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55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悬挂于所述塔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对称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续接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型耐张线夹、并沟线夹与接地线夹,所述压缩型耐张线夹用于与所述外导体的分接线股连接,所述接地线夹通过所述并沟线夹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接地线夹的接地端子与耐张塔上的接地体连接。该安装结构解决了双导体地线这种新型地线在架空线塔的连接方法上的空白。在架空线塔的连接方法上的空白。在架空线塔的连接方法上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导体地线
,尤其涉及一种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部门对于电力供给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力线路稳定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冰雪天气会导致线路断开、输电塔倒塌等输电线路灾害,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为保障输电线路安全,业内通常采用直流融冰方法对导线和地线实施融冰。传统的导、地线融冰方法均需停电作业,为减少停电融冰造成不利影响,实施融冰时间通常选择在深夜,夜间融冰作业受到苛刻的安全生产流程制约,作业效率较低。
[0003]对于地线来说,其重要作用为接地引雷,由于接地的地线没法通流融冰,因此需对地线做绝缘化改造,但绝缘化改造后的地线与地绝缘,防雷能力减弱。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已研制出了一种双导体地线,该双导体地线包括内导体、外导体以及绝缘层,外导体和内导体均由若干根导线绞合而成,但构成外导体的导线和构成内导体的导线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外导体与内导体同轴设置,绝缘层设置于外导体与内导体之间,将外导体和内导体绝缘分隔,外导体用于接地防雷,内导体用于导电制热以进行融冰。上述内容已在申请号为201810370549.8和申请号为201811194176.X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然而,前述专利仅公开了双导体地线的结构,如何将双导体地线安装到输电塔上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导体地线在耐张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导体地线未有实际安装方案的问题。
[000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将双导体地线安装于铁塔,所述双导体地线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和外导体,所述绝缘层套设于所述内导体的外侧,所述外导体套设于所述绝缘层的外侧,所述铁塔包括耐张塔和直线塔两种,且所述耐张塔和所述直线塔均包括塔顶、塔身和塔底;
[0007]当所述铁塔为直线塔时,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悬挂于所述塔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对称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型耐张线夹、并沟线夹与接地线夹,所述压缩型耐张线夹用于与所述外导体的分接线股连接,所述接地线夹通过所述并沟线夹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接地线夹的接地端子与直线塔上的接地体连接;
[0008]当所述铁塔为耐张塔时,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对称地连接于所述塔顶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
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型耐张线夹、并沟线夹与接地线夹,所述压缩型耐张线夹用于与所述外导体的分接线股连接,所述接地线夹通过所述并沟线夹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接地线夹的接地端子与耐张塔上的接地体连接。
[0009]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U型螺栓、第一LSV型联板和第一U型挂环,所述U型螺栓与所述塔顶连接,所述第一U型挂环与所述U型螺栓连接,所述第一LSV型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U型挂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连接。
[0010]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若干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二LSV型联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二LSV型联板上的三个第二U型挂环,所述第二U型挂环用于与所述第一LSV型联板连接,或用于两个所述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又或用于与所述压缩型耐张线夹连接。
[0011]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为两个,每个所述安装结构各与一根所述双导体地线连接。
[0012]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双导体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后,从连接处绕所述塔身至所述塔底,再从所述塔底绕所述塔身至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处,随后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连接。
[0013]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接续组件,所述双导体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接续组件接续。
[0014]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接续组件包括接续管,所述接续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外导体和所述绝缘层剥离后,所述内导体露出,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导体从所述接续管的两端插入后与所述接续管连接。
[0015]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双导体地线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与所述内导体一起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内,所述接续组件还包括防潮光纤接线盒,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外导体和所述绝缘层剥离后,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光纤露出,所述接续管用于所述内导体的接续,所述防潮光纤接线盒用于所述光纤的接续。
