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55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3
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的回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位于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的换气口,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回风口连通的第一风轮组件和第二风轮组件、与第一出风口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与第二出风口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分别与第一风轮组件、第二风轮组件、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连通的风道腔、位于风道腔上的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与第二风路切换组件;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与第二风路切换组件配合用于切换第一风轮组件与第二风轮组件所吹出的风,可流动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和换气口的任一处、或任意两个组合之处,以实现单出风或双出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边换气边吹风,有效提升换气或者取暖的效率。者取暖的效率。者取暖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浴室取暖设备
,具体是一种多通道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出现了适用于浴室、卫生间的取暖器,常见的风暖式浴霸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工作时利用风机鼓动空气流动,冷空气从进风口进来流经PTC陶瓷加热元件,吹出去变成暖风,利用热风循环流动带动室内升温。用户在洗澡时作为加热使用。在一些浴霸产品中,会带有排气功能、加热吹风功能。
[0003]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7729697U公开的一种双暖流浴室取暖器;取暖器包括回风口、出风口、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以及出风口和第二风机之间都设置加热器。由于针对两个电机设置了两组加热器,提供取暖效率,使房间内的温度较快上升,还可以通过设置机械开关或控制器来调整加热器加热组数,实现高效提升温度,低能耗维持温度的目的。
[0004]然而这种取暖器只能单独实现换气模式或者加热模式,无法实现多通道出风,同时无法实现一边换气一边取暖的效果,在洗澡时一直取暖会变得闷热,或者一直换气通风达不到浴室升温的效果,这样无疑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5]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多通道取暖器以克服以上的不足,来提升取暖器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浴室取暖器无法实现多通道制暖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上的回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换气口,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回风口连通的第一风轮组件和第二风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风轮组件、所述第二风轮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连通的风道腔、位于所述风道腔上的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与第二风路切换组件;
[0008]所述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配合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轮组件与所述第二风轮组件所吹出的风,可流动至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换气口的任一处、或任意两个组合之处,以实现单出风或双出风。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换气口位于所述壳体侧壁的同一侧。
[0010]为了利用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与第二风路切换组件配合进而改变风的移动路径,所述风道腔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风轮组件的第一风道、及连通所述第二风轮组件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风道的一侧,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
[0011]为了提高第一风轮组件的出风连续性,所述回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回风口及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一风轮组件包括第一蜗壳、及位于所述第一蜗壳内的第一叶轮,所述第一蜗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回风口连通的第一蜗壳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蜗壳出风口。
[0012]为了提高第二风轮组件的出风连续性,所述第二风轮组件包括第二蜗壳、及位于所述第二蜗壳内的第二叶轮,所述第二蜗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回风口连通的第二蜗壳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蜗壳出风口。
[0013]为了使风道腔内的风流动更加流畅,所述壳体上设有由所述第一风轮组件延伸到所述第一加热组件的第一固定侧板、由所述第二风轮组件延伸到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的第二固定侧板、盖合在所述第一固定侧板和所述第二固定侧板上侧的上风道壳体,所述上风道壳体、第一固定侧板、第二固定侧板与壳体内侧底部围合形成所述风道腔。
[0014]为了提高第一风路切换组件的切换效果,所述第一风路切换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电机、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内侧至所述换气口内侧之间转动。
[0015]为了提高第二风路切换组件的切换效果,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电机、及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可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内侧至所述换气口内侧之间转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板设有配合部,当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至所述换气口内侧时,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配合部以阻隔所述换气口出风,当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至所述第一出风口内侧时,所述第一挡板可用于阻隔所述第一出风口出风。
[0017]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二挡板转动至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侧板时,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侧板配合以阻隔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当所述第二挡板转动至所述换气口内侧时,所述第二挡板可用于阻隔所述换气口出风。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通过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配合,能够实现边换气边吹风,或者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同时出暖风、或者实现单出风,通过第一风轮组件和第二风轮组件配合,能够增加各个风口独立出风时的风量,本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换气或者取暖的效率,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在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设置换气口,用户在连接主机与吹风口时,连接管道不出现交错,降低了安装高度要求和提高了安装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内部结构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内部结构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内部结构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内部结构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内部结构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内部结构图。
[0028]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回风口、第一出风口8、第二出风口9、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8与所述第二出风口9之间的换气口10,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回风口连通的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8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4、与所述第二出风口9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5连通的风道腔13、位于所述风道腔13上的第一风路切换组件11与第二风路切换组件12;
[0031]所述第一风路切换组件11与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12配合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与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所吹出的风,可流动至所述第一出风口8和所述第二出风口9和所述换气口10的任一处、或任意两个组合之处,以实现单出风或双出风。
[0032]本技术通过第一风路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配合,能够实现边换气边吹风,如第一出风口与换气口同时出风或者第二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回风口、第一出风口(8)、第二出风口(9)、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8)与所述第二出风口(9)之间的换气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回风口连通的第一风轮组件(2)和第二风轮组件(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8)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4)、与所述第二出风口(9)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5)、分别与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所述第一加热组件(4)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5)连通的风道腔(13)、位于所述风道腔(13)上的第一风路切换组件(11)与第二风路切换组件(12);所述第一风路切换组件(11)与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12)配合用于切换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与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所吹出的风,可流动至所述第一出风口(8)和所述第二出风口(9)和所述换气口(10)的任一处、或任意两个组合之处,以实现单出风或双出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8)、所述第二出风口(9)、所述换气口(10)位于所述壳体(1)侧壁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13)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的第一风道(131)、及连通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的第二风道(132),所述第一风路切换组件(11)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风道(131)的一侧,所述第二风路切换组件(12)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风道(13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第一回风口(6)及第二回风口(7),所述第一风轮组件(2)包括第一蜗壳(21)、及位于所述第一蜗壳(21)内的第一叶轮(22),所述第一蜗壳(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回风口(6)连通的第一蜗壳进风口(211)、与所述第一风道(131)连通的第一蜗壳出风口(2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轮组件(3)包括第二蜗壳(31)、及位于所述第二蜗壳(31)内的第二叶轮(32),所述第二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丁胡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讴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