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调节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92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握把调节组结构,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存在调节挡位和配重之间缺少配合度,尤其是,配重后如何确保哑铃片不会脱落的安全性的问题。包括举升结构,位于举升结构两侧的调重结构,所述举升结构包括第一手柄,套接在第一手柄上的第一防滑套,所述调重结构包括地第一底盘、第一顶盘、第一调节腔体、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手柄两侧连接第一底盘,所述第一底盘外侧连接第一顶盘,所述第一顶盘外侧连接第一调节腔体。本技术方案能改变配重,且提高调节挡位和配重之间配合度。尤其是,本技术方案的调重结构能方便快捷稳定,便于使用者调节,调节的时候,第一手柄可以正反360旋转调节,不受方向限制。不受方向限制。不受方向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握把调节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具体来说,是握把调节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哑铃是常见的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简单体育器材,通过提拉等方式来锻炼身体,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利用哑铃进行体育锻炼。
[0003]哑铃一般由哑铃杆和哑铃片组成,这种哑铃结构不稳定,需要用拆装的方式;还有一种哑铃由哑铃杆和固定在哑铃杆上的哑铃头组成,这种哑铃头的哑铃配重不便。
[0004]专利文献1一种可配重的安全哑铃(申请号CN202022517032.2)包括哑铃杆和设置在哑铃杆两端的哑铃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哑铃头为六角铸铁哑铃头,所述哑铃杆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挡环,所述哑铃杆内在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光孔,所述光孔外侧端位置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光孔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有一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盖体、可拆卸连接在盖体上的第一配重盒;所述六角铸铁哑铃头的每一端面均设置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配重盒;所述第一配重盒和第二配重盒内设置有配重砂石。
[0005]专利文献1在哑铃杆内设置有通孔,通孔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配重盒,通过第一配重盒进行配重;在六角铸铁哑铃头的各端面上均设置有一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配重盒,通过第二配重盒对哑铃头进行配重,简单实现了对哑铃的配重。
[0006]专利文献2一种便于调整配重的哑铃(申请号CN202221199087.6),包括哑铃杆和可拆卸设置于哑铃杆两端的哑铃头,哑铃头的内部设置有配重腔;配重腔内设置有若干个配重块、用于对配重块进行压紧的压紧组件和用于指示配重重量的配重指示装置;压紧组件包括设置于配重腔靠近哑铃杆一侧的压紧弹簧和设置于压紧弹簧远离哑铃杆一端的压紧板,压紧板远离压紧弹簧的一端贴合配重块;哑铃头靠近配重指示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翻盖。
[0007]专利文献2翻盖上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具有配重指示结构,能够直观的体现哑铃的配重重量。
[0008]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调节挡位和配重之间缺少配合度,尤其是,配重后如何确保哑铃片不会脱落的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能改变配重的提高调节挡位和配重之间配合度的握把调节组结构。
[0010]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握把调节组结构,包括举升结构,位于举升结构两侧的调重结构,所述举升结构包括第一手柄,套接在第一手柄上的第一防滑套,所述调重结构包括地第一底盘、第一顶盘、第一调节腔体、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手柄两侧连接第一底盘,所述第一底盘外侧连接第一顶盘,所述第一顶盘外侧连接第一调节腔体,所述第一调节腔体外侧连接第一盖板,所述第一
调节腔体、第一盖板形成一个中空的第一容纳腔体。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腔体、第一盖板相互配合形成中空的第一容纳腔体,利用第一容纳腔体来放置哑铃片,哑铃片被固定在第一容纳腔体上,避免哑铃片脱落。需要指出的是,附图中,并未展示哑铃片。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包括容纳腔体上部分和容纳腔体下部分,所述容纳腔体上部分设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用于和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用于和第三齿轮配合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紧固板外侧呈三角分布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手柄贯穿紧固板后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齿轮,所述容纳腔体下部分间隔设有至少三个加重槽。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容纳腔体下部分间隔设有七个加重槽。所述第二传动轴外圈设有环形条,所述环形条的长度依次减少;所述第三传动轴外圈设有环形条,所述环形条的长度依次减少。具体使用的时候,当哑铃片放置进第一容纳腔体后,通过旋转第一手柄,第一手柄利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传动轴旋转,同时,利用第三齿轮带动第三传动轴旋转,让哑铃片卡合在加重槽内,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一个圆周为360度,当设计七个加重槽的时候,每旋转45度为一个挡,一共设计八个挡位,当旋转到最后一个挡位,全部归零。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一方面,提高了调节挡位和配重之间配合度;另一方面,避免确保配重后,哑铃片不会脱落。由于增设可拆卸式的第一容纳腔体,不同配重的哑铃片的兼容性也更高。本技术方案的调重结构能方便快捷稳定,便于使用者调节,调节的时候,第一手柄可以正反360旋转调节,不受方向限制。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握把调节组结构立体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握把调节组结构爆炸图;
[0019]图3为图2中局部A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局部B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握把调节组结构立体图二;
[0022]图6为本技术握把调节组结构正视图;
[0023]图7为图6中A

A剖面视图;
[0024]图8为图6中B

B剖面视图;
[0025]图9为本技术握把调节组结构俯视图;
[00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举升结构1、第一手柄11、第一防滑套12、调重结构2、第一底盘21、锁紧结构212、锁紧底座2121、锁紧销2122、第一顶盘22、第一调节腔体23、第一盖板24、盖板上部分241、盖板中部分242、盖板下部分243、第一连接孔244、第一容纳腔体25、第二连接孔253、容纳腔体上部分251、容纳腔体下部分252、紧固结构26、紧固板261、第一齿轮262、第二齿轮263、第二传动轴264、第三齿轮265、第三传动轴266、环形条267、加重槽27、自锁卡扣28、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握把调节组结构,包括举升结构1,位于举升结构1两侧的调重结构2,举升结构1包括第一手柄11,套接在第一手柄11上的第一防滑套12,调重结构2包括地第一底盘21、第一顶盘22、第一调节腔体23、第一盖板24,第一手柄11两侧连接第一底盘21,第一底盘21外侧连接第一顶盘22,第一顶盘22外侧连接第一调节腔体23,第一调节腔体23外侧连接第一盖板24,第一调节腔体23、第一盖板24形成一个中空的第一容纳腔体25。
[0030]第一容纳腔体25包括容纳腔体上部分251和容纳腔体下部分252,容纳腔体上部分251设有紧固结构26,紧固结构26包括紧固板261、第一齿轮262、第二齿轮263、用于和第二齿轮263配合的第二传动轴264、第三齿轮265、用于和第三齿轮265配合的第三传动轴266,紧固板261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握把调节组结构,包括举升结构,位于举升结构两侧的调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结构包括第一手柄,套接在第一手柄上的第一防滑套,所述调重结构包括地第一底盘、第一顶盘、第一调节腔体、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手柄两侧连接第一底盘,所述第一底盘外侧连接第一顶盘,所述第一顶盘外侧连接第一调节腔体,所述第一调节腔体外侧连接第一盖板,所述第一调节腔体、第一盖板形成一个中空的第一容纳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调节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包括容纳腔体上部分和容纳腔体下部分,所述容纳腔体上部分设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用于和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二传动轴、第三齿轮、用于和第三齿轮配合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紧固板外侧呈三角分布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手柄贯穿紧固板后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齿轮,所述容纳腔体下部分间隔设有至少三个加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调节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体下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云风石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凡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