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烯烃材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95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烯烃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聚烯烃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烯烃共聚物93~99份,长碳链极性化合物0.3~6份,加工助剂0~1份,其中聚烯烃共聚物的结晶度≤30%。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结晶度≤30%的聚烯烃共聚物作为基体树脂并复配适宜用量的长碳链极性化合物,使所得聚烯烃材料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能应用于制备印刷底材,如包装印刷的底材。如包装印刷的底材。如包装印刷的底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烯烃材料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领域,涉及一种聚烯烃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流延聚烯烃膜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等印刷底材之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需要其具有一定的遮盖和支撑作用,因此需要做一定的填充处理,并在其表面使用油墨进行印刷,这就要求对其表面进行喷涂或其他处理以使表面达因值达到可印刷的水平。但是一般聚烯烃的达因值都不足以达到印刷的要求,二次处理又会造成成本提升,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一次性挤出即可达到印刷要求的聚烯烃流延膜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聚烯烃材料及其应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烯烃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烯烃共聚物93~99份,长碳链极性化合物0.3~6份,加工助剂0~1份,其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结晶度≤30%,树脂的结晶度使用DSC法进行检测。
[0005]本文中“长碳链极性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原子数量在8个碳以上碳链的极性化合物。
[0006]相比嵌段共聚物、均聚聚烯烃等,以结晶度≤30%的聚烯烃共聚物作为基体树脂,颜料会更容易渗入所得材料中,获得更好的印刷效果。长碳链极性化合物一方面因含有长碳链链段而与基体树脂聚烯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很好的分散于基体树脂中;另一方面因含有极性基团而能提高所得材料的印刷能力。所述聚烯烃材料在聚烯烃共聚物和长碳链极性化合物共同作用下,而具有较高的达因值,从而具有较好的印刷能力。
[0007]优选地,所述聚烯烃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烯烃共聚物94~97.8份,长碳链极性化合物2~5份,加工助剂0~1份,以使其达因值更高,印刷能力更强,同时将成本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0008]优选地,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的分子量太高,会使其在基体树脂中分散不均匀,导致印刷效果不稳定;分子量太低,易从基体树脂中析出,导致印刷效果变差,因此为获得较好的印刷效果,优选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10000。
[0009]更优选地,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以使所述聚烯烃材料获得更好的印刷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为长碳链酰胺、长碳链酯类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为长碳链酰胺。相比长碳链酯类,添加同等分子量的长碳链酰胺能使所述聚烯烃材料的达因值更高,印刷效果更好。
[0011]优选地,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为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POE弹性体等结构类似的材料中至少一种。
[0012]更优选地,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为POE弹性体。相比二元共聚聚丙烯、三元共聚聚丙烯等聚烯烃共聚物,POE弹性体的结晶度更低,以POE弹性体作为基体树脂能获得更好的印刷效果。
[0013]所述加工助剂的种类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如添加抗氧剂等。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68(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790(1,3,5

三(4

叔丁基
‑3‑
羟基

2,6

二甲基苄基)

1,3,5

三嗪

2,4,6

(1H,3H,5H)

三酮)、抗氧剂412S(季戊四醇四3

月桂基硫代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聚烯烃材料可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将各原料混合后熔融挤出,造粒,即得所述聚烯烃材料。其中熔融挤出的温度可选择为180~230℃。可以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可选择在44:1~48:1范围内。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聚烯烃材料在制备流延膜中的应用。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其包括第一膜层和覆盖于所述第一膜层上的第二膜层,其中第二膜层的材料为所述聚烯烃材料,所述第一膜层为支撑层。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膜层包括聚烯烃树脂和无机填充料。
[0018]优选地,所述无机填充料为无机填充母粒,例如碳酸钙填充母粒、滑石粉填充母粒、硫酸钡填充母粒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9]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的比例,如选择第二膜层厚度为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总厚度的10~20%。
[0020]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复合膜的应用,具体为:将所述复合膜用作印刷底材,如包装印刷的底材。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选择聚烯烃共聚物作为基体树脂并复配适宜用量的长碳链极性化合物,使所得聚烯烃材料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能应用于制备印刷底材,如包装印刷的底材。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效果例所得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

印刷功能层,2

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26]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的原料如下:
[0027]二元共聚聚丙烯:结晶度为30%,型号PP F800,金山石化;
[0028]三元共聚聚丙烯:结晶度为22%,型号PP FL7642,TPC;
[0029]POE弹性体1:结晶度为12%,型号POE 7467,陶氏化学;
[0030]POE弹性体2:结晶度为21%,型号POE 8400,陶氏化学;
[0031]均聚聚丙烯:结晶度为43%,型号PP T30S,茂名石化;
[0032]嵌段共聚聚丙烯:结晶度为37%,型号PP K8003,广州石化;
[0033]长碳链酰胺1:数均分子量为500,实验牌号UV

1511W,乐凯化学;
[0034]长碳链酰胺2:数均分子量为1000,实验牌号UV

3011W,乐凯化学;
[0035]长碳链酰胺3:数均分子量为3000,实验牌号UV

9011W,乐凯化学;
[0036]长碳链酰胺4:数均分子量为5000,实验牌号UV

15011W,乐凯化学;
[0037]长碳链酯类:数均分子量为3000,A

C6,霍尼韦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烯烃共聚物93~99份,长碳链极性化合物0.3~6份,加工助剂0~1份,其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结晶度≤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烯烃共聚物94~97.8份,长碳链极性化合物2~5份,加工助剂0~1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碳链极性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碳链极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力黄险波叶南飚陈平绪刘乐文王斌付晓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