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齿轮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50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润滑齿轮胚,其在齿轮停止工作时,油槽内剩余的润滑油不会被排出,避免润滑油造成浪费;包括齿轮本体,齿轮本体内开设有环形油槽,齿轮本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连通环形油槽的加液口,加液口螺纹连接有堵帽,环形油槽的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液油道,出液油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腔、连接腔、出油腔,进油腔远离环形油槽的端部开设有滑移腔,滑移腔的侧壁向内凸起设置有限位台,进油腔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用于封闭进油口,密封塞远离环形油槽的端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延伸至滑移腔内,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推移板,推移板滑动连接于滑移腔,推移板远离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弹簧一,当齿轮本体转动时,密封塞进入滑移腔。塞进入滑移腔。塞进入滑移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齿轮胚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
,特别地,涉及一种自润滑齿轮胚。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告号为CN2177841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润滑的齿轮,包括齿轮盘,齿轮盘的两侧靠边缘位置均开设有注油槽,且注油槽的外壁开设有内槽一,注油槽的内壁开设有内槽二,贯穿齿轮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轴孔,且轴孔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出油孔一,齿轮盘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齿块,且贯穿相邻齿块的衔接处开设有两个出油孔二,出油孔二的一端与内槽一的内部相连通,内槽一靠齿轮盘外部的一侧内壁呈斜面状设置;其通过内槽一、内槽二、出油孔一、出油孔二之间的连接关系将注油槽内的润滑油输送至转动啮合的齿块处,进行润滑的同时还能够对轴孔进行润滑。
[0003]但其齿轮在停止工作时,注油槽内剩余的润滑油还是会从出油孔一、出油孔二流出,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润滑齿轮胚,其在齿轮停止工作时,油槽内剩余的润滑油不会被排出,避免润滑油造成浪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润滑齿轮胚,包括齿轮本体,所述齿轮本体内开设有环形油槽,所述齿轮本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环形油槽的加液口,所述加液口螺纹连接有堵帽,所述环形油槽的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液油道,所述出液油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腔、连接腔、出油腔,所述进油腔连通所述环形油槽形成进油口,所述出油腔连通齿轮主体的轮齿之间的齿根圆形成出油口,所述进油腔远离所述环形油槽的端部开设有滑移腔,所述滑移腔的侧壁向内凸起设置有限位台,所述进油腔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用于封闭所述进油口,所述密封塞远离所述环形油槽的端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滑移腔内,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推移板,所述推移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腔,所述推移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抵触所述滑移腔,当所述齿轮本体转动时,所述密封塞进入所述滑移腔。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液口向环形油槽内注满润滑油,随后用堵帽封闭加液口,因为密封塞的存在,所以润滑油不会从环形油槽流向出液油道内;齿轮主体旋转时,离心力使得进油腔内的密封塞、连接杆、推移板远离齿轮本体的中心向滑移腔运动,运动过程中,弹簧一被挤压变形,直至密封塞进入滑移腔内,此时进油腔与连接腔被连通,润滑油从进油口进入进油腔内,在从连接腔、出油腔流出,保证了齿轮在运行时润滑油可以自动向啮合的齿面输送,减小齿轮磨损,从而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当齿轮主体停止旋转时,压缩的弹簧一释放弹力复原,推动推移板、连接杆、密封塞重新靠近齿轮主体的中心,直至推移板抵触限位台,此时密封塞将进油口封闭,避免润滑油进入出液油道,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0007]优选的,所述进油腔的宽度由内侧向外侧逐渐扩大。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塞受到离心力影响的第一时间,润滑油就可以从进油口进入进油腔与密封塞之间的空隙进入连接腔,从而将润滑油第一时间输送至啮合齿轮面,缩短齿轮启动后润滑油从环形油腔到齿轮面的时间。
