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34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其中,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包括:底框主体;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本申请通过在逆变器的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底板散热结构,以及在侧壁上设置侧壁散热结构,增大散热面积,有利于内腔热量的散出,避免因逆变器内腔温度过高而导致元器件受损,增强了散热效果,且充分利用底框主体的表面进行散热,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


[0001]本技术属于散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逆变器常常使用在各种场景中,特别是对一些有大功率逆变器需求的场景,例如太阳能、风能等,且对于一些应用在类似沙漠环境的情况,对逆变器的散热要求也会非常严格。在现有的逆变器散热结构中,通常是在逆变器底框的底板上设置散热结构,结合底框内部风扇产生的气流进行辅助散热。但是要想达到更高的散热效果,只凭底板上设置散热结构结合风扇产生的气流辅助散热,其散热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逆变器内部环境温度不达标的情况,甚至出现元器件损坏。所以,现有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旨在解决现有逆变器散热结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包括:
[0005]底框主体;
[0006]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
[0007]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
[0008]其中,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主体至少一侧壁上设置有侧壁散热区域,所述侧壁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壁散热区域内。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壁散热结构包括多条等间距排列的侧壁散热筋,多条等间距排列的所述侧壁散热筋设置在所述侧壁散热区域。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壁散热筋靠近底板一端的宽度宽于靠近所述内腔的腔口一端。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底板散热区域,所述底板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散热区域内。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散热区域包括第一底板散热区域与第二底板散热区域,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与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分别对应所述内腔中不同的元器件位置。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散热结构包括多条底板散热筋,所述底板散热筋包括多条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底板散热筋及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底板散热筋,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
[0015]更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的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的高度低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的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的高度。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之间的间距。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
[0018]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包括底框主体;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由于在逆变器的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底板散热结构,通过底板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以及在侧壁上也设置了侧壁散热结构,增大散热面积,有利于内腔热量的散出,避免因逆变器内腔温度过高而导致元器件受损,增强了散热效果,且充分利用底框主体的表面进行散热,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的截面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的俯视图;
[0022]其中,1、底框主体,11、内腔,12、侧壁散热区域,13、侧壁散热筋,14、第一底板散热区域,15、第二底板散热区域,16、第一底板散热筋,17、第二底板散热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在现有的逆变器散热结构中,通常是在逆变器底框的底板上设置散热结构,进行散热。本申请是在逆变器的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底板散热结构,通过底板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以及在侧壁上也设置了侧壁散热结构,增大散热面积,有利于内腔热量的散出,避免因逆变器内腔温度过高而导致元器件受损,增强了散热效果,且充分利用底框主体的表面进行散热,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
[0025]实施例一
[0026]结合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包括:
[0027]底框主体1;
[0028]设置于底框主体1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
[0029]设置于底框主体1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
[0030]其中,底框主体1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11。
[0031]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用于逆变器工作时进行散热。逆变器的各种元器件可以设置在底框主体1中,结合图1

图2所示,底框主体1包括一底板以及四周的四个侧壁,侧壁与底板结合构成一个内腔11,逆变器的各种元器件可以安装在内腔11中。其中,元器件可以包括晶体管、功率电感等,晶体管与功率电感在内腔11中与底板贴
合,贴合位置会存在高发热,需要进行散热。此外,在内腔11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散热的风扇。
[0032]更具体的,在底框主体1的底板上设置底板散热结构,底板散热结构主要是对内腔中的功率电感、晶体管进行传导散热将热量通过底板散热结构排出,降低功率电感、晶体管的温度,防止器件损坏。
[0033]更具体的,在底框主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侧壁散热结构,侧壁散热结构所在的侧壁可以是靠近内腔11的热场集中区域,侧壁散热结构可以增加整体的散热面积,配合内腔11中的风扇进行散热,有利于内腔11的热量散出,对内腔11中的元器件提供更好的温度环境。且底板散热结构以及侧壁散热结构都是设置在逆变器的底框主体1上,无需单独设置其他散热结构,暂用多余的空间。
[003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由于在逆变器的底框主体1的底板上设置底板散热结构,通过底板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以及在侧壁上也设置了侧壁散热结构,增大散热面积,配合装在内腔11的风扇散热,有利于内腔11热量的散出,避免因逆变器内腔11温度过高而导致元器件受损,增强了散热效果,且充分利用底框主体1的表面进行散热,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
[0035]实施例二
[0036]本实施例提供的底框主体1至少一侧壁上设置有侧壁散热区域12,侧壁散热结构设置在侧壁散热区域12内。
[0037]具体的,底框主体1包括4个侧面,整体可以呈现长方形结构,相邻侧面之间通过圆角连接。内腔11的热场集中区域可以位于一长侧壁侧,因此,至少一侧壁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主体;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所述底框主体至少一侧壁上设置有侧壁散热区域,所述侧壁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壁散热区域内,所述侧壁散热结构包括多条等间距排列的侧壁散热筋,多条等间距排列的所述侧壁散热筋设置在所述侧壁散热区域;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底板散热区域,所述底板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散热区域内,所述底板散热区域包括第一底板散热区域与第二底板散热区域,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与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分别对应所述内腔中不同的元器件位置;所述底板散热结构包括多条底板散热筋,所述底板散热筋包括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传银张成刘宝东肖留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