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71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包括燃料箱;燃料箱:其下表面通过连接壳固定连接有燃烧壳,燃料箱的底壁贯穿设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端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分管,分管的下端均穿过连接壳和燃烧壳之间的壁体并设有喷嘴,燃烧壳的顶壁设有点火器,燃烧壳的顶壁设有循环壳,循环壳的左壁通过连管与出料管相连通,燃烧壳的内壁上端设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内壁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回收嘴以及回收管,回收管的上端穿过连接壳和燃烧壳之间的壁体及循环壳的后壁;该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一级带动多级运转利用负压对未完全燃烧的液体燃料进行吸附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航天器燃烧室燃料燃烧利用率。燃料燃烧利用率。燃料燃烧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航天器
,具体为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天器的出现使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球大气层扩大到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航天器通过燃烧室产生反向推力从而使得装置进行移动,部分航天器燃烧室在使用时,通过输料管将液体燃料呈一定压力输送至燃料喷嘴处,同时通过控制元件启动点火器产生火花对液体燃料进行引燃,使其产生高速气化气流从而利用反向推力带动航天器移动,燃料喷嘴处的液体燃料部分在没有引燃的情况下喷出,使得液体燃料未燃烧完全,导致燃烧利用率降低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该装置一级带动多级运转利用负压对未完全燃烧的液体燃料进行吸附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航天器燃烧室燃料燃烧利用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包括燃料箱;
[0005]燃料箱:其下表面通过连接壳固定连接有燃烧壳,燃料箱的底壁贯穿设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端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分管,分管的下端均穿过连接壳和燃烧壳之间的壁体并设有喷嘴,燃烧壳的顶壁设有点火器,燃烧壳的顶壁设有循环壳,循环壳的左壁通过连管与出料管相连通,燃烧壳的内壁上端设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内壁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回收嘴以及回收管,回收管的上端穿过连接壳和燃烧壳之间的壁体及循环壳的后壁;
[0006]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位于燃料箱的外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点火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该装置一级带动多级运转利用负压对未完全燃烧的液体燃料进行吸附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航天器燃烧室燃料燃烧利用率。
[0007]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壳的底壁右侧设有储料壳,储料壳的左壁通过输料筒与连管相连通,储料壳的顶壁贯穿设有进料筒,进料筒的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下端设有锥齿轮一,储料壳的右壁通过轴承转动有输料轴,输料轴的右端通过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连接,旋转轴的中部设有扇叶,进料筒的内壁与回收管的上端相连通,使得装置通过负压产生吸力。
[0008]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壳的右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输料轴的右端固定连接,为装置对液体燃料循环回收利用提供动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输料轴的左端位于输料筒的内部并设有输料螺旋片,输料螺旋片的外侧与输料筒的内壁接触,对收集的未燃烧的液体燃料进行输送。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管的上侧前端设有过滤网,对回收的液体燃料进行杂质过滤。