[0009]优选的,所述出油口向内凸起设置有挡台,所述挡台中心滑动连接有密封杆,所述密封杆远离所述出油腔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延伸至所述出油口的外侧,且所述顶杆直径小于所述密封杆的直径,所述密封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油口内,且所述挡板的侧壁位于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挡台之间,所述挡板的内侧设置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用于所述挡板复位。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齿轮本体在啮合转动时,齿轮本体的齿顶会挤压相互啮合处的顶杆,顶杆将密封杆从挡台完全顶入出油腔内,密封杆带动挡板移动,挡板带动弹簧二压缩,此时出油腔与齿轮面连通,润滑油从中流出润滑;当啮合结束后,弹簧二推动挡板、密封杆、顶杆复原,为下一次啮合准备;密封杆使得齿轮本体转动时未处于啮合的齿轮面不会有润滑油流出,从而避免润滑油的浪费;顶杆和啮合齿轮本体的齿顶配合使得齿轮自动识别啮合位置,而弹簧二则保证啮合结束后顶杆、密封杆、挡板能回到原位。
[0011]优选的,所述弹簧二与所述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油棉。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时,润滑油进入进油腔、连接腔被吸油棉先行吸收,避免啮合时密封杆进入出油腔的时间较短使得流出的润滑油较少的情况。
[0013]优选的,所述顶杆延伸至所述出油口外侧的端部设为球头,且所述球头外部套设有软胶套。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转动时啮合的齿轮本体的齿顶硬冲击顶杆,造成齿轮的损坏,同时软胶套降低了撞击时的声音。
[0015]优选的,所述顶杆、密封杆、挡板一体成型,所述密封塞、连接杆、推移板一体成型。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使得生产时间缩短,也是其整体强度增加。
[0017]优选的,所述齿轮本体的侧壁开设有注油槽,所述加液口设于所述注油槽的槽底,且所述注油槽的槽底逐渐向所述加液口倾斜。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添加内部润滑油时,可以向注油槽内倒入新润滑油,润滑油则沿着槽底的斜面流向加液口,避免直接向加液口倒入润滑油过快,造成润滑油堆积孔口无法进入环形油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1、齿轮本体;2、环形油槽;3、加液口;4、堵帽;5、出液油道;51、进油腔;52、连接腔;53、出油腔;6、进油口;7、出油口;8、滑移腔;9、限位台;10、密封塞;11、连接杆;12、推移板;13、弹簧一;14、挡台;15、密封杆;16、顶杆;17、挡板;18、弹簧二;19、吸油棉;20、球头;21、软胶套;22、注油槽。
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4]一种自润滑齿轮胚,如图1

图3所示,包括齿轮本体1,齿轮本体1内开设有环形油槽2,齿轮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注油槽22,注油槽22的槽底设有若干连通环形油槽2的加液口3,加液口3螺纹连接有堵帽4,且注油槽22的槽底逐渐向加液口3倾斜。环形油槽2的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液油道5,出液油道5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腔51、连接腔52、出油腔53。进油腔51连通环形油槽2形成进油口6,且进油腔51的宽度由内侧向外侧逐渐扩大,出油腔53连通齿轮主体的轮齿之间的齿根圆形成出油口7。
[0025]进油腔51远离环形油槽2的端部开设有滑移腔8,滑移腔8的侧壁向内凸起设置有限位台9,进油腔51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塞10,密封塞10用于封闭进油口6。密封塞10远离环形油槽2的端部设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延伸至滑移腔8内,连接杆11的另一端设有推移板12,推移板12滑动连接于滑移腔8,且密封塞10、连接杆11、推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齿轮胚,包括齿轮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齿轮本体(1)内开设有环形油槽(2),所述齿轮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环形油槽(2)的加液口(3),所述加液口(3)螺纹连接有堵帽(4),所述环形油槽(2)的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液油道(5),所述出液油道(5)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腔(51)、连接腔(52)、出油腔(53),所述进油腔(51)连通所述环形油槽(2)形成进油口(6),所述出油腔(53)连通齿轮主体的轮齿之间的齿根圆形成出油口(7),所述进油腔(51)远离所述环形油槽(2)的端部开设有滑移腔(8),所述滑移腔(8)的侧壁向内凸起设置有限位台(9),所述进油腔(51)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塞(10),所述密封塞(10)用于封闭所述进油口(6),所述密封塞(10)远离所述环形油槽(2)的端部设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延伸至所述滑移腔(8)内,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设有推移板(12),所述推移板(12)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腔(8),所述推移板(12)远离所述连接杆(11)的端部设有弹簧一(13),所述弹簧一(13)的另一端抵触所述滑移腔(8),当所述齿轮本体(1)转动时,所述密封塞(10)进入所述滑移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齿轮胚,其特征是:所述进油腔(51)的宽度由内侧向外侧逐渐扩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林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顺鹏精锻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