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及太阳能电池板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71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及太阳能电池板屋顶,其中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结构为:在檩条上侧固接有多个与构架梁平行的第一纵向导流架组,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均包括多个上侧壁设有第一纵向导流槽的第一纵向导流架,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中相邻两个第一纵向导流架首尾相对设置,多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底部共同固接多个位于构架梁上侧且上侧壁设有第一横向导流槽的第一横向导流架组,每相邻两个第一纵向导流架首尾相对的一端均搭接在相应的第一横向导流架组上侧,且第一纵向导流槽两端位于相应的第一横向导流槽上方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该屋顶架成本低、易安装,能有效对太阳能电池板上的雨水进行导流。的雨水进行导流。的雨水进行导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及太阳能电池板屋顶


[0001]本技术属于阳光房
,尤其是涉及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及太阳能电池板屋顶。

技术介绍

[0002]阳光房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而成,如今,为了节约市政用电资源,会在阳光房的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传统的阳光房屋顶通常采用彩钢板屋顶,彩钢板底部通过构架梁进行支撑,而构架梁底部竖直固接多个固接于地面的构架柱进行称重支撑。如果以传统的彩钢板屋顶作为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的基础,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和生产成本浪费。因此,提出一种能够直接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的屋顶架,并形成一种阳光房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屋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及太阳能电池板屋顶。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包括多个间隔并排设置且沿纵向倾斜的构架梁,在同一倾斜面上的构架梁上侧共同固接有多个横向设置的檩条,在檩条上侧固接有多个与构架梁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导流架组,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均包括多个条形的且上侧壁设有第一纵向导流槽的第一纵向导流架,且在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一纵向导流架均首尾相对设置,在多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底部共同固接有多个平行与檩条设置并位于构架梁上侧且上侧壁设有第一横向导流槽的第一横向导流架组,每相邻两个第一纵向导流架首尾相对的一端均搭接在相应的第一横向导流架组上侧,且第一纵向导流槽两端位于相应的第一横向导流槽上方处。
[0006]进一步的,每个第一横向导流架组均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一横向导流架,且在每个第一横向导流架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一横向导流架均首尾相对设置,在多个第一横向导流架组底部固接有多个平行与构架梁设置且上侧壁设有第二纵向导流槽的第二纵向导流架,每相邻两个第一横向导流架首尾相对的一端均搭接在相应的第二纵向导流架上侧,且第一横向导流槽两端位于相应的第二纵向导流槽上方处。
[0007]进一步的,第一横向导流架顶部开口两侧均水平设有横向连接沿。
[0008]进一步的,第一纵向导流架截面为凵型结构,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的两侧壁和檩条之间均各通过一个压件固接在一起,压件包括U型螺栓、压板和连接板,压板一侧竖直向下设有凸沿,另一侧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有位置低于压板上表面的压接沿,在压板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穿孔,压板通过两个穿孔连接在U型螺栓上,压板压紧在第一纵向导流架侧壁上侧,且压接沿位于第一纵向导流槽内,凸沿与檩条上侧壁相抵,U型螺栓上通过两个螺母将连接板抵紧在檩条下侧壁处。
[0009]进一步的,在第二纵向导流架末端底部设有第二横向导流架,第二横向导流架上侧开设有第二横向导流槽,且第二横向导流架的外侧壁上端位置高于内侧壁上端位置,第二横向导流槽两端封口设置,第二纵向导流架末端和第一纵向导流架组末端均伸入第二横向导流槽中,且在第二横向导流架底部一端设有导流孔,并在第二横向导流架下侧对应导流孔处承托固接有漏斗,并在漏斗底部连通有导流管
[0010]进一步的,第二纵向导流架顶部开口两侧均水平向外设有纵向连接沿。
[0011]进一步的,在处于同一倾斜面的多个檩条两端处,每端外侧处均共同设有一个包边梁,包边梁包括位于檩条两端外侧并将檩条遮盖住的匚型包边板,包边板内端开口上侧设有L型包边沿,包边沿的水平段固接于檩条端部上侧处。
[0012]进一步的,构架梁沿两个相交的斜面设置并呈人字形结构,在构架梁两侧的倾斜面顶端相交处固接有位于构架梁上侧的屋脊导流架,屋脊导流架包括底部的弯折板和位于弯折板两侧的支撑板,弯折板每侧斜面均与构架梁的倾斜面平行设置,支撑板顶端均向外设有支撑沿,弯折板和两个的支撑板之间形成屋脊导流槽,构架梁两侧的第一纵向导流架组的上端搭接在屋脊导流架上相应的支撑沿上,且最上侧的第一纵向导流架的第一纵向导流槽上端位于屋脊导流槽的上方处,第二纵向导流架上端固接于屋脊导流架的弯折板底部。
