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还田秸秆腐解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4549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秸秆腐解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还田秸秆腐解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向稻田中施用固氮蓝藻人工培育形成固氮周从生物群落,利用周从生物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氮素,减少氮肥施用量;同时,周丛生物还可以通过分泌胞外酶等活性物质提高土壤中腐解菌活性,加快秸秆源碳向土壤微生物源碳的转化,调节土壤碳氮平衡,减少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土壤有机质的快速累积及土壤肥力提升。质的快速累积及土壤肥力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还田秸秆腐解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秸秆腐解及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还田秸秆腐解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秸秆还田是把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是土壤肥力培育及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直接还田、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其中直接还田是一种最为轻简化的还田方式,其操作简便、人工投入少、成本低,但是存在腐解周期长、秸秆腐解过程中与作物争氮、土壤有机质增加缓慢等问题,秸秆还田培肥的潜力难以发挥并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0003]现有的加快秸秆还田腐解的技术措施包括:增施氮肥调节土壤碳氮平衡、减少秸秆腐解中氮素消耗对作物的影响,但是易增加氨挥发、反硝化等氮素损失,对生态环境存在不利影响且增加成本;添加腐解菌剂,但是腐解菌活性受土壤温湿度、pH值、养分含量等影响,腐解微生物菌株的繁殖活力、发酵能力及酶活会被抑制,影响腐解效率;将绿肥与秸秆共同还田,可减少氮肥施用量,但是在稻麦轮作区种植绿肥将导致无法种植冬小麦,粮食总产量大幅减少;同时,秸秆自身碳氮比过高,秸秆还田带入过多的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还田秸秆腐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秸秆还田的田地中种植水稻,保持所述田地的田面水深在2~3cm;于水稻秧苗返青期,首次向所述田地中施用固氮蓝藻;所述固氮蓝藻的施用量不少于(1.5~2)
×
10
11
个细胞/ha;首次施用固氮蓝藻20~25d后再次补充施用固氮蓝藻,补充施用量为(1~3)
×
10
10
个细胞/h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氮蓝藻以固氮蓝藻悬浮液的形式施用;所述固氮蓝藻悬浮液以蓝藻培养液为溶剂,包括如下组分:有效藻细胞浓度不低于1
×
106个/mL的固氮蓝藻、1.0~2.0g/L的NaCl、0.05~0.1g/L的MgCl2和1.5~2.5g/L的均质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氮蓝藻包括念珠藻和鱼腥藻,所述念珠藻和鱼腥藻的细胞数量比为(10~15):(5~10)。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琢吴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