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庆宝专利>正文

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87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包括:内芯及套筒本体,所述内芯用于承载神经内镜,套筒本体设有导管;所述内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管;导管,固定于导管内,导管设有棒体,导管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一端伸出于导管外;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封闭面;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端及第二端,漏水孔设在第二端侧壁上。第一端外接注水装置,水流从导管的第一端进入,从第二端漏水孔流出以冲洗手术区,保持术野清晰,避免了空间狭小而造成的弊端;避免了医生徒手盲目穿刺,发生不能穿刺到血肿腔的情况;避免了形成的负压,对脑组织造成损伤。造成损伤。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

技术介绍

[0002]套筒技术用于神经内镜相关手术在临床开展越来越多,由于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 套筒技术具有分离保护脑组织,内镜在套筒中操作避免穿刺道脑组织损伤;提供良好的照明和多角度的视野;使切口大范围缩小,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方向与运动神经纤维传导束方向平行,由此最大限度保护神经传导束,术后并发症少,可尽早康复锻炼等优点,在套筒内进行神经内镜照明放大下的手术操作,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喜爱。
[0003]神经内镜手术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第一、手术过程中,因术野出血等原因,需要反复冲水,保持术野清晰。目前市面的套筒没有解决冲水通路的问题,助手需要从套筒末端注入冲洗水,因套筒空间狭小,冲水时会占据手术操作区域,影响术者操作。
[0005]第二、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神经内镜套筒,在套筒到位后,拔出内芯时,会形成负压,对脑组织造成损伤。
[0006]第三、目前市面上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时使用的套筒,均不能提供直视下穿刺方案;手术过程中需要医师凭个人经验,徒手盲目穿刺,误差很大,时常发生不能穿刺到血肿腔的情况,反复多次调整穿刺,增加了手术副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直视多功能神经内镜套筒,能够解决的问题有:
[0008]1.套筒空间狭小,术中冲水不便的目的;
[0009]2.内芯拔出套筒时,会形成负压,对脑组织造成损伤的目的;
[0010]3.无法直观看到套筒穿刺血肿区情况,医师仅凭个人经验,徒手盲目穿刺的目的。
[0011]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0012]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包括:内芯及套筒本体,所述内芯用于承载神经内镜,套筒本体设有第一腔体;
[0013]所述内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腔体;
[0014]还包括:导管,
[0015]导管固定于第一腔体内,导管设有第二腔体,导管包括:
[0016]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一端伸出于第一腔体外,用于外接注水装置;
[0017]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封闭面;
[0018]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端及第二端,
[0019]漏水孔,设在第二端侧壁上,用于流出水冲洗手术区以及抵消负压。
[0020]进一步的,所述内芯还包括:
[0021]棒体,所述棒体为中空的圆柱体,两端设有开口;
[0022]支架,一侧与棒体外壁连接,另一侧可相对套筒本体的导管滑动,用于对棒体径向限位;
[0023]圆滑端,设于棒体的一端,设有容置凹槽,所述棒体一端插接于圆滑端的容置凹槽以固定。
[0024]进一步的,所述的套筒本体为圆筒,直径为1.0~4.0cm。
[0025]进一步的,所述的棒体直径为0.3~1.2cm。
[0026]进一步的,所述圆滑端包括相连接的平面及弧面,所述容置凹槽设于所述平面;
[0027]所述圆滑端还设有避让切口,所述避让切口用于避让所述导管。
[0028]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芯、套管本体、导管均由透明塑料制成。
[0029]有益效果:
[0030]1.套管本体内部设有导管,所述导管外接注水装置;水流从导管的第一端进入,从第二端漏水孔流出以冲洗手术区,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避免了冲水时会占据手术操作区域,影响术者操作;
[0031]2.神经内镜插入内芯中直至神经内镜前端抵至圆滑端的圆弧面,随内芯一起伸入套筒本体内,神经内镜观察到血肿区后套筒穿刺进入血肿腔到达血肿腔底部,安放套筒,避免了医生徒手盲目穿刺,造成误差很大,发生不能穿刺到血肿腔的情况;
[0032]3. 漏水孔设置在套筒本体底端且连通大气,拔出内芯时,避免了形成的负压,对脑组织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内芯与套筒安结构装示意图;
[0034]其中,1、套筒本体;2、棒体;3、支架;4、第一端;5、圆滑端;6、避让切口;
[0035]图2为内芯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2、棒体;3、支架;5、圆滑端;6、避让切口;
[0037]图3为圆滑端与第一管状直径内部安装示意图;
[0038]其中,5、圆滑端;6、避让切口;8、漏水孔;9、导管;10、第二端;
[0039]图4为圆滑端俯视图;
[0040]其中,6、避让切口;7、容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外,本技术并不被限定于此。
[0042]实施例1;
[0043]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所述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包括:
[0044]神经内镜为现有装置,用于观察血肿区;
[0045]内芯,用于承载神经内镜;
[0046]套筒本体1,所述套筒本体1为圆筒,直径优选为2cm,套设于内芯与内芯相对滑动,
套筒本体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套筒本体内壁轴向设有导管9于第一腔体内;
[0047]所述内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圆筒内壁以及导管9;
[0048]所述导管9用于对手术过程中进行注水以冲洗手术区。
[0049]实施例2;
[0050]内芯包括:
[0051]参见图2和图4,
[0052]优选的,所述棒体为中空的圆柱体,直径为0.5cm,两端设有开口;
[0053]为准确区分棒体2与下述部件的位置关系,分别记棒体2靠近导管第二端为前端,另一端则为后端;
[0054]圆滑端5,为实芯透明塑料材质,包括相连接的平面及弧面,设于棒体2的前端;平面中心位置设有容置凹槽7,所述棒体2前端插接于容置凹槽7以固定。
[0055]所述棒体2前端插入容置凹槽7,直至棒体2的前端开口抵靠在圆滑端5的内圆弧面上;
[0056]所述的圆滑端5周向一侧设有避让切口6,所述的弧面相对于套筒本体1内壁滑动,避让切口6相对于导管9滑动;
[0057]所述的圆滑端5表面呈圆滑状,当所述圆滑端5到达血肿处时,由于所述圆滑端5表面呈圆滑状,穿刺操作对脑组织的创伤较小;
[0058]支架3,一侧与棒体2外壁连接,另一侧相对套筒本体1的导管9滑动的长条状,用于对棒体2径向限位;
[0059]优选的,棒体2的侧壁上包括有三个支架3且与棒体2为一体结构,设于棒体2后端及圆滑端5平面。
[0060]实施例3;
[0061]导管9包括:
[0062]参见图1和图3,
[0063]导管9固定于套筒本体1的第一腔体内,导管9设有第二腔体,导管包括:
[0064]第一端4,所述第一端4设有开口,第一端4伸出于第一腔体外,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包括:内芯及套筒本体,所述内芯用于承载神经内镜,其特征在于,套筒本体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内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腔体;还包括:导管,导管固定于第一腔体内,导管设有第二腔体,导管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一端伸出于第一腔体外,用于外接注水装置;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为封闭面;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端及第二端,漏水孔,设在第二端侧壁上,用于流出水冲洗手术区以及抵消负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直视神经内镜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还包括:棒体,所述棒体为中空的圆柱体,两端设有开口;支架,一侧与棒体外壁连接,另一侧可相对套筒本体的导管滑动,用于对棒体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宝
申请(专利权)人:朱庆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