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孔胸腔镜下撑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976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孔胸腔镜下撑开钳。它包括钳身,所述钳身的两端分别设有手柄部和钳头,所述钳头包括相互匹配的活动钳嘴一和活动钳嘴二,所述活动钳嘴一和所述活动钳嘴二均与钳身相铰接,所述钳头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钳头的中间位置且置于活动钳嘴一和活动钳嘴二相对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既能够提高夹持效果又不会损伤组织;医生能够以更容易观察的角度将组织夹住;医生能够以良好的手感进行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医生手指的舒适度。高了医生手指的舒适度。高了医生手指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孔胸腔镜下撑开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单孔胸腔镜下撑开钳。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手术仍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彻底切除原发肿瘤以及其所累及的邻近组织与引流淋巴结。随着对肿瘤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愈来愈认识到:彻底、整块清除区域淋巴结的必要性。临床研究表明,淋巴道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仅仅就胸部常见肿瘤一肺癌而言,其所属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75.6%。在肺癌切除术中,由于纵隔淋巴结分布范围广、部位深,术者常常无法牢固地夹持住淋巴结,使淋巴结的清除十分费事、费时;加之淋巴结的组织质地柔软、脆弱,尤其是转移的淋巴结更是如此,很难做到对淋巴结的完整性切除。
[0003]目前,在清除淋巴结手术中所用手术钳一般是血管钳或组织钳两种,但这两种手术钳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缺点,如血管钳的钳头部两翼咬合的内侧为平面,设有细槽、棱结构,咬合后两钳面紧紧相贴,十分严密,因而,在钳脆弱的淋巴结时,极易直接将淋巴结夹烂、挤碎,甚至夹持滑脱,导致转移淋巴结中癌细胞的脱落、残留或种植;组织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孔胸腔镜下撑开钳,其特征是,包括钳身,所述钳身的两端分别设有手柄部和钳头,所述钳头包括相互匹配的活动钳嘴一(3)和活动钳嘴二(4),所述活动钳嘴一(3)和所述活动钳嘴二(4)均与钳身相铰接,所述钳头上设置有缺口(8),所述缺口(8)位于钳头的中间位置且置于活动钳嘴一(3)和活动钳嘴二(4)相对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孔胸腔镜下撑开钳,其特征是,所述活动钳嘴二(4)的形状和所述活动钳嘴一(3)的形状相互匹配且两者关于钳身相互对称,所述活动钳嘴二(4)和所述活动钳嘴一(3)均由折线段一(9)、折线段二(10)和折线段三(11)组成,所述手柄部、钳身、折线段一(9)、折线段二(10)均位于同一平面α内,所述折线段三(11)与平面α之间的钝角呈140
°
~160
°
,所述折线段一(9)的其中一端与钳身相铰接两者之间呈120
°
~140
°
夹角,所述折线段一(9)的另一端与折线段二(10)的其中一端平滑过渡连接且两者之间呈110
°
~130
°
夹角,所述折线段二(10)的另一端与折线段三(11)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折线段三(11)在平面α上的投影与折线段二(10)之间呈165
°
~175
°
夹角,所述折线段一(9)、折线段二(10)和折线段三(11)的长度之比为1:1.5~2.5:1,所述缺口(8)由活动钳嘴一(3)的折线段一(9)、折线段二(10)与活动钳嘴一(3)的折线段一(9)、折线段二(10)共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孔胸腔镜下撑开钳,其特征是,所述钳身包括相互匹配安装的手柄杆(2)和钳嘴杆(5),所述手柄部包括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6),所述固定手柄(1)固定连接在手柄杆(2)的其中一端,所述活动手柄(6)安装在钳嘴杆(5)的其中一端且与其相铰接,所述活动钳嘴一(3)和所述活动钳嘴二(4)均安装在手柄杆(2)的另一端,所述活动钳嘴一(3)和所述活动钳嘴二(4)均与手柄杆(2)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钳嘴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传动控制组件,所述活动钳嘴一(3)和所述活动钳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占武王阁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