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09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由疏水药物胶束和炎症响应性水凝胶按照质量比1:10~1:1000混合而成;所述的药物胶束的粒径为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创伤愈合是指由于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止血期、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各过程相互协同且时间部分重叠,局部细胞、血管系统和细胞外基质等参与这系列复杂而有序的修复过程,同时受到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来启动、调控、引导和维持相关的愈合阶段。止血期是人体对外界损伤的紧急反应,目标是止血。在这个阶段,血小板会激活和聚集,引发纤维蛋白聚合,所形成的纤维蛋白网状物与血小板凝聚块形成稳定的凝块,从而堵塞受伤的血管。伤口的炎症期是影响伤口愈合质量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在皮肤创伤后的1

3天,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伤口处募集大量的免疫细胞,激活M1型巨噬细胞进入伤口对外界侵入细菌和相关碎屑进行清除。在随后的4

6天,随着外界病原体的清除,M1型巨噬细胞消退,转型为M2型巨噬细胞,持续分泌细胞因子,将免疫细胞吸引到伤口以促进组织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伤口的红肿、发热和疼痛。如果伤口没有实现顺利的炎症消退,将会形成慢性炎症,使伤口会停滞于炎症期而无法进展,形成慢性难愈合伤口。伤口的增殖期和重塑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覆盖和填充伤口,在这两个过程中,上皮细胞从伤口床或边缘产生并开始以越级方式越过伤口床直到伤口完成表皮的再上皮化。新生的肉芽组织充满结缔组织的伤口床,形成胶原沉积,胶原纤维重新组织,组织重塑和成熟,为新生皮肤提供拉伸强度。
[0003]随着伤口愈合生理学过程的研究深入,发现伤口的炎症期至关重要,伤口的炎症反应不但承担着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的重要任务,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影响到炎症反应的消退和后续愈合阶段的启动。因此,适度的炎症反应才可以实现伤口的高质量愈合,过早和过度的炎症抑制无法正常的激活免疫系统彻底清除伤口处的病原体,容易引发持续的感染;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又容易造成伤口形成慢性炎症,破坏正常的组织再生微环境,导致伤口成为慢性创面,迁延不愈。因此,如何对创面进行适合的炎症调控成为促进伤口愈合,提升修复质量的关键因素。
[0004]伤口敷料是用于伤口的覆盖物或称为保护层,在伤口愈合与治疗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皮肤得到暂时性的保护作用,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提供受创表面适合的愈合环境。迄今,伤口敷料的发展已有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用简单的材料保护伤口,到今天的现代功能性敷料。虽然现有医用敷料能够实现隔离保护、补水保湿和抗菌等功能,但是对于伤口炎症的调控和促进愈合的功能却无法实现。随着现代化学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化学键能够对氧化还原环境产生响应性的断裂,为新型功能性医用敷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氧化应激是炎症过程中的伴随现象,炎症反应通常由于氧化应激和活性氧自由基介导,炎症介质参与或诱导炎症反应发生,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使血管扩张,使液体渗出,对白细胞定
向移动的引导作用。炎症反应是多细胞、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反应,一般病原体会刺激宿主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诱发防御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防御细胞通过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来抵御细菌入侵,但同时会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导致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在这个过程中,炎症通过炎症介质促进氧化,同时氧化加重炎症反应。如果设计医用敷料能够对创面处的氧化应激的强弱发生相应的结构变化,就能够开发针对创面处炎症强弱按需调控的功能性敷料。
[0005]透明质酸是一种常见的天然多糖高分子,以透明质酸为基底的水凝胶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保水性等优点常作为医用敷料用于促进创面愈合。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湿疹皮炎学组和中国老年医学保健研究会皮肤科分会在2022年发表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的透明质酸在皮肤科合理选择应用专家共识》,透明质酸分子量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其中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重复结构单元数在5000以上,中分子量透明质酸重复结构单元数在1000

