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14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基座的上端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有床体,所述床体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基座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床体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所述床体的下端右侧连接有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在患者需要上下床体时,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床体向下移动,并通过支撑组件稳固床体的位置,即可达到调整床体高度的作用,从而便于患者进行上下床工作,而在彩超检测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通过升降组件调整床体的高度,以便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通过调节机构与连接组件配合使用,即可根据需要调整靠板的角度,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患者的角度。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患者的角度。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患者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

技术介绍

[0002]彩超用于超声成像、测量与血流运动信息采集供临床超声诊断检查使用,通常由探头、超声波发射、接收电路、信号处理和图像显示等部分组成,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和超声回波原理,同时进行采集血流运动、组织运动信息和人体器官组织成像的设备。
[0003]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彩超检测时,通常需要患者躺在检测床上进行检测,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检测床在使用时,身高较低的患者在上下床时较为不便,而且难以调整患者的躺卧角度,而若将检测床的高度降低,则会导致工作人员操作不便,从而对彩超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彩超检测床难以进行高度调节,导致患者上下床时较为不便,而且难以调整患者的躺卧角度,而若将检测床的高度降低则会对彩超检测造成一定影响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基座的上端通过升降组件连接有床体,所述床体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基座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床体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所述床体的下端右侧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靠板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调节机构传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螺柱与螺纹套,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基座的上端,所述螺柱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螺纹套连接在床体的下端,所述螺柱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的内部。
[000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杆与套管,所述支杆连接在床体的下端外侧,所述套管连接在基座的上端外侧,所述支杆的下端滑动连接在套管的内部。
[000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槽、滑块与控制组件,所述滑槽开设在支架的上端,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块外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滑块的上端贯穿滑槽,所述滑块的上端与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支架的右侧壁,所述控制组件与滑块传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与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连接在滑块外壁的下端,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滑槽的内壁,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
[0011]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螺杆与定位组件,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支架的右侧壁,所述螺杆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螺杆的一端伸
入滑槽的内部,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滑块,所述螺杆的外壁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螺杆的一端。
[001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与定位槽,所述定位块连接在螺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滑槽的左侧,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内部。
[0013]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与连接杆,所述连接架安装在靠板的下端右侧,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第一、在患者需要上下床体时,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床体向下移动,并通过支撑组件稳固床体的位置,即可达到调整床体高度的作用,从而便于患者进行上下床工作,而在彩超检测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通过升降组件调整床体的高度,以便工作人员的操作,而且通过调节机构与连接组件配合使用,即可根据需要调整靠板的角度,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患者的角度;
[0016]第二、通过控制组件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股,并通过限位组件稳固滑块的位置,即可使滑块带动连接杆的一端移动,而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内部,即可使连接通过连接架带动靠板纵向移动,从而使调节机构与连接组件相配合可达到调整靠板角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基座,11、配重块,2、升降组件,21、第一电机,22、螺柱,23、螺纹套,3、床体,31、靠板,4、支撑组件,41、支杆,42、套管,5、支架,6、调节机构,61、滑槽,62、滑块,63、限位组件,631、限位块,632、限位槽,64、控制组件,641、第二电机,642、螺杆,65、定位组件,651、定位块,652、定位槽,7、连接组件,71、连接架,7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参考图1

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端设置有升降组件2,基座1的上端通过升降组件2连接有床体3,床体3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4,基座1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配重块11,床体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31,床体3的下端右侧连接有支架5,支架5的上端设置有调节机构6,靠板31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组件7,连接组件7与调节机构6传动连接;
[0024]在需要调整床体3的使用高度时,通过升降组件2带动床体3纵向移动,并通过支撑
组件4稳固床体3的位置,避免床体3出现倾斜、偏移等情况,同时避免床体3跟随升降组件2转动,即可达到调整床体3高度的作用,而通过调节机构6与连接组件7配合,即可达到调整靠板31角度的作用,以便根据需要通过靠板31调整患者身体的角度。
[0025]实施例2
[0026]参考图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调整床体3高度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升降组件2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升降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1、螺柱22与螺纹套23,第一电机21安装在基座1的上端,螺柱22连接在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螺纹套23连接在床体3的下端,螺柱22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套23的内部;通过第一电机21带动螺柱22转动,并通过支撑组件4稳固床体3的位置,即可螺柱22通过螺纹套23带动床体3纵向移动,从而使升降组件2达到调整床体3高度的作用。
[0027]参考图2,为了达到稳固床体3位置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4包括支杆41与套管42,支杆41连接在床体3的下端外侧,套管42连接在基座1的上端外侧,支杆41的下端滑动连接在套管42的内部;通过支杆41的下端滑动连接在套管42的内部,即可通过支撑组件4稳固床体3的位置,避免床体3出现倾斜、偏移等情况,且可避免床体3通过螺纹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上端设置有升降组件(2),所述基座(1)的上端通过升降组件(2)连接有床体(3),所述床体(3)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4),所述基座(1)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配重块(11),所述床体(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31),所述床体(3)的下端右侧连接有支架(5),所述支架(5)的上端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靠板(31)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组件(7),所述连接组件(7)与调节机构(6)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滑槽(61)、滑块(62)与控制组件(64),所述滑槽(61)开设在支架(5)的上端,所述滑块(62)滑动连接在滑槽(61)的内部,所述滑块(62)外壁的下端设置有限位组件(63),所述滑块(62)的上端贯穿滑槽(61),所述滑块(62)的上端与连接组件(7)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64)设置在支架(5)的右侧壁,所述控制组件(64)与滑块(62)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1)、螺柱(22)与螺纹套(23),所述第一电机(21)安装在基座(1)的上端,所述螺柱(22)连接在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所述螺纹套(23)连接在床体(3)的下端,所述螺柱(22)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套(2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彩超检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杆(41)与套管(42),所述支杆(41)连接在床体(3)的下端外侧,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媚李蓉刘芬婷冯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