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863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供暖效果判定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包括选取典型住户并安装室温采集装置,获取实时室温数据;将典型住户的实时室温数据与基础信息整合;对住户进行分类;修正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基于修正后的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计算同类型住户室温均值,并将该均值作为室温异常或未安装室温采集装置住户的室温;根据不同类型住户占比和同类型住户室温均值,计算小区或单元室温加权平均值,以判定小区或单元综合供暖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供暖效果的可视化,可精准反馈供暖效果,以指导运行调控。以指导运行调控。以指导运行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供暖效果判定的
,具体涉及一种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它是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以煤为主要燃料,但随着供热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供热方式的多样化,供热能源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目前,以气、油、电位为供热能源的供热面积在逐年增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气、油、电等构筑的供热能源结构渐趋合理,供热收费也日渐市场化。
[0003]现有技术,申请号为202010519955.3,专利名称为《一种室温修正系统及方法》,其通过引入室温修正系统和方法,结合室温采集器采集到的室温数据,能够尽可能准确推算出住户室内的实际温度,从而准确的区分出实际的正常室温与非正常室温,从而提高热力企业后续对住户实际非正常室温调整的准确性,从而使热力企业能够根据修正后的室温值,按照供热标准温度供给热量、调整住户室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热企业的能源消耗。
[0004]但该专利未对住户进行分类,不同类型住户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是不同的,算法针对性不强;在数据处理时,只剔除异常住户,未对此类住户赋值,导致室温样本的数据缺失;不同类型住户数量不同,计算平均室温时,未考虑住户的特异性和样本比例。
[0005]除此,现有热力运行人员根据住户实际供暖效果调节热力站供热量,反馈室温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热力站的供热量和住户的供暖效果,为实现热力站调控精准度、及时性,保证住户的供暖效果,住户室温的准确性尤为重要,但现有的室温数据的采集存在如下问题:
[0006]1、目前大多数小区未实现室温监测,依靠上门测温判断住户供暖效果;
[0007]2、现有的室温安装位置不合理,测量室温与实际供暖效果有偏差;
[0008]3、统计单元平均室温或机组平均室温时,直接对数据进行平均计算,未考虑不同类型住户室温分布差异性及不同类型住户占比等影响因素,无法精准指导热力站调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以解决现有室温数据监测不准确,不能真正反应住户的实际供暖效果的问题。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选取典型住户并安装室温采集装置,获取典型住户的实时室温数据;
[0013]S2、将典型住户的实时室温数据与基础信息整合;
[0014]S3、根据建筑类型、末端供暖形式、周边住户是否供暖和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对住户进行分类;
[0015]S4、根据获取的室温数据和住户分类,拟合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室温和室外温度的关系,以对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进行修正;
[0016]S5、基于修正后的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计算同类型住户室温均值,并将该均值作为室温异常或未安装室温采集装置住户的室温;
[0017]S6、根据不同类型住户占比和同类型住户室温均值,计算小区或单元室温加权平均值,以判定小区或单元综合供暖效果。
[0018]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
[0019]在小区或单元的楼栋中抽取若干楼栋中间住户、顶层住户和边缘住户,并依次进行室温采集装置安装;其中,中间住户安装60%的室温采集装置,顶层和边缘住户共安装40%的室温采集装置,且所有室温采集装置安装在室内的同一位置,将室温采集装置与收费系统对接,获取住户的实时室温数据和缴费供暖状态。
[0020]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
[0021]采用线性拟合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室温和室外温度的关系为:
[0022][0023]其中,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室温均温,为室外周期平均温度,T
w
为当前室外平均温度,T
ns
为设计室内温度,T
ws
为设计室外温度,T
nn
为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室内温度,A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室内温度与设计室内温度动态偏差,P为室温动态偏移值;
[0024]修正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为:
[0025]T
nnqx
=T
nnq
+P
[0026]其中,T
nnqx
为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q的修正室温,T
nnq
为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q的实测室温。
[0027]进一步地,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第j户的室温均温为:
[0028][0029]其中,i为第i个时段;τ
i
为i时段的起始时间;τ
i+1
为i时段的结束时间;K为根据采集周期将时间段分为k个dτ时段;T
nyij
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第j户i时刻的实测室温;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第j户在τ时间间隔内的周期室温均温;
[0030]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室温均温为:
[0031][0032]其中,n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户数;
[0033]室外周期平均温度为:
[0034][0035]其中,T
wi
为i时刻室外温度。
[0036]进一步地,步骤S5中计算同类型住户室温均值为:
[0037][0038]其中,T
nw
为室温异常或未安装室温采集装置住户的室温;m为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数量。
[0039]进一步地,步骤S6包括:
[0040]计算小区或单元室温加权平均值:
[0041]根据不同种类住户数量占比和对应类别住户的室温均温,计算住户加权平均室温,用于判定综合供暖效果。
[0042]住户类型占比为:
[0043]r
z
=Cz/Σ(Cz)
[0044]其中,Cz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Tyz类的住户数量;r
z
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Tyz类的住户数量占比;
[0045]综合供暖效果为:
[0046]T=Σ(r
z
×
Tnwz)
[0047]其中,Tnwz为Tyz类住户的平均室温;T为所有类别住户加权平均室温。
[0048]本次研究分类需要结合样本实际情况分析,以节能散热器小区为例,分类可分为:边角用户、楼上不供用户、楼下不供用户、左右不公用户、楼上楼下不供用户、私改地暖用户。
[004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典型住户安装室温采集装置,利用室温采集装置测量住户实时室内温度,上传至上位机平台,并与收费系统数据对接,获取住户缴费供暖状态;根据建筑类型、周边住户供暖情况、末端供暖形式等影响因子对住户进行分类;根据室温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典型住户并安装室温采集装置,获取典型住户的实时室温数据;S2、将典型住户的实时室温数据与基础信息整合;S3、根据建筑类型、末端供暖形式、周边住户是否供暖和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对住户进行分类;S4、根据获取的室温数据和住户分类,拟合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室温和室外温度的关系,以对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进行修正;S5、基于修正后的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计算同类型住户室温均值,并将该均值作为室温异常或未安装室温采集装置住户的室温;S6、根据不同类型住户占比和同类型住户室温均值,计算小区或单元室温加权平均值,以判定小区或单元综合供暖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在小区或单元的楼栋中抽取若干楼栋中间住户、顶层住户和边缘住户,并依次进行室温采集装置安装;其中,中间住户安装60%的室温采集装置,顶层和边缘住户共安装40%的室温采集装置,且所有室温采集装置安装在室内的同一位置,将室温采集装置与收费系统对接,获取住户的实时室温数据和缴费供暖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暖效果判定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采用线性拟合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室温和室外温度的关系为:其中,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的室温均温,为室外周期平均温度,T
w
为当前室外平均温度,T
ns
为设计室内温度,T
ws
为设计室外温度,T
nn
为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室内温度,A为安装位置合理住户室内温度与设计室内温度动态偏差,P为室温动态偏移值;修正室温采集装置安装位置不合理住户的室温为:T
nnqx
=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峰郝磊王建栋王振华魏学乐朱卫琴唐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绿色能源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热力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