5000,低分子量透明质酸重复结构单元数在1000以下,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在设计医用敷料时,需要对透明质酸相对分子量进行选择。同时在设计透明质酸基改性的水凝胶时,应当注意改性后的透明质酸网络骨架之间的交联度。当交联度低时,水凝胶的力学强度很低,无法满足临床皮肤伤口愈合的需要,当交联度过高时,又会导致水凝胶骨架网络过于致密,从而使得水凝胶难以释放药物,这对于皮肤的创面愈合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控制透明质酸的交联度。
[0006]目前,大部分的消炎药物为脂溶性药物,目前只能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全身循环,通过提升血药浓度的方式发生作用。这种给药方式经胃肠道吸收,适合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者身体内部脏器疾病。但是对于体表的伤口而言,这种给药方式利用度低,同时容易对身体其他器官尤其是药物吸收的胃肠道造成副作用。如果直接通过外用的方式喷涂在伤口上,这些药物的溶解度很差,达到溶解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久,吸收就会差,生物利用度就会差。因此,作为新型功能性敷料的开发,需要解决这些对于疏水药物利用度的难题,从而能够的更好实现对伤口的抗炎调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1、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由疏水药物胶束和炎症响应性水凝胶按照质量比1:10~1:1000混合而成;所述的药物胶束为疏水性抗炎药物与两亲聚合物形成的胶束,粒径为100

500纳米,封包率为80%

100%,载药率为10%

30%;所述的炎症响应性水凝胶为经具有氧化响应性基团的交联剂交联透明质酸得到的水凝胶,所述的氧化响应性基团为草酸聚酯或二硒键或硼酸酯键或硫醚键或酰基吡咯烷
‑2‑
甲酰胺基团或二茂铁

环糊精主客体结构,交联度为30%

80%,所述的透明质酸的重复单元数大于5000。
[0010]进一步,所述的两亲聚合物为泊洛沙姆、聚乙二醇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

聚乳酸共聚物或聚己内酯

聚β

氨基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进一步,所述的疏水性抗炎药物为黄连素、姜黄素、吲哚美辛、乙酰氨基酚、萘普
生、布洛芬、塞来昔布、头孢呋辛、头孢克肟、阿奇霉素或阿莫西林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进一步,所述的炎症响应性水凝胶为草酸聚酯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二硒键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硼酸酯键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硫醚键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酰基吡咯烷
‑2‑
甲酰胺基团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二茂铁

环糊精主客体结构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由疏水药物胶束和炎症响应性水凝胶按照质量比1:10

1:1000混合而成;所述的药物胶束为疏水性抗炎药物与两亲聚合物形成的胶束,粒径为100

500纳米,封包率为80%

100%,载药率为10%

30%;所述的炎症响应性水凝胶为经具有氧化响应性基团的交联剂交联透明质酸得到的水凝胶,所述的氧化响应性基团为草酸聚酯或二硒键或硼酸酯键或硫醚键或酰基吡咯烷
‑2‑
甲酰胺基团或二茂铁

环糊精主客体结构,交联度为30%

80%,所述的透明质酸的重复单元数大于50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亲聚合物为泊洛沙姆、聚乙二醇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

聚乳酸共聚物或聚己内酯

聚β

氨基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水性抗炎药物为黄连素、姜黄素、吲哚美辛、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塞来昔布、头孢呋辛、头孢克肟、阿奇霉素或阿莫西林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炎症响应性水凝胶为草酸聚酯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二硒键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硼酸酯键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硫醚键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酰基吡咯烷
‑2‑
甲酰胺基团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二茂铁

环糊精主客体结构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炎症响应性按需抗炎的水凝胶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敷料为:1)草酸聚酯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和疏水药物胶束的混合产物,疏水药物胶束为疏水性抗炎药物与泊洛沙姆形成的胶束,或2)二硒键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和疏水药物胶束混合的产物,疏水药物胶束为疏水性抗炎药物与聚乙二醇

聚己内酯共聚物形成的胶束,或3)硼酸酯键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和疏水药物胶束混合的产物,疏水药物胶束为疏水性抗炎药物与聚乙二醇

聚乳酸共聚物形成的胶束,或4)硫醚键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和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福建梁晓炀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