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25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所述加强钢结构包括固定调节螺母1、第一转盘2、防滑垫3、第二转盘4、固定底盘5、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固定螺母8;所述固定调节螺母1依次贯穿第一转盘2、防滑垫3和第一转盘4与固定底盘5螺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2与第一固定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4与第二固定杆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盘5表面设有角度刻度数值;所述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的尺寸及材质相同,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均为相互垂直的两根金属条端点固定连接结构,所述两根金属条中靠外侧的金属条端点设有固定螺母8。基于本申请中的加强钢结构,能够对不同形状的钢结构进行有效、灵活地固定。灵活地固定。灵活地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以及工程建设等诸多方面,均会涉及到钢结构建筑及钢结构设备,进而需要注意的是,确保钢结构设备及建筑的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钢结构一般都会涉及衔接结构,对于钢结构的衔接部分的牢固程度往往会影响到整体质量。
[0003]现有一些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基本要求,但仍旧存在一些弊病,例如:对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作用不够,或是对需要加强的钢结构有一定局限性等。进而亟需提供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其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加强钢结构对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作用不够,或是对需要加强的钢结构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具体包括固定调节螺母、第一转盘、防滑垫、第二转盘、固定底盘、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螺母;
[0009]所述固定调节螺母依次贯穿第一转盘、防滑垫和第一转盘与固定底盘螺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
[0010]所述固定底盘表面设有角度刻度数值;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尺寸及材质相同,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均为相互垂直的两根金属条端点固定连接结构,所述两根金属条中靠外侧的金属条端点设有固定螺母。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转盘、防滑垫和第二转盘对应的厚度及横截面形状相同。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基于对应的两根金属条的连接点,与第一转盘边缘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二固定杆基于对应的两根金属条的连接点,与第二转盘边缘固定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转盘贴合固定底盘表面,固定底盘表面对应的转盘周围区域设有角度刻度数值。
[0015]可选的,所述固定调节螺母的长度不大于3厘米,固定调节螺母的横截面直径不大于1厘米;
[0016]所述第一转盘、防滑垫和第二转盘对应的横截面为圆形,以及直径不大于2厘米;
[0017]所述固定底盘横截面为边长不大于5厘米的正方形。
[0018]可选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二者对应的两根金属条长度不相同,其中,较长的金属条对应的长度不大于20厘米,较短的金属条对应的长度不大于10厘米。
[0019]可选的,所述固定螺母匹配于需要进行衔接的钢结构。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转盘与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第二转盘与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进而通过调节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即可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二者对应的夹角,进而适用于不同形状的钢结构的衔接处固定加强;以及通过在固定底盘表面对应的转盘周围区域设有角度刻度数值,进而确保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二者均能对称式地、垂直于预设钢结构完成固定,进而到达最佳的钢结构衔接处加强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24]上述图1至2中的符号标识包括:
[0025]固定调节螺母

1、第一转盘

2、防滑垫

3、第二转盘

4、固定底盘

5、第一固定杆

6、第二固定杆

7、固定螺母

8。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7]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转盘与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第二转盘与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进而通过调节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即可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二者对应的夹角,进而适用于不同形状的钢结构的衔接处固定加强;以及通过在固定底盘表面对应的转盘周围区域设有角度刻度数值,进而确保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二者均能对称式地、垂直于预设钢结构完成固定,进而到达最佳的钢结构衔接处加强固定效果。
[002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9]实施例一
[0030]本实施例提出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所述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包括如下部件:固定调节螺母1、第一转盘2、防滑垫3、第二转盘4、固定底盘5、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固定螺母8。
[003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强钢结构包括固定调节螺母1、第一转盘2、防滑垫3、第二转盘4、固定底盘5、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固定螺母8;具体的,所述固定调节螺母1依次贯穿第一转盘2、防滑垫3和第一转盘4与固定底盘5螺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2与第一固定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4与第二固定杆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盘5表
面设有角度刻度数值;所述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的尺寸及材质相同,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均为相互垂直的两根金属条端点固定连接结构,所述两根金属条中靠外侧的金属条端点设有固定螺母8。
[003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转盘2、防滑垫3和第二转盘4对应的厚度及横截面形状相同。
[003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杆6基于对应的两根金属条的连接点,与第一转盘2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7基于对应的两根金属条的连接点,与第二转盘4边缘固定连接。
[0034]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转盘4贴合固定底盘5表面,固定底盘5表面对应的转盘4周围区域设有角度刻度数值。
[00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调节螺母1的长度不大于3厘米,固定调节螺母1的横截面直径不大于1厘米;
[0036]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2、防滑垫3和第二转盘4对应的横截面为圆形,以及直径不大于2厘米;
[0037]优选的,所述固定底盘5横截面为边长不大于5厘米的正方形。
[003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二者对应的两根金属条长度不相同,其中,较长的金属条对应的长度不大于20厘米,较短的金属条对应的长度不大于10厘米。
[0039]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衔接处的加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结构包括固定调节螺母(1)、第一转盘(2)、防滑垫(3)、第二转盘(4)、固定底盘(5)、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固定螺母(8);所述固定调节螺母(1)依次贯穿第一转盘(2)、防滑垫(3)和第一转盘(2)与固定底盘(5)螺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2)与第一固定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盘(4)与第二固定杆(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盘(5)表面设有角度刻度数值;所述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的尺寸及材质相同,第一固定杆(6)和第二固定杆(7)均为相互垂直的两根金属条端点固定连接结构,所述两根金属条中靠外侧的金属条端点设有固定螺母(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2)、防滑垫(3)和第二转盘(4)对应的厚度及横截面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6)基于对应的两根金属条的连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董静庞荣锐张勇张红心何培军刘洋张训祥韩山月李振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磐金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