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管的左端通过合页铰接有旋转盖,连管的内壁设有曲杆,曲杆的左端与旋转盖的滑孔滑动连接,旋转盖与连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与曲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曲杆的曲轴圆心与合页的轴心重合,通过压强控制回收的液体燃料进行出料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壳的内壁设有耐高温陶瓷纤维隔热层,增强装置隔热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0014]单片机启动电机使得输料轴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通过啮合连接使得锥齿轮一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扇叶转动,扇叶转动产生负压使得回收嘴处产生吸力,回收嘴将未燃烧的液体燃料吸入至环形管内,液体燃料通过环形管经回收管进入至储料壳的底部,输料轴带动螺旋输料片转动,螺旋输料片将未燃烧的液体燃料沿着输料筒的壁体螺旋输送至连管的内部,当连管的内部未燃烧的液体燃料聚集至一定程度时连管内部压强增大,液体压强压力大于弹簧的收缩弹力,通过压强压力推动旋转盖围绕合页轴心转动,曲杆沿着旋转盖的滑孔滑动,弹簧弹性拉伸,从而使得旋转盖打开,使得连管内的未燃烧的液体燃料进入出料管的内部从而进行循环燃烧,使得液体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装置内部液体燃料的燃烧利用率,该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一级带动多级运转利用负压对未完全燃烧的液体燃料进行吸附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航天器燃烧室燃料燃烧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燃烧壳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循环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燃料箱、2连接壳、3燃烧壳、4单片机、5出料管、6分管、7喷嘴、8循环壳、9连管、10回收管、11环形管、12回收嘴、13储料壳、14输料轴、15输料筒、16输料螺旋片、17进料筒、18扇叶、19旋转轴、20锥齿轮一、21锥齿轮二、22电机、23旋转盖、24曲杆、25弹簧、26过滤网、27点火器、28耐高温陶瓷纤维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包括燃料箱1;
[0021]燃料箱1:其下表面通过连接壳2固定连接有燃烧壳3,燃料箱1的底壁贯穿设有出料管5,出料管5的下端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分管6,分管6的下端均穿过连接壳2和燃烧壳3之间的壁体并设有喷嘴7,燃烧壳3的顶壁设有点火器27,燃烧壳3的顶壁设有循环壳8,循环壳8的左壁通过连管9与出料管5相连通,燃烧壳3的内壁上端设有环形管11,环形管11的内壁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回收嘴12以及回收管10,回收管10的上端穿过连接壳2和燃烧壳3之间的壁体及循环壳8的后壁,循环壳8的底壁右侧设有储料壳13,储料壳13的左壁通过输料
筒15与连管9相连通,储料壳13的顶壁贯穿设有进料筒17,进料筒17的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9,旋转轴19的下端设有锥齿轮一20,储料壳13的右壁通过轴承转动有输料轴14,输料轴14的右端通过锥齿轮二21与锥齿轮一20啮合连接,旋转轴19的中部设有扇叶18,进料筒17的内壁与回收管10的上端相连通,循环壳8的右侧设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入端与单片机4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22的输出轴与输料轴14的右端固定连接,输料轴14的左端位于输料筒15的内部并设有输料螺旋片16,输料螺旋片16的外侧与输料筒15的内壁接触,回收管10的上侧前端设有过滤网26,燃烧壳3的内壁设有耐高温陶瓷纤维隔热层28,航天器燃烧时,燃料箱1内的液体燃料通过出料管5进入分管6并通过喷嘴7喷出,同时单片机4启动点火器27,点火器27运行产生火花对液体燃料进行点燃,液体燃料燃烧产生火焰使得燃烧壳3内部压力骤增,通过压力反作用力推动装置运行,单片机4启动电机22,电机22带动输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箱(1);燃料箱(1):其下表面通过连接壳(2)固定连接有燃烧壳(3),燃料箱(1)的底壁贯穿设有出料管(5),出料管(5)的下端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分管(6),分管(6)的下端均穿过连接壳(2)和燃烧壳(3)之间的壁体并设有喷嘴(7),燃烧壳(3)的顶壁设有点火器(27),燃烧壳(3)的顶壁设有循环壳(8),循环壳(8)的左壁通过连管(9)与出料管(5)相连通,燃烧壳(3)的内壁上端设有环形管(11),环形管(11)的内壁贯穿设有均匀分布的回收嘴(12)以及回收管(10),回收管(10)的上端穿过连接壳(2)和燃烧壳(3)之间的壁体及循环壳(8)的后壁;其中:还包括单片机(4),所述单片机(4)位于燃料箱(1)的外部,单片机(4)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单片机(4)的输出端与点火器(27)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燃烧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壳(8)的底壁右侧设有储料壳(13),储料壳(13)的左壁通过输料筒(15)与连管(9)相连通,储料壳(13)的顶壁贯穿设有进料筒(17),进料筒(17)的顶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9),旋转轴(19)的下端设有锥齿轮一(20),储料壳(13)的右壁通过轴承转动有输料轴(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宏祥吕治国沈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宇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