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式足底艾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39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座式足底艾灸仪,属于艾灸盒技术领域。座式足底艾灸仪,包括盒体,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左腔室和右腔室,右腔室为敞口结构且下半部分与左腔室相连通,左腔室内设置有燃烧台,右腔室内转动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在右腔室内形成下半部分面积可变的空间,且弹性板上转动连接有多组辊筒,辊筒上等距分布有按摩钉,至少二分之一的按摩钉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板可以及时地转动角度,从而更贴合使用者坐下时的脚部放置习惯,提升其使用体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按摩钉不仅可以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增强艾灸效果,还可以在不使用时,封存艾柱烟气,防止烟气不可控的弥散。不可控的弥散。不可控的弥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式足底艾灸仪


[0001]本技术涉及艾灸盒
,尤其涉及座式足底艾灸仪。

技术介绍

[0002]艾灸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通过经络的传导,从而疏通脏腑,加速皮肤血液循环,以起到温通气血和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效果。而根据经络说,每个人的两只脚的足底具有和人体各个部位相同或关联的穴位,因此能够对足底的穴位在按摩的同时进行艾疗,会对人体的健康起到极大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座式的艾灸仪器为固定样式,不能根据使用者的身形大小以及坐姿习惯适时的调节艾灸的方式,并且在室内使用时,容易造成屋内出现过多的烟气,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座式艾灸仪不能根据使用者坐姿调节艾灸方位以及烟气弥漫的缺陷,而提出的座式足底艾灸仪。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座式足底艾灸仪,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左腔室和右腔室,右腔室为敞口结构且下半部分与左腔室相连通,所述左腔室内设置有燃烧台,所述右腔室内转动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在右腔室内形成下半部分面积可变的空间,且所述弹性板上转动连接有多组辊筒,其中,所述辊筒上等距分布有按摩钉,至少二分之一的按摩钉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相互连通。
[0007]为了降低艾灸时的烟雾不可控弥散,优选地,所述弹性板包括主板和连接在主板一端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远离主板的一侧与隔板相贴合,所述主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主板和盒体固定相连。
[0008]为了提升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辊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主板上,且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辊筒和主板固定相连。
[0009]更进一步地,沿所述辊筒的轴线开设有分流腔,所述通孔延伸至分流腔内。
[0010]为了便于控制艾柱的燃烧进度,优选地,所述燃烧台包括:一端设有挡板的筒体,设置在左腔室的侧壁上,挡板上开设贯穿的进气孔,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另一端的夹持板,多组夹持板呈圆周均布在筒体的端面上,夹持板的远端向筒体的轴线靠拢且延伸至左腔室内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腔室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筒体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座式足底艾灸仪,具备以下
[0013]有益效果:
[0014]1、该座式足底艾灸仪,通过第一扭簧可以根据重量的不同控制主板的倾斜角度,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柔性的、贴合式的艾灸动作,提升使用者脚部放置的舒适性;
[0015]2、该座式足底艾灸仪,通过辊筒的转动角度,可以由通孔实现相对封闭的空间与外界的连通,当与外界连通时,艾柱燃烧的烟气可以顺着通孔对患者脚底进行艾灸,当未与外界连通时,则艾柱的烟气会被大量封存在主板下方的空间内,可以有效防止烟气不可控的弥散,并且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效果,随着氧气的消耗,可以减缓艾柱燃烧的速度,从而更好地利用艾柱的艾灸;
[0016]3、该座式足底艾灸仪,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实现按摩和艾灸的同步进行,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烟气不可控的弥散,保证室内的使用舒适性。
[00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主板可以及时地转动角度,从而更贴合使用者坐下时的脚部放置习惯,提升其使用体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按摩钉不仅可以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增强艾灸效果,还可以在不使用时,封存艾柱烟气,防止烟气不可控的弥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座式足底艾灸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座式足底艾灸仪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座式足底艾灸仪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座式足底艾灸仪燃烧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盒体;101、左腔室;102、防护罩;103、储物腔;104、门板;2、主板;201、第一转轴;202、第一扭簧;203、弹性片;3、辊筒;301、按摩钉;302、分流腔;303、通孔;304、第二转轴;305、第二扭簧;4、筒体;401、夹持板;402、进气孔;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图3,座式足底艾灸仪,整个外观结构为一个侧边敞口的盒体1,在敞口端下半部分板体长度高于上半部分板体,且上半部分板体为一个呈“凹”字形结构的防护罩102倒扣在下半部分板体上,并且在盒体1内通过隔板分隔有左腔室101和右腔室,右腔室为敞口结构且下半部分与左腔室101相连通,左腔室101内设置有可以放置艾灸柱的燃烧台,右腔室的下半部分板体上转动连接有一块可以自动复位的主板2,该主板2的一端连接有可
以变形的弹性片203,其为硅胶或橡胶材质,并且通过该弹性片203的变形,可以在右腔室内形成下半部分面积可变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在主板2上转动连接有多组辊筒3,辊筒3上等距分布有按摩钉301,使用者可以通过脚部的滚动,来对脚部进行按摩,并且至少二分之一的按摩钉301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孔303,在此处,该二分之一的分布为连续式的且以辊筒3的周长为计算标准,也即,根据辊筒3的转动角度,可以由通孔303实现相对封闭的空间与外界的连通,当与外界连通时,艾柱燃烧的烟气可以顺着通孔303对患者脚底进行艾灸,当未与外界连通时,则艾柱的烟气会被大量封存在主板2下方的空间内,可以有效防止烟气不可控的弥散,并且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效果,随着氧气的消耗,可以减缓艾柱燃烧的速度,从而更好地利用艾柱的艾灸。
[0027]在此处,主板2的一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1,第一转轴201上套设有第一扭簧202,第一扭簧202的两端分别与主板2和盒体1固定相连,在使用者脚部放置在主板2上时,第一扭簧202可以根据重量的不同控制主板2的倾斜角度,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柔性的、贴合式的艾灸动作,提升使用者脚部放置的舒适性。
[0028]在上述方案中,使用者在艾灸时,主板2可以及时地转动角度,从而更贴合使用者坐下时的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座式足底艾灸仪,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内通过隔板分隔有左腔室(101)和右腔室,右腔室为敞口结构且下半部分与左腔室(101)相连通,所述左腔室(101)内设置有燃烧台,所述右腔室内转动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在右腔室内形成下半部分面积可变的空间,且所述弹性板上转动连接有多组辊筒(3),其中,所述辊筒(3)上等距分布有按摩钉(301),至少二分之一的按摩钉(301)上开设有通孔(303),且通孔(303)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足底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包括主板(2)和连接在主板(2)一端的弹性片(203),所述弹性片(203)远离主板(2)的一侧与隔板相贴合,所述主板(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1),所述第一转轴(201)上套设有第一扭簧(202),所述第一扭簧(202)的两端分别与主板(2)和盒体(1)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式足底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30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华黄晓桃张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