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00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插入设备。插入设备具备:插入部,其插入被检体,在前端具有前端结构部;操作部,其配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通道,其贯插于所述插入部并与所述前端结构部连通,在前端侧具有可变形部件;以及变形单元,其通过来自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通道的插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被检体的体内,观察从外部看不到的区域,或者将钳子等处置器具插入到通道中,使用从前端的通道开口突出的处置器具进行各种处置,该通道是贯插于插入部的管。
[0003]在处置器具通道兼作吸引通道的内窥镜中,为了高效地进行吸引,将处置器具通道的内径设定得较大。
[0004]并且,为了使用多个处置器具,与多个处置器具中外径最大的处置器具相比,处置器具通道的内径设定得较大。
[0005]在日本特开平7

18483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在覆盖内窥镜的插入部的罩的前端具有延伸设置到操作部的作为传递部件的线。通过操作部的线旋钮的操作,线被推拉,通道前端的方向变化。
[0006]在日本特开2020

9291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管体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将网状管沿长度方向拉伸来减小插入到网状管的管的直径。
[0007]在日本特开2015

29764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改变送水管路的送水的方向的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具备:插入部,其插入被检体,在前端具有前端结构部;操作部,其配设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通道,其贯插于所述插入部并与所述前端结构部连通,在前端侧具有可变形部件;以及变形单元,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化。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包含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
[0010]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0011]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俯视剖视图。
[001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0013]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14]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窥镜的变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内窥镜的变形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0017]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0018]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19]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0020]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内窥镜的网状管的示意图。
[0021]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0022]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侧视剖视图。
[0023]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侧视剖视图。
[0024]图16是包含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
[0025]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前端部的侧面剖视图。
[0026]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第二管的剖视图。
[0027]图1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插入设备的第二管的前端的结构图。
[0028]图19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插入设备的第二管的前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第一实施方式>
[0030]作为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内窥镜1与处置器具9、监视器6、处理器7以及吸引装置8一起构成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系统2。内窥镜1是使用1次后被废弃的所谓的单次使用内窥镜。
[0031]另外,基于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示意性的。附图的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分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省略一部分构成要素的图示、附图标记的标注。
[0032]内窥镜1具备:插入部10,其插入被检体;操作部20,其配设于插入部10的基端侧;以及通用线缆30,其从操作部20延伸。
[0033]插入部10连续设置有:配设有摄像单元40的前端部11、配设在前端部11的基端侧的弯曲部12、以及连接弯曲部12和操作部20的软质管13。
[0034]在操作部20设置有弯曲操作拨盘21、送气送水按钮22、吸引按钮23、操作杆24以及多个操作开关25。弯曲部12根据弯曲操作拨盘21的转动而弯曲。操作开关25是操作摄像单元40等的电子开关。操作杆24是后述的变形单元60的操作部件。
[0035]包含CPU的处理器7对摄像单元40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处理,将图像信号发送到监视器6。监视器6显示内窥镜图像。处理器7包括产生照明光的光源。光源也可以包含在与处理器7分体的光源单元中。
[0036]操作部20具有插入口H50A,该插入口H50A是贯插于插入部10的管路即通道50(图2)的开口。并且,钳子等处置器具9具有用于进行处置的末端执行器和设置于末端执行器的后端的轴体。
[0037]处置器具9从插入口H50A插入到作为管路的通道50中,贯插于通道50,末端执行器从前端部11的开口H50B突出。
[0038]吸引装置8是从体内吸引流体、例如空气和血液的吸引泵。从前端部11的开口H50B吸引的流体经由通道50从配设于操作部20的插入口H50A的T字管的侧面管的开口排出。
[0039]为了高效地进行吸引,优选通道50的内径大。但是,当通道50的内径大于处置器具9的轴体的外径时,从开口H50B突出的处置器具9的位置不稳定。因此,有时不容易将处置器具9引导至目标位置。并且,由于从通道50突出的处置器具9摆动,因此操作性有可能变差。
[0040]<前端部的构成>
[0041]图2表示前端部11的包含通道50和操作线62的第一面(YZ面)。图3是前端部11的俯视图,表示与第一面正交的第二面(XZ面)。
[0042]作为内窥镜1的前端部11的主要部件的前端结构部11A是由金属或树脂构成的硬质部件。前端结构部11A的一部分被树脂罩10A覆盖。弯曲部12和软性管13的外表面也被树脂罩10A覆盖。
[0043]通道50具有刚性的管53、与管53连续设置的由挠性树脂构成的通道管51、以及作为可变形部件的弹性管52。管53安装于前端结构部11A。通道管51和弹性管52与管53连续设置。
[0044]通道50与前端结构部11A的开口H50B连通。管53由不锈钢等硬质材料构成。管53具有切口C52。配设于通道50的前端侧的弹性管52覆盖管53的形成有切口C52的区域。
[0045]弹性管52由软性树脂构成,该软性树脂的形状因外力而变化,但若去除力,则再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自然状态的圆筒形)。
[0046]弹性管52由弹性模量(杨氏模量)为5MPa的硅橡胶构成。弹性模量根据JISK6250在室温(25℃)下测定。弹性管52优选为弹性模量超过1MPa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设备,其具备:插入部,其插入到被检体中,所述插入部在前端具有前端结构部;操作部,其配设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通道,其贯插于所述插入部并与所述前端结构部连通,所述通道在前端侧具有可变形部件;以及变形单元,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形状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可变形部件是弹性管,所述变形单元包括:操作部件,其配设于所述操作部;以及长条部件,其将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传递至所述可变形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使所述可变形部件的截面的形状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通过来自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对可变形部件的外表面施加应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通道包括:刚性的管,其具有切口;以及所述弹性管,其覆盖所述管,所述变形单元对所述弹性管的外表面施加应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包括挂于所述弹性管的环状部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来牵引所述长条部件,从而所述环状部件对所述弹性管施加应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长条部件贯插于在所述前端结构部设置的引导件,朝向所述弹性管并向所述基端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环状部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设备,其中,所述变形单元包括板状部件,所述长条部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被牵引,从而所述板状部件转动,所述板状部件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诚二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