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531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底部中心处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内顶部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顶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电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有益效果:通过驱动组件的设计,从而可以在需要水平推动支撑板上升时,可以带动支撑板整体性上升带动叠合板上升的目的,在需要调整叠合板倾斜角度时,可以调整主动齿轮的位置,进而达到驱动一个联动机构运转,而另一个联动机构则被固定齿盘限定住,不再旋转,进而达到调节支撑板倾斜角度的目的。进而达到调节支撑板倾斜角度的目的。进而达到调节支撑板倾斜角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预制板功能比较单一,比如在冬天时屋顶容易产生积雪并且不易融化,不仅使屋内的保暖效果差,而且拥有压垮建筑的安全隐患,并且预制板不能大量反光吸热,在夏天时容易使屋内温度过高,冬天时容易使屋内温度过低,所以行业中设计出建筑施工用预制叠合板。
[0003]叠合板采用工厂预制,再运至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位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板材,在安装固定时需要用到支撑构件,对板材进行前期支撑,然后在板材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存在问题如下:现有用于叠合板的支撑装置的角度不可调节,灵活性差,不能满足高效施工的需求。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底部中心处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内顶部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顶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电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电机连接固定,所述套筒外表面固定有固定齿轮,所述内腔两侧均连通有联动组件,两个所述联动组件的顶端均贯穿至所述壳体的上方与支撑板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齿轮槽,所述齿轮槽的中部连通有转轴槽,所述转轴槽上且位于所述齿轮槽的两侧分别连通有一个导向槽,所述转轴槽的端部连通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通孔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齿轮槽内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通孔内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套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两侧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螺纹筒的顶端贯穿至所述壳体的上方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0012]作为优选,左右两个所述联动组件中的所述螺纹筒均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底部连接,右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活动连接,左侧所述连接件与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左侧开设有与左侧所述连接件相配合的滑动槽。
[0013]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加强肋柱,两个加强肋柱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且与所述壳体的侧边挤压在一起。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通过驱动组件的设计,从而可以在需要水平推动支撑板上升时,可以带动支撑板整体性上升带动叠合板上升的目的,在需要调整叠合板倾斜角度时,可以调整主动齿轮的位置,进而达到驱动一个联动机构运转,而另一个联动机构则被固定齿盘限定住,不再旋转,进而达到调节支撑板倾斜角度的目的;
[0016]通过联动组件的设计,从而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通过固定杆外表面的外螺纹驱动螺纹筒,同时在滑块与滑槽两者的旋转下可以驱动螺纹筒上升,进而带动支撑板上升到指定高度;
[0017]因为左右两侧从动齿轮高度差的原因,所以电动推杆推动电机上升带动主动齿轮与固定齿轮两者上升时,主动齿轮仍然可以与左侧的从动齿轮咬合在一起,而固定齿轮也在上升时同步与右侧边的从动齿轮咬合在一起,此时,再启动电机,电机只会带动左侧的从动齿轮旋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的总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的螺纹筒与固定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底座;2、壳体;3、加强肋柱;4、内腔;5、齿轮槽;6、转轴槽;7、导向槽;8、电动推杆;9、电机;10、主动齿轮;11、套筒;12、固定齿轮;13、从动齿轮;14、固定杆;15、导向轮;16、外螺纹;17、通孔;18、滑槽;19、螺纹筒;20、滑块;2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
[0026]实施例一,如图1

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底部中心处设有内腔4,所述内腔4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腔4内顶部的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
8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顶端设有主动齿轮10,所述电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与所述电机9连接固定,所述套筒11外表面固定有固定齿轮12,通过电动推杆8可以改变电机9的竖向位置,进而使得主动齿轮10与右边的从动齿轮13脱离,与左侧的固定齿轮13仍然咬合在一起,而固定齿轮12也在上升时同步与右侧边的从动齿轮13咬合在一起,此时,再启动电机9,电机9只会带动左侧的从动齿轮12旋转,所述内腔4两侧均连通有联动组件,两个所述联动组件的顶端均贯穿至所述壳体2的上方与支撑板21连接。
[0027]实施例二,如图1

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内腔4连通的齿轮槽5,所述齿轮槽5的中部连通有转轴槽6,所述转轴槽6上且位于所述齿轮槽5的两侧分别连通有一个导向槽7,所述转轴槽6的端部连通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贯穿至所述壳体2的上表面,所述通孔17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8,所述齿轮槽5内设有从动齿轮13,所述从动齿轮13与所述主动齿轮10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13的中部固定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的外表面固定有两个导向轮15,所述导向轮15位于所述导向槽7内,通过导向轮15与导向槽7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底部中心处设有内腔(4),所述内腔(4)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内腔(4)内顶部的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顶部输出端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顶端设有主动齿轮(10),所述电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与所述电机(9)连接固定,所述套筒(11)外表面固定有固定齿轮(12),所述内腔(4)两侧均连通有联动组件,两个所述联动组件的顶端均贯穿至所述壳体(2)的上方与支撑板(2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内腔(4)连通的齿轮槽(5),所述齿轮槽(5)的中部连通有转轴槽(6),所述转轴槽(6)上且位于所述齿轮槽(5)的两侧分别连通有一个导向槽(7),所述转轴槽(6)的端部连通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贯穿至所述壳体(2)的上表面,所述通孔(17)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槽(5)内设有从动齿轮(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彤符聪冼森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良基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