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25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6
一种折叠椅,包括可折叠的椅架和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展开的椅架包括坐部和位于坐部后方上侧的靠背部,椅架包括为两侧面且呈对称的侧支架、位于前立面的前交叉支杆组和位于后立面的后交叉支杆组,各侧支架分别包括一向后斜立的靠背杆中枢接一向前延伸的坐杆,坐杆形成从前向后进行向下延伸立起的弧形管,靠背杆中支撑靠背部的部分中设有一向下打弯的弯折部,定义靠背杆中位于弯折部上方和下方的部分为上靠背杆和下靠背杆,上靠背杆的倾斜角小于下靠背杆的倾斜角;侧支架中还设有一前支撑杆,前支撑杆的上端枢接在坐杆的前端,前支撑杆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靠背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固,且坐靠更舒适。且坐靠更舒适。且坐靠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椅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折叠椅。

技术介绍

[0002]折叠椅由于具有轻便、可折叠的特点,既方便搬动又节省空间,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或是方便携带作为户外用椅。常见的折叠椅包括有椅架及连接其上的椅布,其可进行整体收折,不少折叠椅中还同时设有靠背,在椅架中增加可同时展收的靠背杆及靠背布。
[0003]现有技术中的很多折叠椅中,包括在两直立的靠背管的前方设有交叉的折叠椅架,这种折叠椅的缺点在于靠背管为一直杆,由于人体的脊椎是曲线的,折叠椅的直靠背不能很好的支撑人的腰部,坐的时候也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实现一定的仰靠动作。所以此种折叠椅虽然折叠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并不舒适,不能使人体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所以,就有使靠背杆形成向后倾斜的折叠椅,但是其靠背杆仅仅是一向后倾斜的直杆结构,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9237796.X的靠背折叠椅,这种折叠椅的还需要对倾斜的靠背立杆进行定位。
[0004]所以,也有很多折叠椅或沙滩椅直接使用向后倾斜的靠背杆,靠背杆的后方一般需要连接一向前倾斜的后腿杆对靠背杆进行支撑,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138004.0的一种沙滩椅架。对于此类的折叠椅,靠背杆件仍然只是一根直杆,作为靠背的上部分只能与下方支脚部分平行,这样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从而靠背的仰角固定呈一定角度而无法达到舒适的仰靠,折叠椅架入座的舒适感欠佳。而且靠背杆为一向后倾斜的直杆,折叠椅在收折,可能会使杆件收拢后不够紧凑,体积变大。再者,此类座椅的前侧面仅有一对交叉支杆,结构稳定性较差,使用者在从座椅上起身时,座椅的中心容易前倾,使用者可能会向前跌倒,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椅,其结构简单、稳固,且坐靠更舒适。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折叠椅,包括可折叠的椅架和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展开的椅架包括坐部和位于坐部后方上侧的靠背部,椅架包括为两侧面且呈对称的侧支架、位于前立面的前交叉支杆组和位于后立面的后交叉支杆组,各侧支架分别包括一向后斜立的靠背杆中枢接一向前延伸的坐杆,坐杆形成从前向后进行向下延伸立起的弧形管,靠背杆中支撑靠背部的部分中设有一向下打弯的弯折部,定义靠背杆中位于弯折部上方和下方的部分为上靠背杆和下靠背杆,上靠背杆的倾斜角小于下靠背杆的倾斜角;侧支架中还设有一前支撑杆,前支撑杆的上端枢接在坐杆的前端,前支撑杆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靠背杆上。
[0008]进一步,靠背杆包括上段和下段,下段形成用以支撑坐部的前支撑部,上段形成用以支撑靠背部的后支撑部,后支撑部包括上靠背杆和下靠背杆。
[0009]进一步,弯折部为在靠背杆中形成一弧形的凹口段。
[0010]进一步,坐杆包括可支撑坐部的前段和可支撑靠背杆的后段,前段的高度高于后段,前段支撑坐部,前段位于前支撑部的上方。
[0011]进一步,前交叉支杆组和后交叉支杆组分别包括交叉的两支杆,前交叉支杆组中支杆的两端分别枢接在坐杆的前端和靠背杆的下端,后交叉支杆组中支杆的两端分别枢接在坐杆的后端和上靠背杆上。
[0012]进一步,前支撑杆的下端枢接在一于靠背杆上滑移的滑套上,靠背杆的下端处还设有一支撑件位于滑套的下方。
