电性树脂和包括聚吡咯(Polypyrrole,PP y)的导电性树脂,所述基础树脂中所述导电性树脂的含量大于0且在10w%以下。
[0014]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还包括稳定剂和黏合剂,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0.1~0.6w%,所述黏合剂的含量为0.4~2.1w%。
[0015]所述电线包括铝线、铜合金线、铜线、导电性复合材料电线中至少一种。
[0016]还包括非加热部,其与所述加热部划分开且形成为一体,由相比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导电率更低的材料形成。
[0017]所述电线嵌件注塑成型于所述基体,所述加热部和所述非加热部双重注塑成型。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面状发热体的衣物管理机包括用于对衣物加压去除褶皱或形成裤子的挺直压印的熨斗板,所述熨斗板是包括加热部的面状发热体,所述加热部中一对电线相隔预定间隔地插入到成型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材料混合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形成的基体的内部,施加电源使得所述电线具有电位差时通过在所述基体的内部发生的电阻发热,所述导电性材料包括:碳部件,其分散在所述基础树脂内形成电网络;以及金属粉末,其介于所述碳部件之间增加通过所述碳部件形成的电网络且通过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将通过所述碳部件产生的电阻热传递到所述加热部的表面,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基础树脂的含量为60至72w%,关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碳部件的含量,为了形成所述电网络而在10w%以上,并且在17w%以下,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金属粉末的直径为10nm至100nm,关于所述金属粉末的含量,为了增加所述碳部件之间的电网络且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而在12w%以上,为了降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而在22w%以下,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根据ASTM D792进行的测试结果)为0.8至1.3,电阻率为2至10Ωmm2/m,热传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为156至235kca l/mh℃。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面状发热体的冷热水净化器包括设置成与容纳热水的热水箱的至少一面接触的面状发热体,所述面状发热体包括:加热部,其中一对电线相隔预定间隔地插入到成型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材料混合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形成的基体的内部,施加电源使得所述电线具有电位差时通过在所述基体的内部发生的电阻发热,所述导电性材料包括:碳部件,其分散在所述基础树脂内形成电网络;以及金属粉末,其介于所述碳部件之间增加通过所述碳部件形成的电网络且通过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将通过所述碳部件产生的电阻热传递到所述加热部的表面,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基础树脂的含量为60至72w%,关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碳部件的含量,为了形成所述电网络而在10w%以上,并且在17w%以下,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金属粉末的直径为10nm至100nm,关于所述金属粉末的含量,为了增加所述碳部件之间的电网络且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而在12w%以上,为了降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而在22w%以下,
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根据ASTM D792进行的测试结果)为0.8至1.3,电阻率为2至10Ωmm2/m,热传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为156至235kcal/mh℃。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面状发热体的建筑物的地采暖板包括设置于建筑物的地采暖板的面状发热体,所述面状发热体包括:加热部,其中一对电线相隔预定间隔地插入到冲压成型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材料混合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面状发热体,包括:加热部,其中一对电线相隔预定间隔地插入到成型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材料混合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形成的基体的内部,施加电源使得所述电线具有电位差时通过在所述基体的内部发生的电阻发热,所述导电性材料包括:碳部件,其分散在所述基础树脂内形成电网络;以及金属粉末,其介于所述碳部件之间增加通过所述碳部件形成的电网络且通过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将通过所述碳部件产生的电阻热传递到所述加热部的表面,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基础树脂的含量为60至72w%,关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碳部件的含量,为了形成所述电网络而在10w%以上,并且在17w%以下,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中所述金属粉末的直径为10nm至100nm,关于所述金属粉末的含量,为了增加所述碳部件之间的电网络且提高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而在12w%以上,为了降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而在22w%以下,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比重(根据ASTM D792进行的测试结果)为0.8至1.3,电阻率为2至10Ωmm2/m,热传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为156至235kcal/m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根据ASTM D638进行的测试结果)为180至200kgf/c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碳部件包括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所述石墨烯和所述碳纳米管的混合比例为1w%:10w%。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碳部件包括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中至少一种,所述碳部件的长度为1至1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金属粉末包括铝粉末。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基础树脂包括:包括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硅胶、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 DMS)的非导电性树脂和包括聚吡咯(Polypyrrole,PPy)的导电性树脂,所述基础树脂中所述导电性树脂的含量大于0且在10w%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还包括稳定剂和黏合剂,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0.1~0.6w%,所述黏合剂的含量为0.4~2.1w%。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电线包括铝线、铜合金线、铜线、导电性复合材料电线中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还包括:非加热部,其与所述加热部划分开且形成为一体,由相比于所述导电性复合材料导电率更低的材料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电线嵌件注塑成型于所述基体,所述加热部和所述非加热部双重注塑成型。11.一种衣物管理机,其中:包括用于对衣物加压去除褶皱或形成裤子的挺直压印的熨斗板,所述熨斗板是包括加热部的面状发热体,所述加热部中一对电线相隔预定间隔地插入到成型基础树脂和导电性材料混合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形成的基体的内部,施加电源使得所述电线具有电位差时通过在所述基体的内部发生的电阻发热,所述导电性材料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东秀
申请(专利权)人:圣加康德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