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于碳源高效利用的投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616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7
一种有利于碳源高效利用的投加系统,OAO池的消氧区设有双曲面搅拌器、内回流泵、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和数个曝气头,后缺氧区设有两个潜水推流器、加药头、垂直引流加药装置,后好氧区设有数个曝气头和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OAO池内的好氧段Ⅰ、好氧段Ⅱ、氧段Ⅲ、好氧段Ⅳ内分别设有数个曝气头;数个曝气头分别通过管路与鼓风机连接;垂直引流加药装置设置在加药管口下方,加药管口和加药头分别依次通过加药管、加药流量计与加药泵连接,内回流泵通过回流管与AA池相通;加药泵、加药流量计、双曲面搅拌器、潜水推流器、鼓风机、内回流泵、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分与别控制柜连接;可有效践行低碳减排。可有效践行低碳减排。可有效践行低碳减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利于碳源高效利用的投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有利于碳源高效利用的投加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其中总氮排放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尤其一些地区要求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到地表水准四类标准,其中要求总氮小于等于10mg/L,因大多数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为保证出水总氮达标排放,需要通过外加碳源降低污水中总氮的量,利用好氧段所产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利用外加碳源或内源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确保出水总氮达标。
[0003]当前外加碳源投加方式基本是用管道在缺氧区前端水面以上单点粗放投放,存在以下问题:(a)碳源投加点位存在死水区,存在短流问题,碳源投加后搅拌混合效果差,碳源与污水无法快速充分接触反应,脱氮效果不稳定,同时,后缺氧区池面受水质特性及阳光直射,易产生浮渣或绿藻等漂浮物,造成药剂无法直接投加到污水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反而促进藻类增长,导致药剂浪费,出水超标的风险(b)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中受进水水质未达到设计浓度且存在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及曝气系统设计及运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利于碳源高效利用的投加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AA池(1)、OAO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OAO池(2)内的前池壁和后池壁之间依次间隔设有隔离墙Ⅰ(2

1)、隔离墙Ⅱ(2

2)、隔离墙Ⅲ(2

3)、隔离墙Ⅳ(2

4),所述隔离墙Ⅳ(2

4)与后池壁之间依次间隔设有隔离墙

(2

5)、隔离墙

(2

6)、隔离墙

(2

7);所述OAO池(2)内的消氧区内设有双曲面搅拌器(6)、内回流泵(10)、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12)和数个曝气头(8),后缺氧区内设有两个潜水推流器(7)、加药头(3)、垂直引流加药装置(4),后好氧区内设有数个曝气头(8)和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13);所述OAO池(2)内的好氧段Ⅰ、好氧段Ⅱ、氧段Ⅲ、好氧段Ⅳ内分别设有数个曝气头(8);所述数个曝气头(8)分别通过管路与鼓风机(9)连接;所述垂直引流加药装置(4)设置在加药管口(11

1)下方,所述加药管口(11

1)和加药头(3)分别依次通过加药管(11)、加药流量计(5

1)与加药泵(5)连接,所述内回流泵(10)通过回流管与AA池(1)相通;所述加药泵(5)、加药流量计(5

1)、双曲面搅拌器(6)、潜水推流器(7)、鼓风机(9)、内回流泵(10)、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12)、反馈硝酸盐氮在线仪表(13)分与别控制柜连接;所述AA池(1)的水,依次通过AA池出水口(1

1)、隔离墙Ⅰ出水口(2
‑1‑
1)、隔离墙Ⅱ出水口(2
‑2‑
1)、隔离墙Ⅲ出水口(2
‑3‑
1)、隔离墙Ⅳ出水口(2
‑4‑
1)、隔离墙

出水口(2
‑5‑
1)、隔离墙

出水口(2
‑6‑
1)、隔离墙

出水口(2
‑7‑
1)从出水管口(2

8)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利于碳源高效利用的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墙Ⅰ(2

1)一端与OAO池(2)内的左池壁连接,另一端与OAO池(2)内的右池壁之间为隔离墙Ⅰ出水口(2
‑1‑
1),所述隔离墙Ⅱ(2

2)一端与OAO池(2)内的右池壁连接,另一端与OAO池(2)内的左池壁之间为隔离墙Ⅱ出水口(2
‑2‑
1),所述隔离墙Ⅲ(2

3)一端与OAO池(2)内的左池壁连接,另一端与OAO池(2)内的右池壁之间为隔离墙Ⅲ出水口(2
‑3‑
1),所述隔离墙Ⅳ(2

4)一端与OAO池(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利刘强贾文超高杰沈浡尹学义杨娜朱佩儒崔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海新区环塘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