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支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47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剪力墙支模结构,其包括:两个竖向模板,两个竖向模板间隔设置,两个竖向模板之间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模板,用于保持两个竖向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剪力墙的厚度相等;封堵方木,横向设置在楼板上,且所述封堵方木抵接在竖向模板的外侧面的下端;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封堵方木的外侧,用于将所述封堵方木压紧固定在所述竖向模板外侧面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剪力墙支模结构,通过在竖向模板的外侧面的下端设置封堵方木,并通过夹持组件将封堵方木压紧固定在竖向模板上,可避免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其根部出现漏浆的问题,提高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剪力墙支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剪力墙支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层建筑行业中,剪力墙作为施工范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结构加固、防止剪切破坏的作用,在多层及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在建筑楼层中,由于结构楼板面平整度问题,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时,会导致在剪力墙根部位置的模板与楼板面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漏浆现象。跑浆的混凝土凝结后清理困难,且由于水泥浆外溢,致使剪力墙出现烂根、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影响整体美观,且需要浪费人工进行二次清理、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支模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剪力墙支模结构,其包括:
[0005]两个竖向模板,两个竖向模板间隔设置,两个竖向模板之间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
[0006]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模板,用于保持两个竖向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剪力墙的厚度相等;
[0007]封堵方木,横向设置在楼板上,且所述封堵方木抵接在竖向模板的外侧面的下端;
[0008]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封堵方木的外侧,用于将所述封堵方木压紧固定在所述竖向模板外侧面的下端。
[0009]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0010]夹持方木,竖向设置在所述封堵方木远离所述竖向模板的一侧,所述夹持方木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封堵方木上远离所述竖向模板的一端;
[0011]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连接于所述夹持方木与所述竖向模板之间,用于对所述夹持方木施加朝向所述竖向模板的拉紧力。
[0012]优选地,所述夹持方木与所述竖向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方木,所述支撑方木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夹持方木和竖向模板上。
[0013]优选地,所述夹持方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方木沿所述封堵方木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14]优选地,所述拉紧组件为步步紧,所述步步紧的钩形卡杆卡接在所述竖向模板上,所述步步紧的活动卡头卡接在所述夹持方木上。
[0015]优选地,所述竖向模板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竖向背楞,多个所述竖向背楞的外侧设置有多组横向背楞,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连接在对应设置的两组横向背楞上。
[0016]优选地,每组所述横向背楞包括两个钢管,所述对拉螺杆的端部设置有山型卡,两
个所述钢管通过所述山型卡压紧固定在所述竖向背楞上。
[0017]优选地,所述竖向背楞为方木,多个所述竖向背楞沿竖向模板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0018]优选地,所述封堵方木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密封层,所述弹性密封层粘接固定在所述封堵方木的外表面。
[0019]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层为海绵或橡胶材料制成。
[0020]本技术提供的剪力墙支模结构,通过在竖向模板的外侧面的下端设置封堵方木,并通过夹持组件将封堵方木压紧固定在竖向模板上,可避免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时其根部出现漏浆的问题,提高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00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剪力墙支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剪力墙支模结构中封堵方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竖向模板;2、竖向背楞;3、对拉螺杆;31、山型卡;4、横向背楞;5、封堵方木;51、弹性密封层;6、夹持方木;7、步步紧;8、支撑方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剪力墙支模结构,参见图1,该剪力墙支模结构包括:两个竖向模板1,两个竖向模板1间隔设置,两个竖向模板1之间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对拉螺杆3,所述对拉螺杆3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模板1,用于保持两个竖向模板1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剪力墙的厚度相等;封堵方木5,横向设置在楼板上,且所述封堵方木5抵接在竖向模板1的外侧面的下端;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封堵方木5的外侧,用于将所述封堵方木5压紧固定在所述竖向模板1外侧面的下端。
[0027]具体地,两个竖向模板1的间隔距离与剪力墙的厚度一致,所述竖向模板1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竖向背楞2,多个所述竖向背楞2的外侧设置有多组横向背楞4,对拉螺杆3的两端连接在对应设置的两组横向背楞4上。多个竖向背楞2和多组横向背楞4交叉形成栅格龙骨,在竖向模板1的外侧面对模板形成支撑,保证模板面平整。优选地,多个竖向背楞2沿竖向模板1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多组横向背楞4沿竖向模板1的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背楞2为方木,每组横向背楞4包括两个钢管,对拉螺杆3的端部设置有山型卡31,两个钢管通过山型卡31压紧固定在竖向背楞2上。具体而言,对拉螺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山型卡31和一个螺母,山型卡31上的两个凹槽将两个钢管压在竖向背楞2上,通过旋拧山型卡31外侧的螺母,可推动山型卡31向竖向模板1方向移动,进而将钢管压紧固定在竖向背楞2上。对拉螺杆3设置多个,多个对拉螺杆3可呈矩形阵列分布,如图1所示,两个竖向模板1两侧的竖向背楞2和横向背楞4均对应设置,多个对拉螺杆3均穿过两个竖向模板1,
每个对拉螺杆3两端上设置的山型卡31压设在对应的横向背楞4上,通过横向背楞4和竖向背楞2的传力作用,对两个竖向模板1均匀施加支撑力,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胀模现象。
[0028]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方木6和拉紧组件。所述夹持方木6竖向设置在所述封堵方木5远离所述竖向模板1的一侧,所述夹持方木6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封堵方木5上远离所述竖向模板1的一端;所述拉紧组件连接于所述夹持方木6与所述竖向模板1之间,用于对所述夹持方木6施加朝向所述竖向模板1的拉紧力。通过拉紧组件对夹持方木6施加朝向竖向模板1的拉紧力,夹持方木6进而可将作用力传递给封堵方木5,使封堵方木5牢牢地压紧固定在竖向模板1外侧面的下端。具体地,夹持方木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夹持方木6沿封堵方木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对封堵方木5施加均匀的夹持力。其中,每个夹持方木6与竖向模板1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拉紧组件,多个拉紧组件均匀分布在夹持方木6上。具体实施时,夹持方木6的上端可抵接在竖向模板1的上端或竖向背楞2的上端,拉紧组件对夹持方木6施加拉紧力时,夹持方木6的下端对封堵方木5施加压紧力,保证封堵方木5牢牢地压紧固定在竖向模板1的下端。作为优选,夹持方木6与竖向模板1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方木8,支撑方木8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夹持方木6和竖向模板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方木8设置在夹持方木6和竖向模板1的靠近上端位置,再通过多个拉紧组件对夹持方木6施加拉紧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竖向模板,两个竖向模板间隔设置,两个竖向模板之间用于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连接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模板,用于保持两个竖向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剪力墙的厚度相等;封堵方木,横向设置在楼板上,且所述封堵方木抵接在竖向模板的外侧面的下端;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封堵方木的外侧,用于将所述封堵方木压紧固定在所述竖向模板外侧面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方木,竖向设置在所述封堵方木远离所述竖向模板的一侧,所述夹持方木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封堵方木上远离所述竖向模板的一端;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连接于所述夹持方木与所述竖向模板之间,用于对所述夹持方木施加朝向所述竖向模板的拉紧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方木与所述竖向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方木,所述支撑方木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夹持方木和竖向模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力墙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方木的数量为多个,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淼钟沅廷崔少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