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833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属于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传感器日常维护及定期检修领域;包括主体杆架,主体杆架上设置电源模块、自动控制单元、手动操作杆和升降牵引单元,自动控制单元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升降牵引单元同时与自动控制单元和手动操作杆连接;自动控制单元可拆卸的与收线轮组件连接,手动操作杆与收线轮组件固定连接;当需要手动操作杆进行控制时,自动控制单元与收线轮组件断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利于风向风速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便于现场使用,降低操作风险,应用前景广泛。应用前景广泛。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传感器日常维护及定期检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气象装备事业的快速发展,风向风速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农林、国防等有关部门。目前气象台站使用风杆或风塔搭载风向风速传感器的方式。气象自动观测站现用的风杆为10米高,上接接闪器,总高共计11米左右。在设备日常维护或定期检修时,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将风杆放倒,费时费力,不便于操作,且对于风向风速传感器的日常维护或定期检修,其中风杆需采用整体水平放倒的方式,这样既对操作人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大了风向风速传感器的日常维护或定期检修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以解决现有风杆/风塔日常维护或定期检修时,费时费力,不便于操作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包括主体杆架,主体杆架上设置电源模块、自动控制单元、手动操作杆和升降牵引单元,自动控制单元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升降牵引单元同时与自动控制单元和手动操作杆连接;
[0006]升降牵引单元包括滑动设置于主体杆架上的移动横臂,移动横臂上焊接传感器底座;
[0007]升降牵引单元还包括设置在主体杆架顶端的第一滑轮组,设置在主体杆架底端的收线轮组件,和钢丝;移动横臂位于第一滑轮组和收线轮组件之间,钢丝一端固定在移动横臂上,另一端经第一滑轮组后固定在收线轮组件上;
[0008]自动控制单元可拆卸的与收线轮组件连接,手动操作杆与收线轮组件固定连接;当需要手动操作杆进行控制时,自动控制单元与收线轮组件断开连接。
[0009]进一步,收线轮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主体杆架上的卷轴,卷轴上设置第一收线轮和第二收线轮,第二收线轮与卷轴固定连接;
[0010]自动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单片机与电机电性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第一收线轮连接,第一收线轮一侧一体成型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上螺纹连接紧固螺丝,紧固螺丝穿过固定块与卷轴紧密接触。
[0011]进一步,主体杆架包括杆架体,杆架体顶端固定设置固定横臂,杆架体上设置接闪器、下引线和接地体,接闪器、下引线、接地体组成防雷系统。
[0012]进一步,手动操作杆与卷轴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还包括磁吸固定单元,磁吸固定单元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0014]磁吸固定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横臂上的上磁铁,固定设置在移动横臂上的下
磁铁,和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的磁吸开关。
[0015]进一步,移动横臂上还对称设置多组第二滑轮组,主体杆架设置第三滑轮组和从动轮,传感器底座底端固定连接数据线,数据线一端与传感器底座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经第三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后固定在从动轮上;
[0016]从动轮与收线轮组件连接,与收线轮组件保持同步转动。
[0017]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装置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便于现场使用,降低操作风险,应用前景广泛,对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传感器校准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自动控制单元与收线轮组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3]图6为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使用状态中的侧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0025]图中标记说明:1、主体杆架;101、杆架体;102、固定横臂;103、接闪器;104、下引线;105、接地体;2、电源模块;3、自动控制单元;301、单片机;302、电机;303、链条;304、固定块;305、紧固螺丝;4、手动操作杆;5、升降牵引单元;501、移动横臂;502、传感器底座;503、第一滑轮组;504、收线轮组件;5041、卷轴;5042、第一收线轮;5043、第二收线轮;505、钢丝;6、磁吸固定单元;601、上磁铁;602、下磁铁;603、磁吸开关;7、第二滑轮组;8、第三滑轮组;9、从动轮;10、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

图7所示,本技术的装置设计采用单片机301作为核心处理器,步进电机302提供动力。同时添加手动模式,当电机302故障导致风杆无法上升或下降时,可利用人力操作手动让风杆完成升降。本技术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安全系数高,利于风向风速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便于现场使用,降低操作风险,应用前景广泛。
[0028]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包括主体杆架1,主体杆架1上设置电源模块2、自动控制单元3、手动操作杆4和升降牵引单元5;升降牵引单元5同时与自动控制单元3和手动操作杆4连接,手动操作杆4可人工摇动控制移动横臂501升降,用于自动控制单元3故障时操作和维修;自动控制单元3与电源模块2电性连接;
[0029]升降牵引单元5包括滑动设置于主体杆架1上的移动横臂501,移动横臂501上焊接传感器底座502;
[0030]升降牵引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主体杆架1顶端的第一滑轮组503,设置在主体杆架1
底端的收线轮组件504,和钢丝505;移动横臂501位于第一滑轮组503和收线轮组件504之间,钢丝505一端固定在移动横臂501上,另一端经第二滑轮组7和第一滑轮组503后固定在收线轮组件504上;
[0031]自动控制单元3可拆卸的与收线轮组件504连接,手动操作杆4与收线轮组件504固定连接;当需要手动操作杆4进行控制时,自动控制单元3与收线轮组件504断开连接。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线轮组件504包括转动设置在主体杆架1上的卷轴5041,卷轴5041上设置第一收线轮5042和第二收线轮5043,第二收线轮5043与卷轴5041固定连接;
[0033]自动控制单元3包括单片机301,单片机301与电机302电性连接,电机302的输出轴通过链条303与第一收线轮5042连接,第一收线轮5042一侧一体成型设置固定块304,固定块304上螺纹连接紧固螺丝305,紧固螺丝305穿过固定块304与卷轴5041紧密接触,松动紧固螺丝3053

6即可实现电机302与卷轴5041脱离;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包括主体杆架(1),主体杆架(1)上设置电源模块(2)、自动控制单元(3)、手动操作杆(4)和升降牵引单元(5),自动控制单元(3)与电源模块(2)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升降牵引单元(5)同时与自动控制单元(3)和手动操作杆(4)连接;升降牵引单元(5)包括滑动设置于主体杆架(1)上的移动横臂(501),移动横臂(501)上焊接传感器底座(502);升降牵引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主体杆架(1)顶端的第一滑轮组(503),设置在主体杆架(1)底端的收线轮组件(504),和钢丝(505);移动横臂(501)位于第一滑轮组(503)和收线轮组件(504)之间,钢丝(505)一端固定在移动横臂(501)上,另一端经第一滑轮组(503)后固定在收线轮组件(504)上;自动控制单元(3)可拆卸的与收线轮组件(504)连接,手动操作杆(4)与收线轮组件(504)固定连接;当需要手动操作杆(4)进行控制时,自动控制单元(3)与收线轮组件(504)断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风杆/风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收线轮组件(504)包括转动设置在主体杆架(1)上的卷轴(5041),卷轴(5041)上设置第一收线轮(5042)和第二收线轮(5043),第二收线轮(5043)与卷轴(5041)固定连接;自动控制单元(3)包括单片机(301),单片机(301)与电机(302)电性连接,电机(302)的输出轴通过链条(303)与第一收线轮(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辉潘晓亮孙杨曹敏王旭赵丹阳沈天舒张瑜于宛男孙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气象探测保障中心吉林省气象仪器计量检定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