[0016]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防潮光纤接线盒包括光纤接线盒和去潮装置;
[0017]所述光纤接线盒包括光纤接线盒外壳和光纤固定盒;所述光纤接线盒外壳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光纤固定盒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向外开放形成去潮接口,用于与所述去潮装置连接;所述光纤接线盒外壳上开设有两个光纤线股过孔,所述第一部分的光纤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纤穿过所述光纤线股过孔后,在所述光纤固定盒内连接;
[0018]所述去潮装置包括去潮壳体、干燥剂载体、加热组件、驱动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干燥剂载体包括若干个干燥剂装载段和若干个干燥剂连接段,所述干燥剂装载段内形成有装载腔,所述装载腔向外开放形成干燥口,所述装载腔内填充有可再生式干燥剂,所述干燥剂装载段和所述干燥剂连接段相互连接构成环形,且所述干燥剂连接段设置于所述干燥剂装载段之间,所述干燥剂载体设置于所述去潮壳体内;所述去潮壳体上形成有防潮接口连通管;所述光纤接线盒连接于所述去潮装置的外部,所述装载腔通过所述干燥口和所述防
潮接口联通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0019]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所述干燥剂载体转动预定的角度,使得不同的所述干燥剂装载段与所述光纤接线盒接通,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去潮壳体内,并能够在所述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将未与所述光纤接线盒接通的所述干燥剂装载段加热,使得干燥剂内的水分蒸发而再生。
[0020]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去潮壳体包括去潮壳体底盖、去潮壳体顶盖和中部连接部件,所述中部连接部件为中空环形,所述干燥剂载体设置于所述中部连接部件内,所述中部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去潮壳体顶盖和所述去潮壳体底盖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所述防潮接口联通管。
[0021]作为所述安装结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光线接线盒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与电热丝,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为步进电机,控制组件包括供电模块、微处理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将双导体地线安装于铁塔,所述双导体地线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和外导体,所述绝缘层套设于所述内导体的外侧,所述外导体套设于所述绝缘层的外侧,所述铁塔包括耐张塔和直线塔两种,且所述耐张塔和所述直线塔均包括塔顶、塔身和塔底;当所述铁塔为直线塔时,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悬挂于所述塔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对称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型耐张线夹、并沟线夹与接地线夹,所述压缩型耐张线夹用于与所述外导体的分接线股连接,所述接地线夹通过所述并沟线夹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接地线夹的接地端子与直线塔上的接地体连接;当所述铁塔为耐张塔时,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对称地连接于所述塔顶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压缩型耐张线夹、并沟线夹与接地线夹,所述压缩型耐张线夹用于与所述外导体的分接线股连接,所述接地线夹通过所述并沟线夹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接地线夹的接地端子与耐张塔上的接地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U型螺栓、第一LSV型联板和第一U型挂环,所述U型螺栓与所述塔顶连接,所述第一U型挂环与所述U型螺栓连接,所述第一LSV型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U型挂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若干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二LSV型联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二LSV型联板上的三个第二U型挂环,所述第二U型挂环用于与所述第一LSV型联板连接,或用于两个所述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又或用于与所述压缩型耐张线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为两个,每个所述安装结构各与一根所述双导体地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导体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后,从连接处绕所述塔身至所述塔底,再从所述塔底绕所述塔身至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处,随后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续组件,所述双导体地线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接续组件接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续组件包括接续管,所述接续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外导体和所述绝缘层剥离后,所述内导体露出,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导体从所述接续管的两端插入后与所述接续管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导体地线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与所述内导体一起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内,所述接
续组件还包括防潮光纤接线盒,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外导体和所述绝缘层剥离后,所述内导体和所述光纤露出,所述接续管用于所述内导体的接续,所述防潮光纤接线盒用于所述光纤的接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导体地线在铁塔上基于外导体受力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光纤接线盒包括光纤接线盒和去潮装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浩潘浩周仿荣马仪钱国超马御棠文刚曹俊张辉徐真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