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617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涉及锻造模具下料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调节底座,调节底座的顶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升降孔,升降孔的内部插接有升降调节棒;使用时,将模锻件在锻造模具内加工完毕后,需将安装棒从安装孔内移出,再将锻造模具向下移动,当锻造模具向下移动时,其将带动升降调节棒,使升降调节棒向下移动,同时,取料升降板在调节升降槽内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故而取料升降板的顶部将对加工后的模锻件限位,防止其跟随锻造模具一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模锻件与锻造模具分离,故而该模具便于人员对加工后的模锻件进行下料,且其下料步骤简易,便于人员的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锻造模具下料
,具体为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锻造模具是模锻件生产中必需的关键工艺装备,其在对模锻件的生产加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的锻造模具的精确度较高,且加工模锻件的效果较为理想,其给人们在加工模锻件时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仍存在较多不便的问题;
[0003]由是模锻件是在锻造模具的内部被加工的,故而在利用锻造模具对模锻件进行加工后,有些模锻件的顶部将会与锻造模具的顶部齐平,且模锻件的表面将与锻造模具的内壁贴合,故而给人员在对加工后的模锻件进行下料时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的锻造模具在加工模锻件后,不便于人员将模锻件从其内取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包括调节底座,调节底座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工橡胶座,加工橡胶座将对平面进行吸附,从而具有能够提高该模具的稳固性的作用,加工橡胶座的底部开设有加工辅助孔,调节底座的顶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升降孔,升降孔的内部插接有升降调节棒,升降调节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锻造模具,锻造模具的内底壁上开设有调节升降槽,调节升降槽内部插接有取料升降板,取料升降板能够对加工后的模锻件限位,防止其跟随锻造模具一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模锻件与锻造模具分离,取料升降板的底部与调节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调节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限位块,升降限位块的表面开设有插接圆孔,移动升降调节棒时,升降调节棒将在插接圆孔内移动,插接圆孔的直径大于升降调节棒的直径,升降调节棒插接于插接圆孔的内部,插接圆孔的内壁与升降调节棒的表面活动连接,便于升降调节棒在插接圆孔内移动,升降限位块与升降调节棒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安装棒,安装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转动管,延伸转动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持转动管,转动手持转动管,使其带动延伸转动管转动,进而使得安装棒转动,从而将安装棒从安装孔内移出,或以此将安装棒安装在安装孔内。
[0007]优选地,升降调节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拉动块,通过调节拉动块,能够防止升降调节棒与调节底座分离,调节拉动块的直径大于升降孔的直径,升降孔的内壁上开设有拉动辅助孔,移动调节拉动块,调节拉动块将在拉动辅助孔内移动,拉动辅助孔的直径大于调节拉动块的直径。
[0008]优选地,调节拉动块插接于拉动辅助孔的内部,拉动辅助孔的内壁与调节拉动块的表面活动连接,便于调节拉动块在拉动辅助孔内移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使用时,将模锻件在锻造模具内加工完毕后,需将安装棒从安装孔内移出,再将锻造模具向下移动,当锻造模具向下移动时,其将带动升降调节棒,使升降调节棒向下移动,同时,取料升降板在调节升降槽内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故而取料升降板的顶部将对加工后的模锻件限位,防止其跟随锻造模具一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模锻件与锻造模具分离,故而该模具便于人员对加工后的模锻件进行下料,且其下料步骤简易,便于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调节升降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调节底座;2、升降孔;3、升降调节棒;4、锻造模具;5、调节升降槽;6、取料升降板;7、升降限位块;8、安装孔;9、安装棒;10、延伸转动管;11、手持转动管;12、插接圆孔;13、加工橡胶座;14、调节拉动块;15、拉动辅助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包括调节底座1,调节底座1的顶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升降孔2,升降孔2的内部插接有升降调节棒3,升降调节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锻造模具4,锻造模具4的内底壁上开设有调节升降槽5,调节升降槽5内部插接有取料升降板6,取料升降板6能够对加工后的模锻件限位,防止其跟随锻造模具4一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模锻件与锻造模具4分离,取料升降板6的底部与调节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调节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限位块7,升降限位块7与升降调节棒3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8,安装孔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安装棒9。
[0018]安装棒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转动管10,延伸转动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持转动管11。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锻件在锻造模具4内加工完毕后,需转动手持转动管11,使其带动延伸转动管10转动,进而使得安装棒9转动,从而将安装棒9从安装孔8内移出,或以此将安装棒9安装在安装孔8内。
[0020]升降限位块7的表面开设有插接圆孔12,插接圆孔12的直径大于升降调节棒3的直径。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升降调节棒3时,升降调节棒3将在插接圆孔12内移动。
[0022]升降调节棒3插接于插接圆孔12的内部,插接圆孔12的内壁与升降调节棒3的表面活动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接圆孔12的内壁与升降调节棒3的表面活动连接,故而便于升降调节棒3在插接圆孔12内移动。
[0024]调节底座1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工橡胶座13,加工橡胶座13的底部开设有加工辅助孔。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加工橡胶座13受到压力且加工辅助孔内的空气被挤出后,加工橡胶座13将对平面进行吸附,从而具有能够提高该模具的稳固性的作用。
[0026]升降调节棒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拉动块14,调节拉动块14的直径大于升降孔2的直径。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拉动块14,能够防止升降调节棒3与调节底座1分离。
[0028]升降孔2的内壁上开设有拉动辅助孔15,拉动辅助孔15的直径大于调节拉动块14的直径。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调节拉动块14,调节拉动块14将在拉动辅助孔15内移动。
[0030]调节拉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包括调节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底座(1)的顶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升降孔(2),所述升降孔(2)的内部插接有升降调节棒(3),所述升降调节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锻造模具(4),所述锻造模具(4)的内底壁上开设有调节升降槽(5),所述调节升降槽(5)内部插接有取料升降板(6),所述取料升降板(6)的底部与所述调节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限位块(7),所述升降限位块(7)与所述升降调节棒(3)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安装棒(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棒(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转动管(10),所述延伸转动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持转动管(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下料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限位块(7)的表面开设有插接圆孔(12),所述插接圆孔(12)的直径大于所述升降调节棒(3)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白文龙于辉王丽云
申请(专利权)人:朝阳君廷大型锻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