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84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包括沿山谷侧壁山体建造的雨水引流渠,雨水引流渠由多个雨水引流渠模块组合而成;雨水引流渠模块由钢筋混凝土材料整体浇筑而成,雨水引流渠模块上侧具有V形的雨水引流通道;雨水引流渠模块沿雨水引流通道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具有一个V形的模块连接容纳槽;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通过柔性连接组件进行相连,柔性连接组件包括多根设置在模块连接容纳槽内的伸缩连接杆;将整体的雨水引流渠分割为多个雨水引流渠模块,并利用柔性连接组件将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进行相连,利用多根伸缩连接杆吸收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因沉降产生的相对位移,避免雨水引流渠整体发生开裂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处理专用构筑物
,具体为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山谷型垃圾卫生填埋场就是依山围谷,利用天然沟壑、山谷而建,具有库容量大的优势,已经成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主要形式。对于一个大面积的山谷型填埋场,如果遇到下雨天气,来自已经堆有垃圾区域的雨水成为污水,与其他区域的雨水混合,使得来自整个填埋场的雨水变成了污水,这无疑加大了污水处理负荷。
[0003]为了避免填埋场周围山体上流下来的雨水汇入填埋场内,而导致渗滤液处理站超出处理负荷,一般会围绕山体建造一圈导流渠,将填埋场周围山体上流下来的雨水导流排走,导流渠一般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沉降,进而导致导流渠结构在应力下产生开裂,雨水又会通过裂缝渗入填埋场内部,使得导流渠失去原有的作用。
[0004]所以需要重新设计一种导流渠结构,能够应对因地面沉降而导致的导流渠结构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在地面发生沉降时具有一定的位移变化余量以维持自身功能的完整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包括沿山谷侧壁山体建造的雨水引流渠,雨水引流渠由多个雨水引流渠模块组合而成;雨水引流渠模块由钢筋混凝土材料整体浇筑而成,雨水引流渠模块上侧具有V形的雨水引流通道;雨水引流渠模块沿雨水引流通道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具有一个V形的模块连接容纳槽;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通过柔性连接组件进行相连,柔性连接组件包括多根设置在模块连接容纳槽内的伸缩连接杆;伸缩连接杆包括一根伸缩杆外套管以及滑动配合在伸缩杆外套管内的两根伸缩杆内滑杆,伸缩杆内滑杆外端以球铰链的形式与模块连接容纳槽侧壁相连;伸缩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雨水引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伸缩杆外套管和伸缩杆内滑杆上侧均固定设有连通支撑板,多个连通支撑板上共同固定连接设有一张橡胶连通垫,橡胶连通垫沿雨水引流通道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雨水引流通道内侧壁固定相连,橡胶连通垫形成一个V字形的结构使得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上的雨水引流通道相连通。
[0007]优选地,橡胶连通垫上具有多条相互垂直排布的横向伸缩槽和纵向伸缩槽。
[0008]说明:利用横向伸缩槽和纵向伸缩槽的弯曲变形以适应橡胶连通垫两端产生的拉扯变形和扭曲变形,避免橡胶连通垫本身承受过大的应力产生开裂。
[0009]优选地,橡胶连通垫通过活动连接机构与连通支撑板相连,活动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连通支撑板顶部的活动连接支柱,活动连接支柱上转动配合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活动连接筒,活动连接筒上固定连接设有两片胶垫夹持环,橡胶连通垫上具有夹持配合孔,活动连接筒穿过夹持配合孔,橡胶连通垫夹持固定在两片胶垫夹持环之间。