[0013]进一步,椅布包括一体的坐布和靠背布,坐布和靠背布的两侧边沿上还缝制有侧挡布,侧挡布的内侧边形成弧形。
[0014]进一步,各侧挡布的内侧边上分别设有一切开线,切开线位于靠背布的两侧边沿上。
[0015]进一步,靠背杆和坐杆的底端分别枢接在一脚座上。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结构简单,一体展开收折方便,由于靠背杆中靠背的部分形成后仰倾斜,并在靠背中部上方位置处形成弯折部,可使靠背的支撑能够形成一定弧度,可更加的贴合人体的背部,大大提供了坐靠的舒适性。椅架的前侧面中还设有前支撑杆,使椅架整体更加稳固。同时,靠背杆中弯折部的设计,也可使折叠椅在收折时,可使长度较长的靠背杆更好的随椅架杆件实现集中收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0]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折叠椅,折叠椅包括可折叠的椅架和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展开的椅架包括坐部和位于坐部后方上侧的靠背部。结合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椅架包括为两侧面且呈对称的侧支架、位于前立面的前交叉支杆组和位于后立面的后交叉支杆组。其中,各侧支架分别包括一向后斜立的靠背杆1枢接一向前延伸的坐杆2,二者形成交叉枢接,靠背杆1和坐杆2的底端分别枢接在一脚座10、20上。坐杆2形成从前向后进行向下延伸立起的弧形管,提供稳定支撑的同时可满足坐靠的舒适性。前交叉支杆组3和后交叉支杆组4分别包括交叉的两支杆31、41,前交叉支杆组3中支杆31的两端分别枢接在坐杆2的前端和靠背杆1的下端,后交叉支杆组4中支杆41的两端分别枢接在坐杆的2后端和靠背杆1上端。通过前交叉支杆组3和后交叉支杆组4的收折作用,可连动带动两侧的侧支撑架进行收折,将椅架整体集中收折为小体积。
[0021]其中,可令靠背杆包括上段和上段,下段形成用以支撑坐部的前支撑部11,上段形成用以支撑靠背部的后支撑部12。为使靠背杆更为坐靠提供更大的舒适性,本技术中,令靠背杆1中支撑靠背部的部分中,即后支撑部12中设有一向下打弯的弯折部13,定义靠背杆1中位于弯折部13上方和下方的部分为上靠背杆121和下靠背杆122,上靠背杆121和下靠
背杆122形成后支撑部12。弯折部11使二者之间形成有夹角,令上靠背杆12的倾斜角小于下靠背杆13的倾斜角,使靠背布料可形成一定弧度,更好贴合后背,上靠背杆12处可为人体背部的上段位置形成更好支撑,同时可使靠背杆1的在椅架集中收折时更好配合收折。弯折部13可直接在靠背杆1中形成一弧形的凹口段,可直接在通过打弯形成,令弯折段13位于后支撑部的中上位置,支杆41的上端可枢接在上靠背杆121上。
[0022]同时,坐杆2包括可支撑坐部的前段21和可支撑靠背杆的后段22,前段21的高度高于后段21,前段21用以支撑坐部,前段21位于前支撑部11的上方。坐杆2弧形的设计,相比于横向直杆或者倾斜支撑的坐杆,或者在倾斜杆件中进行局部打弯的方式,弧形杆件的受力更好,结构更简便,同时配合座椅的向后坐靠,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直接提供稳固支撑的同时还可满足坐靠的舒适性。
[0023]进一步,侧支架中还设有一前支撑杆5,前支撑杆5的上端枢接在坐杆2的前端,令其上端枢接在坐杆2的前段21上,前支撑杆5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靠背杆1的前支撑部11上。具体的,前支撑杆5的下端可枢接在一于靠背杆1上滑移的滑套51上,靠背杆1的下端处还设有一支撑件52位于滑套52的下方。当椅架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椅,包括可折叠的椅架和连接在椅架上的椅布,展开的椅架包括坐部和位于坐部后方上侧的靠背部,椅架包括为两侧面且呈对称的侧支架、位于前立面的前交叉支杆组和位于后立面的后交叉支杆组,其特征在于:各侧支架分别包括一向后斜立的靠背杆中枢接一向前延伸的坐杆,坐杆形成从前向后进行向下延伸立起的弧形管,靠背杆中支撑靠背部的部分中设有一向下打弯的弯折部,定义靠背杆中位于弯折部上方和下方的部分为上靠背杆和下靠背杆,上靠背杆的倾斜角小于下靠背杆的倾斜角;侧支架中还设有一前支撑杆,前支撑杆的上端枢接在坐杆的前端,前支撑杆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靠背杆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靠背杆包括上段和下段,下段形成用以支撑坐部的前支撑部,上段形成用以支撑靠背部的后支撑部,后支撑部包括上靠背杆和下靠背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弯折部为在靠背杆中形成一弧形的凹口段。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汇成峰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