[00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包括上述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和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呈矩形阵列铺设在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上,且在同一倾斜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中,每相邻两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纵向缝隙下方均对应于一个第一纵向导流架,横向缝隙下方均对应于第一横向导流架。
[0014]进一步的,两个倾斜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中,最上侧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横向缝隙对应于屋脊导流槽上方处。
[0015]进一步的,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底部左右两侧每侧的勾沿对应檩条处均各通过压件将太阳能电池板底部相应的勾沿与第一纵向导流架一起固接在檩条上。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在檩条上侧固接与构架梁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导流架组,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中相邻两个第一纵向导流架首尾端相对设置,并搭接在第一横向导流架组上;当在屋顶架上侧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时,每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纵向缝隙对应相应的第一纵向导流架,横向缝隙对应相应的第一横向导流架组,在纵向缝隙处流入的雨水会落至第一纵向导流架中,第一纵向导流架下端流出的雨水及每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横向缝隙处流入的雨水会落至第一横向导流架内,并通过第一横向导流架将雨水导流至屋顶左右两端外侧处;该屋顶架生产成本低、耗材少、易安装,且能有效对太阳能电池板上的雨水进行导流,防止渗漏,适用于小面积的阳光房屋顶使用。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底部安装构架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右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纵向导流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压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压件连接在檩条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包边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构架梁;2、檩条;3、第一纵向导流架;31、第一纵向导流槽;4、第一横向导流架;41、第一横向导流槽;42、横向连接沿;5、第二纵向导流架;51、第二纵向导流槽;52、纵向连接沿;6、屋脊导流架;61、弯折板;62、支撑板;63、屋脊导流槽;64、支撑沿;7、压件;71、U型螺栓;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包括多个间隔并排设置且沿纵向倾斜的构架梁,在同一倾斜面上的构架梁上侧共同固接有多个横向设置的檩条,其特征在于:在檩条上侧固接有多个与构架梁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导流架组,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均包括多个条形的且上侧壁设有第一纵向导流槽的第一纵向导流架,且在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一纵向导流架均首尾相对设置,在多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组底部共同固接有多个平行与檩条设置并位于构架梁上侧且上侧壁设有第一横向导流槽的第一横向导流架组,每相邻两个第一纵向导流架首尾相对的一端均搭接在相应的第一横向导流架组上侧,且第一纵向导流槽两端位于相应的第一横向导流槽上方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横向导流架组均包括多个条形的第一横向导流架,且在每个第一横向导流架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一横向导流架均首尾相对设置,在多个第一横向导流架组底部固接有多个平行与构架梁设置且上侧壁设有第二纵向导流槽的第二纵向导流架,每相邻两个第一横向导流架首尾相对的一端均搭接在相应的第二纵向导流架上侧,且第一横向导流槽两端位于相应的第二纵向导流槽上方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其特征在于:第一纵向导流架截面为凵型结构,每个第一纵向导流架的两侧壁和檩条之间均各通过一个压件固接在一起,压件包括U型螺栓、压板和连接板,压板一侧竖直向下设有凸沿,另一侧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有位置低于压板上表面的压接沿,在压板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穿孔,压板通过两个穿孔连接在U型螺栓上,压板压紧在第一纵向导流架侧壁上侧,且压接沿位于第一纵向导流槽内,凸沿与檩条上侧壁相抵,U型螺栓上通过两个螺母将连接板抵紧在檩条下侧壁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光房用太阳能电池板屋顶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纵向导流架末端底部设有第二横向导流架,第二横向导流架上侧开设有第二横向导流槽,且第二横向导流架的外侧壁上端位置高于内侧壁上端位置,第二横向导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生韩俊万孙梦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瑞利荣达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