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15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电池组、负载。其中,第一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均采用级联型b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备电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作为不间断供电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金融等各个领域,直流供电系统中电池的应用,由于受到不同规格电池不能混合使用的制约,传统的的电路拓扑只能实现固定方向的升压或降压,充电控制电路简单,充电电压波动大;放电控制电路多采用“谁有能力谁放电”的无管控方式;蓄电池共用管理器仅能实现电压等级差异小的不同类型电池的共用管理,即电压范围40~60V,无法满足多种类型电池组混合使用需求;蓄电池共用管理器仅能基于电池端电压进行管理,不具备升降压等电压调整、控制功能,无法实现各种电压等级电池包混合使用,例如动力电池梯级利用。
[0003]因此,亟代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类型电池组混合应用场景下,如何实现电池侧电压范围宽泛、双向电压可根据需求智能控制调节、电池选型更加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实现电池侧电压范围宽泛、双向电压可根据需求智能控制调节、电池选型更加灵活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其中,
[0007]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一控制电路的第四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的第四端分别与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0008]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池组的阳极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池组的阴极连接;
[0009]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分别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负载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的第四端分别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负载的第二端连接;
[0010]在负载RL侧的电源对电池组B1进行充电时,第三控制电路T3用于稳压,第二控制电路T2用于隔离并传递电能,第一控制电路T1用于根据电池组B1的电压控制其输出电压;
[0011]在电池组B1对负载RL进行供电时,第一控制电路T1和第三控制电路T3用于稳压,第二控制电路T2用于隔离并传递电能。
[0012]可选的,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三控制电路的电路拓扑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一电感,
[0013]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均外接控制信号;
[0014]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0015]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池组的阳极连接;
[0016]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池组的阴极、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0017]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0018]可选的,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全桥子电路、第二全桥子电路、变压器,其中,第一全桥子电路与第二全桥子电路的拓扑结构相同,
[0019]变压器初线圈的同名端与第一全桥子电路的第一桥臂连接;变压器初线圈的异名端与第一全桥子电路的第二桥臂连接;
[0020]变压器次线圈的同名端与第二全桥子电路的第二桥臂连接;变压器次线圈的异名端第二全桥子电路的第一桥臂连接。
[0021]可选的,第一全桥子电路,包括:第五可控开关、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其中,
[0022]第五可控开关、第六可控开关、第七可控开关、第八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均外接控制信号;
[0023]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第七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六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变压器初线圈的同名端连接;
[0024]第六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八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0025]第七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变压器初线圈的异名端、第八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0026]可选的,可控开关为MOS管。
[0027]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8]1.本技术提供的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此双向功率隔离拓扑,因变压器只能传递脉动能量,在单侧功率器件故障时,可有效阻断能量传递,确保电池和负载安全。
[0029]2.本技术提供的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其中,第一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均采用级联型buck

boost拓扑,通过第二控制电路完成能量传递。本技术提供的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支持开关电源侧与电池侧的更宽的电压输入范围,此拓扑应用于基站储能时,电池的选型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一个具体示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电路(T1)、第二控制电路(T2)、第三控制电路(T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其中,第二控制电路(T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一控制电路(T1)的第三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T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一控制电路(T1)的第四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T2)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三控制电路(T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T2)的第四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第三控制电路(T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T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池组的阳极连接;第一控制电路(T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电池组(B1)的阴极连接;第三控制电路(T3)的第三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负载(RL)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控制电路(T3)的第四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负载(RL)的第二端连接;在负载(RL)侧的电源对电池组(B1)进行充电时,第三控制电路(T3)用于稳压,第二控制电路(T2)用于隔离并传递电能,第一控制电路(T1)用于根据电池组(B1)的电压控制其输出电压;在电池组(B1)对负载(RL)进行供电时,第一控制电路(T1)和第三控制电路(T3)用于稳压,第二控制电路(T2)用于隔离并传递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双向DCDC充放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T1)与第三控制电路(T3)的电路拓扑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控制电路(T1)包括:第一可控开关(Q11)、第二可控开关(Q12)、第三可控开关(Q13)、第四可控开关(Q14)、第一电感(L1),第一可控开关(Q11)、第二可控开关(Q12)、第三可控开关(Q13)、第四可控开关(Q14)的控制端均外接控制信号;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可控开关(Q11)的第二端、第二可控开关(Q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可控开关(Q13)的第二端、第四可控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海军李亮郭隽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