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24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该装置的滤池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和水帽板,通过防混板和水帽板将滤池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砂滤层和进水层;水帽板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水帽设有连通进水层和砂滤层的通孔;滤池设有出炭口;炭池内根据需要设置喷管和喷嘴。水池包括第一水池出口和第二水池出口,第一水池出口通过鼓炭水管路与滤池进水口连通,第二水池出口连通出水管路一端,出炭口连通出炭管路一端,出水管路另一端分别与出炭管路另一端、水炭混合管路一端连通,水炭混合管路另一端连通水炭混合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拢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的炭池具有多种形式:活性炭吸附滤池和活性炭中转滤池。中转滤池。中转滤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再生
,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脱色和药物分离等环保领域。活性炭在滤池内吸附饱和后需要从滤池内移送出,或者活性炭储存池中的活性炭需要移送至其它的位置。现有活性炭移送依靠人工采用挖坑移送。这种人力移送的方法时间长、效率低,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活性炭移送依靠人力的方法时间长、效率低,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000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包括滤池、水池、拢炭水管路、出水管路、出炭管路、水炭混合管路和水炭混合出口,所述滤池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和水帽板,通过所述防混板和水帽板将滤池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砂滤层和进水层;所述水帽板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所述水帽设有连通进水层和砂滤层的通孔;所述防混板用于防止砂滤层中的滤砂与存储层中的活性炭混合,并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1)、水池(2)、拢炭水管路(3)、出水管路(4)、出炭管路(5)、水炭混合管路(6)和水炭混合出口(7),所述滤池(1)内由上而下依次设有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通过所述防混板(200)和水帽板(300)将滤池(1)内空间由上而下分成存储层(11)、砂滤层(12)和进水层(13);所述水帽板(300)表面分布连接有水帽(400);所述水帽(400)设有连通进水层(13)和砂滤层(12)的通孔;所述防混板(200)用于防止砂滤层(12)中的滤砂与存储层(11)中的活性炭(100)混合,并能够使得水通过;所述滤池(1)上位于存储层(11)的一侧设有出炭口(14),所述拢炭水管路(3)用于向滤池(1)内供水;所述水池(2)包括第一水池出口(21)和第二水池出口(22);所述第一水池出口(21)通过鼓炭水管路与滤池(1)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池出口(22)连通出水管路(4)一端;所述出炭口(14)连通出炭管路(5)一端;所述出水管路(4)另一端分别与出炭管路(5)另一端、水炭混合管路(6)一端连通;所述水炭混合管路(6)另一端连通水炭混合出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滤池的活性炭拢炭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拢炭水管路(3)包括多个进水单元(30),每个进水单元(30)包括喷管(301)、分布于喷管(301)的多个喷嘴(302)以及设于进水单元(30)的进水阀(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林凤谷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友信赢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