[0010]说明:当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对橡胶连通垫产生拉扯及扭曲时,橡胶连通垫能够绕活动连接筒的轴线进行偏转,避免橡胶连通垫与连通支撑板因相对运动使得橡胶连通垫被撕扯开裂。
[0011]优选地,橡胶连通垫通过密闭压板结构与雨水引流通道内侧壁相连,密闭压板结构包括固定在雨水引流通道内侧壁的胶垫固定下压板,胶垫固定下压板顶部固定连接设有胶垫固定上压板,橡胶连通垫端部边缘固定夹持在胶垫固定下压板与胶垫固定上压板之间。
[0012]说明:密闭压板结构使得橡胶连通垫与雨水引流通道内侧壁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雨水从橡胶连通垫与雨水引流通道内侧壁连接的接缝处渗漏。
[0013]优选地,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之间的端部通过辅助支撑连接组件相连,辅助支撑连接组件包括位于雨水引流渠模块端部具有的V形连接组件容纳槽,相邻两个连接组件容纳槽内共同固定设有V形的支撑连接块,支撑连接块端部边缘处与连接组件容纳槽内侧壁之间固定设有辅助支撑橡胶块。
[0014]说明:利用辅助支撑连接组件将各个雨水引流渠模块进行连接,使得由多个雨水引流渠模块组合成的整体更加稳固,同时各个辅助支撑橡胶块起到减震吸能的作用,当相邻两个雨水引流渠模块发生相对位移时,避免对雨水引流渠模块本体产生结构性的破坏。
[0015]优选地,雨水引流渠靠近山体的一侧设有沉降自适应结构,沉降自适应结构包括设置在雨水引流渠模块靠近山体一侧的沉降自适应墙体,沉降自适应墙体由多个自适应墙体模块组合而成,自适应墙体模块远离山体的一侧为斜面结构,且自适应墙体模块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山体倾斜方向相同;雨水引流渠模块靠近山体的一侧也为斜面结构,且雨水引流渠模块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山体倾斜方向相同,雨水引流渠模块上的斜面与自适应墙体模块上的斜面紧密接触贴合;雨水引流渠模块上的斜面倾斜角度与自适应墙体模块上的斜面倾斜角度相同,雨水引流渠模块上的斜面倾斜角度为65
°
~80
°

[0016]说明:沉降自适应结构中,自适应墙体模块一侧靠近山体,另一侧通过斜面结构与雨水引流渠模块紧密贴合,当雨水引流渠模块发生沉降时,雨水引流渠模块与自适应墙体模块产生相对位移,此时雨水引流渠模块通过斜面结构将自适应墙体模块挤压推向靠近山体一侧,使自适应墙体模块靠近山体的一侧始终能与山体紧密贴合,避免自适应墙体模块靠近山体的一侧与山体之间发生开裂。
[0017]优选地,雨水引流渠模块顶部与自适应墙体模块顶部之间通过墙体密闭结构相连,墙体密闭结构包括位于雨水引流渠模块顶部且沿平行于雨水引流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一
密闭容纳槽,自适应墙体模块顶部具有沿平行于雨水引流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二密闭容纳槽;第一密闭容纳槽内固定设有第一密闭连接板,第二密闭容纳槽内固定设有第二密闭连接板,第一密闭连接板与第二密闭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设有密闭橡胶板;相邻两个自适应墙体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顶部之间固定相连设有端部密封橡胶板;将端部密封橡胶板弯折为倒U形结构,并使端部密封橡胶板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自适应墙体模块进行固定连接。
[0018]说明:利用墙体密闭结构对雨水引流渠模块与自适应墙体模块之间的斜面接缝处进行密封,同时密闭橡胶板也起到导流作用使得从山体上流下的雨水顺利进入到雨水引流通道中。
[0019]优选地,雨水引流渠模块上具有沉降辅助修复结构,沉降辅助修复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雨水引流渠模块上沿竖直方向延伸贯通的沉降辅助修复通孔,沉降辅助修复通孔内放置有开口朝下的密闭防尘筒,密闭防尘筒顶部固定设有提拉把手。
[0020]说明:在雨水引流渠模块上设置多个竖直贯通的沉降辅助修复通孔,当雨水引流渠模块发生沉降后,便于通过沉降辅助修复通孔向雨水引流渠模块底部注入填充物,以修复雨水引流渠模块产生的沉降位移。
