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03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包括:内墙模板,沿竖向布设;外墙模板,与内墙模板相隔并平行布设;K板,与外墙模板平行并设于外墙模板的顶部;第一连接件,设于内墙模板和K板之间,通过第一销钉分别和内墙模板以及K板连接;第二连接件,设于外墙模板和K板之间,通过第二销钉和外墙模板以及K板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K板加固组件,增加了K板和外墙模板之间的连接,能够加固K板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发生K板外偏外涨现象,从而提高外墙的施工质量;同时,由于采用销钉连接方式,无需在施工时在K板上开孔,因而不会损坏K板,而且结构更简单,拆装便捷,因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因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因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加固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铝模板即铝合金模板体系,包括面板系统、支撑系统、紧固系统和附件系统,其中,面板系统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加工而成,取代传统的木模板,配合高强的钢支撑和紧固系统及优质的五金插销等附件,具有轻质、高强、整体稳定、装拆便捷以及能够多次循环使用的特点。
[0003]具体而言,面板系统包括墙身板、K板以及梁柱板等,构成混凝土结构施工所需的封闭面,保证混凝土浇灌时建筑结构成型。支撑系统包括钢支顶、斜支撑以及水平拉杆等,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起支撑作用,保证楼面、梁底及悬挑结构的支撑稳固。紧固系统包括钢背楞和穿墙螺杆等,保证模板成型时结构的宽度尺寸,防止浇注混凝土时产生变形、涨模以及爆模的现象。K板位于上下两层墙身板交叉处,下层墙身浇筑完成后,保留一段模板,对上层墙身板起支撑作用。
[0004]传统模板体系中,K板的外侧一般通过背楞加固,K板的内侧通过螺杆螺母结构和楼面阴角连接实现加固,这种加固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由于K板的下端和外墙模板的上端之间无加固连接,固定效果较差,容易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发生K板外偏外涨现象,造成外墙倾斜,在上下两层墙身交接处会出现严重错台,影响施工质量;
[0006]2、K板和楼面阴角之间通过螺杆螺母结构连接,需在施工时在K板上开螺杆孔,造成K板损坏,而且这种加固方式相对繁琐,拆装效率低,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能够保证K板的稳定性,防止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发生K板外偏外涨现象,从而提高外墙的施工质量,同时,能够实现K板和外墙模板以及内墙模板之间的便捷连接,以提高拆装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0008]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包括:
[0010]内墙模板,沿竖向布设;
[0011]外墙模板,与所述内墙模板相隔并平行布设;
[0012]K板,与所述外墙模板平行并设于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
[0013]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K板之间,通过第一销钉分别和所述内墙模板以及所述K板连接;
[0014]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外墙模板和所述K板之间,通过第二销钉和所述外墙模板以及所述K板连接在一起。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K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16]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等间距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K板的高度方向的中部。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K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1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等间距设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内墙模板上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销钉适配;
[0021]所述K板上设有第二通道以及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销钉适配;
[0022]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销钉适配的第三销钉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销钉适配的第四销钉孔;
[0023]其中一所述第一销钉的杆部穿插于所述第一销钉孔和所述第三销钉孔中,另一所述第一销钉的杆部穿插于所述第二销钉孔和所述第四销钉孔中。
[0024]进一步地,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和所述K板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入;
[0025]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销钉适配的第五销钉孔;
[0026]所述K板的底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销钉适配的第六销钉孔;
[0027]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销钉适配的第七销钉孔,所述第二销钉的杆部穿插于所述第五销钉孔、第七销钉孔以及第六销钉孔中。
[0028]进一步地,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和所述K板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入;
[0029]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销钉适配的第五销钉孔;
[0030]所述K板的底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销钉适配的第六销钉孔;
[0031]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销钉适配的第七销钉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销钉适配的第八销钉孔,其中一所述第二销钉的杆部穿插于所述第五销钉孔和所述第七销钉孔中,另一所述第二销钉的杆部穿插于所述第六销钉孔和所述第八销钉孔中。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拉片。
[003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4]本技术的K板加固组件,由于K板和内墙模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以及和外墙模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增加了K板和外墙模板之间的连接,能够加固K板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过程中发生K板外偏外涨现象,从而提高外墙
的施工质量;同时,由于采用销钉连接方式,无需在施工时在K板上开孔,因而不会损坏K板,而且结构更简单,拆装便捷,因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7]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9]图中:10、内墙模板;11、第一通道;20、外墙模板;30、K板;31、第二销钉孔;32、第六销钉孔;40、第一连接件;41、第三销钉孔;42、第四销钉孔;50、第二连接件;60、第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41]参见图1

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包括:内墙模板10,沿竖向布设;外墙模板20,与内墙模板10相隔并平行布设;K板30,与外墙模板20平行并设于外墙模板20的顶部;第一连接件40,设于内墙模板10和K板30之间,通过第一销钉(图中未示出)分别和内墙模板10以及K板30连接;第二连接件50,设于外墙模板20和K板30之间,通过第二销钉(图中未示出)和外墙模板20以及K板30连接在一起。...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墙模板,沿竖向布设;外墙模板,与所述内墙模板相隔并平行布设;K板,与所述外墙模板平行并设于所述外墙模板的顶部;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内墙模板和所述K板之间,通过第一销钉分别和所述内墙模板以及所述K板连接;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外墙模板和所述K板之间,通过第二销钉和所述外墙模板以及所述K板连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K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等间距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K板的高度方向的中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K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等间距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铝模板的K板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模板上设有第一通道以及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销钉适配;所述K板上设有第二通道以及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销钉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销钉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长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