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78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属于除雪设备领域,解决了目前压缩积雪时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行走机构设置在第一箱体的底部。第一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与第一箱体的内腔连通。第一箱体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孔。桶体固定在第一箱体的内腔。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桶体的第一端,且进料口位于进料斗的下方。桶体的端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桶体的第二端。电机固定在第一箱体的内侧壁,电机的转轴和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位于桶体的内腔,且转动轴的轴线和桶体的轴线重合。转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桶体的内腔,螺旋叶片的螺距从桶体的进料口到桶体的出料口逐渐减小。本申请压缩效率高且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


[0001]本申请涉及除雪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

技术介绍

[0002]长时间大规模的降雪会使得道路上产生积雪,若不及时清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严重的话会导致车祸的发生,所以目前采用机械设备对道路上的积雪进行清除处理,以保障道路的畅通及安全性。
[0003]然而,由于积雪比较蓬松,占用的空间比较大,所以每次运输积雪前都需要运输人员利用铁锹对积雪进行拍打,以将积雪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从而提高积雪的运输效率。但是,通过人工对积雪进行压缩时,费时费力,不仅导致积雪压缩的效率比较低,也导致积雪压缩的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解决了目前压缩积雪时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该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包括第一箱体、进料斗、第一压缩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箱体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孔;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包括桶体、电机、转动轴和螺旋叶片;所述桶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所述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桶体的第一端,且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进料斗的下方;所述桶体的端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桶体的第二端,且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出料孔重合;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侧壁,所述电机的转轴和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桶体的内腔,且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和所述桶体的轴线重合;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所述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位于所述桶体的内腔,所述螺旋叶片的螺距从所述桶体的进料口到所述桶体的出料口逐渐减小。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积雪清理用压缩箱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侧壁,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保护壳内。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积雪清理用压缩箱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设置所述出料孔的一端,能够将从所述出料孔排出的压缩雪进行二次压缩。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压缩机构包括第二箱体、驱动结构、伸缩结构和压实结构;所述第二箱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设置所述出料孔的一端;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第一箱体连通;所述伸缩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箱体的底板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二箱体的启闭;所述驱动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用于带动所述压实结构升降;所述压实结构的一端与所述驱动
结构连接,所述压实结构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箱体固定,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面呈预设夹角;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压实结构的第一端,所述压实结构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升高或降低。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固定件、第二伸缩件和连接板;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所述第二伸缩件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连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背离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积雪清理用压缩箱还包括卡槽;所述第二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底板能够卡合在所述卡槽内。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实结构包括压实杆和压实块;所述压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结构连接,所述压实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箱体后伸入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所述压实杆的第二端连接有所述压实块,所述压实块的大小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相匹配。
[001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该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包括第一箱体、进料斗、第一压缩机构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设置在第一箱体的底部。第一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与第一箱体的内腔连通。第一箱体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孔。第一压缩机构包括桶体、电机、转动轴和螺旋叶片。桶体固定在第一箱体的内腔。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桶体的第一端,且进料口位于进料斗的下方。桶体的端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桶体的第二端,且出料口与出料孔重合。电机固定在第一箱体的内侧壁,电机的转轴和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位于桶体的内腔,且转动轴的轴线和桶体的轴线重合。转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桶体的内腔,螺旋叶片的螺距从桶体的进料口到桶体的出料口逐渐减小。在实际应用中,在积雪运输之前,先将送雪泵与进料斗连接,之后启动送雪泵将积雪送入进料斗内,进料斗内的积雪通过进料口进入桶体内,然后打开电机,电机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转动将进入桶体内的积雪向出料口的方向输送,由于螺旋叶片的螺距从桶体的进料口到桶体的出料口逐渐减小,所以螺旋叶片在输送积雪的同时能够对积雪进行挤压,以实现积雪体积的压缩,不需要人工压缩,压缩效率高且压缩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积雪清理用压缩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积雪清理用压缩箱的剖视图。
[0018]图标:1

第一箱体;1a

出料孔;2

进料斗;3

第一压缩机构;31

桶体;31a

进料口;31b

出料口;32

电机;33

转动轴;34

螺旋叶片;4

行走机构;5

保护壳;6

第二压缩机构;61

第二箱体;611

底板;612

卡槽;62

驱动结构;621

第一连接件;622

第二连接件;623

第一伸缩件;63

伸缩结构;631

固定件;632

第二伸缩件;63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进料斗(2)、第一压缩机构(3)和行走机构(4);所述行走机构(4)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进料斗(2),所述进料斗(2)与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箱体(1)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孔(1a);所述第一压缩机构(3)包括桶体(31)、电机(32)、转动轴(33)和螺旋叶片(34);所述桶体(31)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腔;所述桶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31a),所述进料口(31a)位于所述桶体(31)的第一端,且所述进料口(31a)位于所述进料斗(2)的下方;所述桶体(31)的端部设置有出料口(31b),所述出料口(31b)位于所述桶体(31)的第二端,且所述出料口(31b)与所述出料孔(1a)重合;所述电机(32)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侧壁,所述电机(32)的转轴和所述转动轴(33)连接,所述转动轴(33)位于所述桶体(31)的内腔,且所述转动轴(33)的轴线和所述桶体(31)的轴线重合;所述转动轴(33)上设置有所述螺旋叶片(34),所述螺旋叶片(34)位于所述桶体(31)的内腔,所述螺旋叶片(34)的螺距从所述桶体(31)的进料口(31a)到所述桶体(31)的出料口(31b)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5);所述保护壳(5)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侧壁,所述电机(32)位于所述保护壳(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压缩机构(6);所述第二压缩机构(6)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设置所述出料孔(1a)的一端,能够将从所述出料孔(1a)排出的压缩雪进行二次压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积雪清理用压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构(6)包括第二箱体(61)、驱动结构(62)、伸缩结构(63)和压实结构(64);所述第二箱体(61)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设置所述出料孔(1a)的一端;所述第二箱体(61)和所述第一箱体(1)连通;所述伸缩结构(63)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箱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远白云恩张卓苏卓高晓斌吴志勇刘志川王征兵田璋王佳巴万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