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12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包括下模及与下模相配合的上模,下模包括底板及凹模,凹模远离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一成型面,第一成型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第一成型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面,上模包括凸模,凸模靠近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二成型面,第二成型面与底板的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且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平行,第二成型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工件良品率不佳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高工件质量、确保金属薄板工件的平面段平整技术效果,有效降低工件不良率,并且操作方便、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薄板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金属薄板工件,包括平面段及分别设置在平面段两端的弧形段,其加工过程为先将长条金属薄板卷曲为圆弧状,再在圆弧状的工件上加工出平面段。
[0003]目前在圆弧状的长条金属薄板上加工平面段时通常在长条金属薄板的两侧分别放置两块平板,然后在平板上放置重物或使用固定夹使两个平板将长条金属薄板夹紧,通过两块平板对长条金属薄板产生的压力使长条金属板产生形变从而加工出平面段。由于将平板从长条金属薄板上取下后长条金属薄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回弹,导致工件上的平面段不平整,影响工件后期使用,因此现有的加工方式良品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件良品率不佳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包括下模及与下模相配合的上模,上模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下模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凹模,凹模远离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一成型面,第一成型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第一成型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沿远离第一成型面的方向逐渐增大,上模包括凸模,凸模靠近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二成型面,第二成型面与底板的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且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平行,第二成型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弧形面,第二弧形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沿远离第二成型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凹模上设有贯穿所述凹模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上还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具有限位槽,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板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凸模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分别与所述限位板相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柱且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供所述定位柱穿过的过孔,所述凸模靠近所述底板的一面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凹模上还设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位于所述第一成型面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凸模靠近所述底板的一面设有避位孔,所述避位孔与所述定位针同轴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弧形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之间的间隔沿远离所述第一成型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了相配合的下模与上模在圆弧状的长条金属薄板上加工平面部,下模包括凹模,凹模具有第一成型面且第一成型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面,上模包括凸模,凸模具有第二成型面且第二成型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弧形面,待加工的圆弧状长条金属板放置于凹模与凸模之间,凸模下压的过程中将部分长条金属薄板压紧在凹模上,此时第一成型面及第二成型面分别与长条金属薄板抵接使部分长条金属薄板产生形变,其余部分长条金属薄板从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之间伸出,第一成型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第二成型面与底板的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且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平行,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将部分长条金属薄板压成具有一定的弧度的形状,且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之间的长条金属薄板的弯曲方向与受压前的弯曲方向相反,冲压完成后将凸模取下时受压的长条金属薄板会向受压前的弯曲方向回弹使部分长条金属薄板回弹后形成平面,从而在工件上加工出平整的平面段,其解决了工件良品率不佳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高工件质量、确保金属薄板工件的平面段平整技术效果,有效降低工件不良率,并且操作方便、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金属薄板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薄板冲折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薄板冲折模具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薄板冲折模具中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薄板冲折模具的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另一剖面的剖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薄板冲折模具与金属薄板工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上述附图中:1、下模;2、上模;3、底板;31、第一螺纹孔;32、第二螺纹孔;33、定位柱;4、凹模;41、第一成型面;42、第一弧形面;43、第一通孔;44、定位针;5、凸模;51、第二成型面;52、第二弧形面;53、定位孔;54、避位槽;55、避位孔;6、限位板;61、限位槽;62、第二通孔;7、第一螺纹连接件;8、第二螺纹连接件;100、工件;101、平面段;102、弧形段;103、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用于对卷曲为圆弧状的长条金属薄板进行冲压,以对长条金属薄板进行整形并加工出一平面,从而在金属薄板工件100上加工出平面段101。
[0025]请参照图2、图3和图4,所述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包括下模1及与所述下模1相配合的上模2,所述上模2可沿竖直方向升降并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1。其中所述下模1包括底板3及设置在所述底板3上的凹模4,所述凹模4远离所述底板3的一面设有第一成型面41,所述第
一成型面41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即所述第一成型面41呈中间凸出的弧形,且所述第一成型面4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面42,所述第一弧形面42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第一成型面41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上模2包括凸模5,所述凸模5靠近底板3的一面设有第二成型面51,所述第二成型面51与底板3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即所述第二成型面51呈中间凹陷的弧形且所述第二成型面51与所述第一成型面4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成型面5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弧形面52,所述第二弧形面52与所述底板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第二成型面51的方向逐渐增大。
[0026]如图1、图2和图7所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对圆弧状的长条金属薄板进行冲压时,长条金属薄板放置于所述凹模4上,且长条金属薄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成型面41的弯曲方向相反、与所述第一弧形面42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下模1沿竖直方向下降并通过所述凸模5将部分长条金属薄板压紧在所述凹模4上,此时所述第一成型面41及所述第二成型面51分别与长条金属薄板抵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包括下模及与下模相配合的上模,上模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凹模,凹模远离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一成型面,第一成型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第一成型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沿远离第一成型面的方向逐渐增大,上模包括凸模,凸模靠近底板的一面设有第二成型面,第二成型面与底板的之间的间距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且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平行,第二成型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弧形面,第二弧形面与底板之间的间距沿远离第二成型面的方向逐渐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凹模上设有贯穿所述凹模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薄板冲折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还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具有限位槽,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贴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爽冯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蓝德光电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