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成像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60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一种毫米波成像雷达,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罩、中部支撑、底座以及底壳,中部支撑包括不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位于中部支撑上端,且与顶罩形成第一密封腔体,第一密封腔体内装设有第一线路板,下腔室位于中部支撑下端,且与底座形成第二密封腔体,第二密封腔体内设有第二线路板,底座与所述底壳形成第三密封腔体,第三密封腔体内设有第三线路板,顶罩与中部支撑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线路板的第一定位组件,中部支撑与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线路板的第二定位组件,中部支撑能够将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分隔开,同时增加本体的强度,结构稳定,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毫米波成像雷达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毫米波成像雷达。

技术介绍

[0002]毫米波成像雷达,指的是工作在毫米波波段进行探测成像的雷达,相较于传统的激光雷达、红外雷达等,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多用于自动驾驶、空间探测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毫米波成像雷达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毫米波雷达在能够实现精准测速、测距等功能之外,还要对探测对象如小的物体、行人等有较精准的探测,对成像的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毫米波成像雷达通常包括外部壳体以及内部的线路板,线路板通常有三个组成部分,用于发射与接收毫米波的线路板、用于传输与存储数据的线路板以及用于信号转换的线路板,特别是在前两者的安装时,通常需要额外布设电磁屏蔽罩,以防止两个线路板之间产生电磁干扰而影响正常工作,额外设置电磁屏蔽罩,增加了雷达整体的重量,且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安装步骤繁琐,需投入的时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的毫米波成像雷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成像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罩(11)、中部支撑(12)、底座(13)以及底壳(14),所述中部支撑(12)包括不连通的上腔室(1201)和下腔室(1202),所述上腔室(1201)位于所述中部支撑(12)上端,且与所述顶罩(11)形成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装设有第一线路板(21),所述第一线路板(21)承载毫米波发射与接收功能,所述下腔室(1202)位于所述中部支撑(12)下端,且与所述底座(13)形成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密封腔体内设有第二线路板(22),所述第二线路板(22)承载数据传输和存储功能,所述底座(13)与所述底壳(14)形成第三密封腔体,所述第三密封腔体内设有第三线路板(23),所述第三线路板(23)承载信号转接功能,所述顶罩(11)与所述中部支撑(12)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线路板(21)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中部支撑(12)与所述底座(13)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线路板(22)的第二定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成像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部支撑(12)上端的定位柱(123),所述第一线路板(21)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123)配合的定位孔(211),所述定位孔(211)设置为通孔,所述定位柱(123)装设于所述定位孔(21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成像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台(114)和上支撑台(125),所述第一压台(114)凸设于所述顶罩(11)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线路板(21)的上端接触,所述上支撑台(125)凸设于所述上腔室(1201)上端,且与所述第一线路板(21)的下端接触,所述第一压台(114)与所述上支撑台(125)配合设置,对所述第一线路板(21)进行上下方向的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成像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压台(126)和下支撑台(133),所述第二压台(126)凸设于所述中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树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蛮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