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管连接结构、水冷组件和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32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管连接结构、水冷组件和电池模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冷却管连接结构,应用于冷却管的连接。冷却管连接结构包括连通管和至少两个转接头,连通管呈中空结构,且连通管上设置有开口,所有的转接头均连接于连通管,转接头设置有流道,流道的一端与中空结构连通,另一端用于安装冷却管。可以实现多个冷却管的并联,从而可以缩短单个冷却管的长度,可降低冷却管两端的温差更有利于电池模组的散热。模组的散热。模组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管连接结构、水冷组件和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管连接结构、水冷组件和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冷却管是电池模组中热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冷却管对电池模组的散热和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现有的水冷系统的冷却管采用一进一出结构方式循环冷却,以带走模组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0003]然而,较大的电池模组,对冷却管的长度需求较长,一进一出的温差会很大,不利于电池模组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管连接结构和水冷组件,其能够对多个冷却管进行并联,从而可以缩短冷却管的长度,避免冷却管两端的温差较大,从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管连接结构,应用于两个冷却管之间的连接。冷却管连接结构包括连通管和至少两个转接头,所述连通管呈中空结构,且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开口,所有的所述转接头均连接于所述连通管,所述转接头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一端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管连接结构,应用于两个冷却管之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管(110)和至少两个转接头(130),所述连通管(110)呈中空结构(111),且所述连通管(110)上设置有开口(113),所有的所述转接头(130)均连接于所述连通管(110),所述转接头(130)设置有流道(131),所述流道(131)的一端与所述中空结构(111)连通,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冷却管(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130)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转接头(130)相对设置在所述连通管(110)相对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31)具有与所述连通管(110)连接的连接口(133),所述连接口(133)设置于所述转接头(130)的侧壁,所述连接口(133)的侧壁设置有限位环台(135),所述连通管(110)插接于所述连接口(133)内,且所述连通管(110)的端面与所述限位环台(135)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31)具有安装口(137),所述冷却管(310)的端部可插接在所述安装口(137)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137)的内壁设置限位台(139),所述限位台(139)用于与插接在所述安装口(137)的所述冷却管的端部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41)、第二段(143)和第三段(145),所述连接口(133)设置于所述第一段(141)的侧壁,所述第二段(143)向着所述第三段(145)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丰金佺良於洪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