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465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循环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包括鱼池,鱼池内底部一侧放置有液泵,液泵外侧放置有支架,且支架为龙门结构,鱼池一侧放置有滤箱;液泵前侧连通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顶部连通设置有顶吸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横管、顶吸管和低吸管,在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液泵将水输送至滤箱,过滤后的水经出水管和分流管排出,并由位于水面的横管及位于水底的横管进行外排,可水流动可冲走鱼池内表面和水面的杂质,由于液泵吸水形成水流动,并由顶吸管和低吸管分别吸入水面及水底流动的杂质,长时间如此循环水,起到良好的杂质清理功能,降低手动辅助清理量。降低手动辅助清理量。降低手动辅助清理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循环装置
,具体为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淡水鱼广义的说,是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狭义的说,是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其中家用鱼池为常见的蓄水养殖淡水鱼工具,鱼池养殖需配备相应的循环装置进行水循环除杂提升水质。
[000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不具备顶喷和低喷功能,在水循环时,则需使用者使用工具辅助推动水面的杂质及清扫鱼池内壁的杂质,过多依赖手动辅助,存在相应的负担,实用性差,亟需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包括鱼池,所述鱼池内底部一侧放置有液泵,所述液泵外侧放置有支架,且支架为龙门结构,所述鱼池一侧放置有滤箱;
[0006]所述液泵前侧连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顶部连通设置有顶吸管,所述顶吸管顶部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环形阵列的滤孔,所述进水管底部连通设置有低吸管;
[0007]所述液泵一侧连通设置有软管一端,所述软管另一端与滤箱连通设置;
[0008]所述滤箱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棉层,所述滤箱一侧壁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水管;
[0009]所述出水管中部连通设置有分流管,且分流管延伸至鱼池内底部,所述分流管和出水管底部均连通设置有横管,所述横管一侧连通设置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出水口,可通过横管、顶吸管和低吸管等组件配合使用,在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液泵将水输送至滤箱,过滤后的水经出水管和分流管排出,并由位于水面的横管及位于水底的横管进行外排,可水流动可冲走鱼池内表面和水面的杂质,由于液泵吸水形成水流动,并由顶吸管和低吸管分别吸入水面及水底流动的杂质,长时间如此循环水,起到良好的杂质清理功能,降低手动辅助清理量。
[0010]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支架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杆电机,且推杆电机的传动轴与液泵固定连接,所述液泵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杆,且导向杆活动贯穿于支架顶壁一侧,可通过推杆电机和导向杆等组件配合使用,每当液泵非使用期间,可通过推杆电机的传动轴带动液泵上移,并配合导向杆,使液泵竖向稳定移动,直至液泵位于水面上,可规避长时间摆放于池底,可一定程度提升液泵的使用寿命,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0011]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支架两侧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座,所述支座内四个转角处均开设有定位孔,可通过支座及其定位孔可拆式固定支架,保证支架限位的稳定,且符合后期移位装配及检修使用需求。
[0012]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滤箱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且滤箱后壁顶部开设有排线孔,可通过紫外线消毒灯对循环水进行消毒杀菌,并经排线孔排线布线供给电能。
[0013]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鱼池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撑台,且撑台顶部通过撑杆与滤箱固定连接,可通过撑台对滤箱有效固定,以防滤箱出现倾倒摆动状况。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通过设置有横管、顶吸管和低吸管,在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液泵将水输送至滤箱,过滤后的水经出水管和分流管排出,并由位于水面的横管及位于水底的横管进行外排,可水流动可冲走鱼池内表面和水面的杂质,由于液泵吸水形成水流动,并由顶吸管和低吸管分别吸入水面及水底流动的杂质,长时间如此循环水,起到良好的杂质清理功能,降低手动辅助清理量。
[0016]2.本技术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通过设置有推杆电机和导向杆,每当液泵非使用期间,可通过推杆电机的传动轴带动液泵上移,并配合导向杆,使液泵竖向稳定移动,直至液泵位于水面上,可规避长时间摆放于池底,可一定程度提升液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的整体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的横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的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鱼池;11、撑台;2、液泵;21、低吸管;22、进水管;23、顶吸管;24、滤孔;25、软管;3、支架;31、导向杆;32、推杆电机;33、支座;4、滤箱;41、紫外线消毒灯;42、滤网;43、过滤棉层;5、出水管;51、分流管;52、横管;5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包括鱼池1,鱼池1内底部一侧放置有液泵2,液泵2外侧放置有支架3,且支架3为龙门结构,鱼池1一侧放置有滤箱4,鱼池1外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撑台11,且撑台11顶部通过撑杆与滤箱4固定连接,可通过撑台11对滤箱4有效固定,以防滤箱4出现倾倒摆动状况;液泵2前侧连通安装有进水管22,进水管22顶部连通设置有顶吸管23,顶吸管23顶部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环形阵列的滤孔24,进水管22底部连通设置有低吸管21;液泵2一侧连通设置有软管25一端,软管25另一端与滤箱4连通设置;滤箱4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滤网42,滤网42底部固定安装有
过滤棉层43,滤箱4一侧壁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水管5,滤箱4内顶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41,且滤箱4后壁顶部开设有排线孔,可通过紫外线消毒灯41对循环水进行消毒杀菌,并经排线孔排线布线供给电能;出水管5中部连通设置有分流管51,且分流管51延伸至鱼池1内底部,分流管51和出水管5底部均连通设置有横管52,横管52一侧连通设置有若干组均匀阵列的出水口53。
[0024]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横管52、顶吸管23和低吸管21等组件配合使用,在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液泵2将水输送至滤箱4,过滤后的水经出水管5和分流管51排出,并由位于水面的横管52及位于水底的横管52进行外排,可水流动可冲走鱼池1内表面和水面的杂质,由于液泵2吸水形成水流动,并由顶吸管23和低吸管21分别吸入水面及水底流动的杂质,长时间如此循环水,起到良好的杂质清理功能,降低手动辅助清理量。
[0025]在有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水鱼养殖中水的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1),所述鱼池(1)内底部一侧放置有液泵(2),所述液泵(2)外侧放置有支架(3),且支架(3)为龙门结构,所述鱼池(1)一侧放置有滤箱(4);所述液泵(2)前侧连通安装有进水管(22),所述进水管(22)顶部连通设置有顶吸管(23),所述顶吸管(23)顶部开设有若干组等距环形阵列的滤孔(24),所述进水管(22)底部连通设置有低吸管(21);所述液泵(2)一侧连通设置有软管(25)一端,所述软管(25)另一端与滤箱(4)连通设置;所述滤箱(4)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滤网(42),所述滤网(42)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棉层(43),所述滤箱(4)一侧壁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中部连通设置有分流管(51),且分流管(51)延伸至鱼池(1)内底部,所述分流管(51)和出水管(5)底部均连通设置有横管(52),所述横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逆波王度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惠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