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90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以投送影音信号至终端设备的一接收设备,其包括一天线壳体、一主壳体、至少一天线、一解码模块以及一影音信号输出接口,其中所述天线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具有一导磁底盖,所述主壳体适于以所述导磁底盖磁吸吸附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被附着于所述终端设备,如此以无需在所述终端设备周围寻找合适挂设/放置所述接收设备的区域,所述天线被容置于所述天线壳体并用以接收所述影音信号被编码后相对应的数据信息,所述解码模块被容置于所述主壳体并被连接于所述天线,用以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取所述影音信号,所述影音信号输出接口被连接于所述解码模块并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接于所述解码模块并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接于所述解码模块并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接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设备间的信息传输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传统的,人们普遍采用数据线进行设备间的信息传输,例如在会议中,将例如笔记本电脑的HDMI接口通过有线的方式与会议使用的大屏幕连接,从而实现对笔记本电脑上信息的投屏,然而,一般而言会议室空间有限,当有多台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均需要与大屏幕实现连接时,布线就显得十分困难,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布线成本,例如线材本身的成本、走线成本,另一方面,复杂的布线不利于维护检修而导致维护检修的成本增加。并且绝大多数大屏幕的HDMI接口有限,亦无法同时与多台笔记本电脑实现连接,这就导致采用有线方式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十分不便;又例如在演播室中,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多台摄影机进行摄影,并通过HDMI数据线将摄像机拍摄到的内容传输至导播台,受限于数据线的长度和拉线的困难,演播室中的摄像机基本采用固定的机位而无法灵活捕捉到最佳的拍摄角度,并且采用多台摄影机进行摄影即需要多条数据线进行内容传输,极容易产生数据线间的相互缠绕而影响机位布置甚至需要中断拍摄,极大影响演播效果。
[0003]针对与此,市面上出现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的信息传输系统,其采用一发送端以及与发送端无线连接的一接收端,发送端采用USB接口与使用者的设备连接,例如使用者的笔记本电脑,将使用者的设备上的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至接收端,接收端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通过HDMI接口传输至终端设备,例如会议所用的大屏幕等,如此以实现将使用者设备上的信息共享至会议大屏幕终端,达到投屏的效果。然而,这种无线信息传输系统相较于有线的传输方式而言,虽然简化了布线的连接,但是却额外地增加了一个发送端设备和一个接收端设备,特别对应接收端设备而言,其一般都被放置在邻近终端设备的位置上,以缩短接收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而缩短接收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线长度,但一般情况下,终端设备都会被独立地放置或安装,这就导致需要被邻近放置于终端设备周围的接收端设备经常无处可放。尤其是在会议室等使用场景下,大多数的屏幕都被挂在墙壁上,因此屏幕附近经常不会设置柜台,导致接收端设备无处可放,并且接收端设备和终端设备的HDMI接口以及接口之间的连接线本身并不具有承重对接能力,将接收端设备依靠连接线悬挂于终端设备的做法并不可行。虽然在一些使用场景中,专门设置有放置终端设备的柜台,接收端设备可以与终端设备一同放置在相应的柜台上,但却容易导致台面繁乱,不符合当今崇尚简约的审美需要。
[0004]因此,目前许多使用者不愿意采用这种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而是依赖网络进行无线的数据传输,具体地,在需要进行投屏时,利用软件调动使用者的设备的CPU对需要进行传输的音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并通过网络传输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再通过自身的CPU进行解码而获取需要的音视频信号,然而一方面,通用CPU对音视频信号的编码能力有限,在对音视频信号进行编码时会出现画面清晰度降低音质下降等情况,并且容易
出现时延而在进行对动态视频的投屏时易出现卡顿等现象,用户体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所有的计算机都容易受到无线安全风险的影响,任何受计算机病毒感染的软件都可以轻松被植入到所述计算机,并且所述计算机也很容易被黑客入侵,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接收设备,其适于连接于一终端设备上,并与相应的数据发送设备无线连接,以接收数据发送设备传输的信息并解码为影音信号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实现所述终端设备与相应设备间的影音投送,其中所述接收设备允许被附着于所述终端设备上,而无需占用额外的放置空间,同时避免因无法找到合适的放置空间而无法使用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设备接收相应的信息,并采用专用的处理器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取所述影音信号,无需驱动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对信息进行处理,有利于保障信号质量。
[000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设备能够被附着于所述终端设备上,从而在实际观感上与所述终端设备被一体放置,符合当今以简为美的审美趋势。
[0008]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设备包括一天线壳体、一主壳体、一天线、一解码模块以及一影音信号输出接口,其中所述天线被容置于所述天线壳体并用以接收所述影音信号经编码后生成的数据信息,其中所述解码模块被容置于所述主壳体并被连接于所述天线,用以对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取与所述数据信息相对应的所述影音信号,其中所述影音信号输出接口被连接于所述解码模块并自所述主壳体的内部引出,用以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以传输所述影音信号至所述设备终端,其中所述天线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其中所述主壳体具有一导磁底盖,所述主壳体适于以所述导磁底盖磁吸吸附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被附着于所述终端设备,如此以无需在所述终端设备周围寻找合适挂设/放置所述接收设备的区域。
[0009]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设备能够基于所述导磁底盖被磁吸吸附于所述终端设备,从而形成与所述终端设备被一体设置的状态,而无需占用额外的安装位置,满足现今简约为美的审美趋势。
[0010]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接收设备,其中在非工作状态,所述接收设备允许以被附着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被收纳放置,以使所述接收设备被有序收纳。
[0011]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接收设备,其中所述天线壳体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壳体,从而使得所述天线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活动而形成所述天线壳体的朝向调整,如此以有利于增加所述接收设备接收所述数据信息的有效距离,保障有效地长距离的信息传输。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接收设备,其用以投送相应的影音信号至与之相连的终端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
[0013]一天线壳体;
[0014]一主壳体,其中所述天线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其中所述主壳体具有一导磁底盖,所述主壳体适于以所述导磁底盖磁吸吸附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被附着于所述终端
设备,如此以无需在所述终端设备周围寻找合适挂设/放置所述接收设备的区域;
[0015]至少一天线,其中所述天线被容置于所述天线壳体并用以接收所述影音信号被编码后相对应的数据信息;
[0016]一解码模块,其中所述解码模块被容置于所述主壳体并被连接于所述天线,其中所述解码模块用以对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取与所述数据信息相对应的所述影音信号;
[0017]一影音信号输出接口,其中所述影音信号输出接口被连接于所述解码模块并自所述主壳体的内部引出,以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传输所述影音信号至所述设备终端。
[0018]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天线壳体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壳体。
[0019]在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接收设备,其用以投送相应的影音信号至与之相连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天线壳体;一主壳体,其中所述天线壳体被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其中所述主壳体具有一导磁底盖,所述主壳体适于以所述导磁底盖磁吸吸附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被附着于所述终端设备,如此以无需在所述终端设备周围寻找合适挂设/放置所述接收设备的区域;至少一天线,其中所述天线被容置于所述天线壳体并用以接收所述影音信号被编码后相对应的数据信息;一解码模块,其中所述解码模块被容置于所述主壳体并被连接于所述天线,其中所述解码模块用以对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码处理,以获取与所述数据信息相对应的所述影音信号;一影音信号输出接口,其中所述影音信号输出接口被连接于所述解码模块并自所述主壳体的内部引出,以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传输所述影音信号至所述终端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天线壳体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天线壳体以允许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旋转的方式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天线壳体以允许相对于所述主壳体枢转的方式被可活动地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乐橙互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