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92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光纤切换装置,包括本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本壳体一侧呈左右分布的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和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与设置在所述本壳体表面靠近所述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一侧的电源供应模块本体,所述本壳体上还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本壳体外部靠近所述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一侧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的双向螺杆和螺纹连接在所述双向螺杆表面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挤压板,通过设置了防护组件,能够对光纤连接端进行限位锁定,避免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使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不影响通讯效果,满足人们实际使用需求。际使用需求。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切换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海上风电
,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网所辖220kV线路普遍采用光纤纵差保护作为线路的主保护,在运行中一旦发生保护用光纤通道中断故障,则接于该通道的光纤纵差保护必须立即由运行人员将其退出运行,然后通知继保或通信专业人员,人工将保护用通道切换至备用通道后方可将保护再投入运行;
[0003]经查公开(公告)号;CN206865459U公开了一种光纤线路切换装置,此技术中公开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电源供应模块,所述本体上设有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电源供应模块与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本体上还设置了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等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切换按钮,单模光纤网络接口输入端与单模光纤网络接口输出端进行连通,线路指示灯亮表示连通成功,指示灯灭表示不连通,通过按钮自动切换不同线路,不用手工拔插光纤等技术效果”;
[0004]上述设计在使用时,虽然通过按钮自动切换不同线路,不用手工拔插光纤,但是通过光纤插入至输入端后,由于不具有对光纤连接处进行限位锁定,长期使用后,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导致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不稳定,从而影响通讯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光纤切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切换装置,具有能够对光纤连接端进行限位锁定,不受台风等外部影响使光纤从输出端脱落,从而不影响通讯效果,满足人们实际使用需求的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切换装置,包括本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本壳体一侧呈左右分布的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和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与设置在所述本壳体表面靠近所述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一侧的电源供应模块本体,所述本壳体上还安装有防护组件;
[0008]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本壳体外部靠近所述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一侧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的双向螺杆和螺纹连接在所述双向螺杆表面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挤压板。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光纤切换装置优选的,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A和所述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框架内部,并延伸至所述框架外部,并与所述框架外部的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光纤切换装置优选的,所述框架内部远离所述双向螺杆一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挤压板表面靠近所述限位杆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挤压板和所述限位
杆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光纤切换装置优选的,两组所述挤压板的相邻一侧均粘接有防护垫。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光纤切换装置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本壳体内部靠近所述连接板一侧的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本壳体表面靠近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安装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部的螺纹杆和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表面的滑块。
[0013]作为本技术一种光纤切换装置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和所述本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滑块的表面,所述本壳体表面靠近所述连接板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本壳体通过所述移动槽滑动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一种光纤切换装置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表面远离所述滑块一端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等距排列的条形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设置了防护组件,能够对光纤连接端进行限位锁定,避免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使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不影响通讯效果,满足人们实际使用需求,并且在此机构上加入了辅助组件,能够将光纤插头端紧实的插入至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和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输入端内,进一步提高防脱落效果。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框架和挤压板等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本壳体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整体的结构左视图;
[0022]图中:
[0023]1、本壳体;2、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3、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4、电源供应模块本体;
[0024]5、防护组件;51、连接板;52、框架;53、挤压板;54、双向螺杆;55、转动盘;56、限位杆;57、防护垫;58、滑槽;
[0025]6、辅助组件;61、安装腔;62、螺纹杆;63、滑块;64、移动槽;65、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
[0029]一种光纤切换装置,包括本壳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本壳体1一侧呈左右分布的多模
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2和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3与设置在本壳体1表面靠近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3一侧的电源供应模块本体4。
[0030]本实施方案中:现有的装置{公开(公告)号}:CN206865459U公开了一种光纤线路切换装置,关于此现有的主体本申请进行进一步改进,详情参阅下文公开技术;为解决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上文
技术介绍
公开的“该设计虽然通过按钮自动切换不同线路,不用手工拔插光纤,但是通过光纤插入至输入端后,由于不具有对光纤连接处进行限位锁定,长期使用后,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导致光纤接头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不稳定,从而影响通讯效果”,结合使用而言,此问题显然是现实存在且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鉴此,为解决此技术问题,在本申请文件上加入了防护组件5和辅助组件6。
[0031]进一步而言:
[003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0033]在本壳体1上还安装有防护组件5,该防护组件5包括设置在本壳体1外部靠近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2一侧的框架52以及设置在框架52内部的双向螺杆54和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54表面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挤压板53。
[0034]本实施方案中:该光纤切换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将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分别穿过两组挤压板53之间,并依次插入至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2和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3的输入端,随后转动按压电源供应模块本体4来进行通讯操作,同时转动双向螺杆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切换装置,包括本壳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本壳体(1)一侧呈左右分布的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2)和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3)与设置在所述本壳体(1)表面靠近所述单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3)一侧的电源供应模块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壳体(1)上还安装有防护组件(5);所述防护组件(5)包括设置在本壳体(1)外部靠近所述多模光纤线路切模块本体(2)一侧的框架(52)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52)内部的双向螺杆(54)和螺纹连接在所述双向螺杆(54)表面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挤压板(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5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A和所述框架(52)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54)的一端贯穿所述框架(52)内部,并延伸至所述框架(52)外部,并与所述框架(52)外部的转动盘(55)固定连接,所述框架(5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2)内部远离所述双向螺杆(54)一侧固定有限位杆(56),所述挤压板(53)表面靠近所述限位杆(56)一侧开设有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海马海江王展谢飞腾王均平郭冲刘坦坦袁月赵延涛徐西彬任云鹤单金杨小伟曹益峰黄福安史广峰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