[0021]优选地,雨水引流渠远离山体的一侧设有辅助引流渠,辅助引流渠由多个辅助引流渠模块组合而成,辅助引流渠模块上侧具有V形的雨水导流通道;辅助引流渠模块平行于雨水导流通道的一侧固定设有下阶拼接斜块,雨水引流渠模块平行于雨水引流通道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山谷侧壁山体建造的雨水引流渠(10),所述雨水引流渠(10)由多个雨水引流渠模块(11)组合而成;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由钢筋混凝土材料整体浇筑而成,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上侧具有V形的雨水引流通道(111);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沿所述雨水引流通道(111)延伸方向的两端各具有一个V形的模块连接容纳槽(112);相邻两个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通过柔性连接组件(20)进行相连,所述柔性连接组件(20)包括多根设置在所述模块连接容纳槽(112)内的伸缩连接杆(21);所述伸缩连接杆(21)包括一根伸缩杆外套管(211)以及滑动配合在所述伸缩杆外套管(211)内的两根伸缩杆内滑杆(212),所述伸缩杆内滑杆(212)外端以球铰链的形式与所述模块连接容纳槽(112)侧壁相连;所述伸缩连接杆(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雨水引流通道(111)的延伸方向;所述伸缩杆外套管(211)和所述伸缩杆内滑杆(212)上侧均固定设有连通支撑板(22),多个所述连通支撑板(22)上共同固定连接设有一张橡胶连通垫(23),所述橡胶连通垫(23)沿雨水引流通道(111)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雨水引流通道(111)内侧壁固定相连,所述橡胶连通垫(23)形成一个V字形的结构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上的所述雨水引流通道(11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连通垫(23)上具有多条相互垂直排布的横向伸缩槽(231)和纵向伸缩槽(2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连通垫(23)通过活动连接机构(31)与所述连通支撑板(22)相连,所述活动连接机构(31)包括固定在所述连通支撑板(22)顶部的活动连接支柱(311),所述活动连接支柱(311)上转动配合连接设有开口朝下的活动连接筒(312),所述活动连接筒(312)上固定连接设有两片胶垫夹持环(313),所述橡胶连通垫(23)上具有夹持配合孔(310),所述活动连接筒(312)穿过所述夹持配合孔(310),所述橡胶连通垫(23)夹持固定在两片所述胶垫夹持环(31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连通垫(23)通过密闭压板结构(32)与所述雨水引流通道(111)内侧壁相连,所述密闭压板结构(32)包括固定在所述雨水引流通道(111)内侧壁的胶垫固定下压板(321),所述胶垫固定下压板(321)顶部固定连接设有胶垫固定上压板(322),所述橡胶连通垫(23)端部边缘固定夹持在所述胶垫固定下压板(321)与所述胶垫固定上压板(32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之间的端部通过辅助支撑连接组件(33)相连,所述辅助支撑连接组件(33)包括位于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端部具有的V形连接组件容纳槽(331),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容纳槽(331)内共同固定设有V形的支撑连接块(332),所述支撑连接块(332)端部边缘处与所述连接组件容纳槽(331)内侧壁之间固定设有辅助支撑橡胶块(3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引流渠(10)靠近山体的一侧设有沉降自适应结构(40),所述沉降自适应结构(40)包括
设置在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靠近山体一侧的沉降自适应墙体(41),所述沉降自适应墙体(41)由多个自适应墙体模块(411)组合而成,所述自适应墙体模块(411)远离山体的一侧为斜面结构,且自适应墙体模块(411)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山体倾斜方向相同;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靠近山体的一侧也为斜面结构,且雨水引流渠模块(11)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山体倾斜方向相同,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上的斜面与所述自适应墙体模块(411)上的斜面紧密接触贴合;所述雨水引流渠模块(11)上的斜面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小飞陆海飞周昊张后虎梁丽琛马兵徐东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