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424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背部支撑结构、与背部支撑结构活动连接的胸前部支撑结构、设置在背部支撑结构顶端和背部支撑结构一体成型的后颈套以及与胸前部支撑结构顶端相连接的前颈托;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颈脖处且延伸端的内侧面固设有后颈套;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外壁两侧固设有若干连接带,所述后颈套外侧固设有魔术贴带;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带,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部支撑结构的内侧面上均覆设有充气软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翻身装置需要配合其他支具使用,无法同时固定患者头、颈、肩、腰几个部位的问题。位的问题。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脊椎受损机脊椎手术的患者,由于患者缺乏行动能力,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或脊柱在损伤,通常医护人员会帮助患者翻身,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0003]护士在将患者翻动后,会在患者的腰部位置放置软枕,在用软枕辅助固定好腰部位置后,会在患者头部位置垫上毛巾、软垫等物,使患者的头、颈、肩、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0004]现有的胸腰椎固定支具或是颈托在侧翻过程中无法固定患者的头、颈、肩、腰,使几个部位保持同一水平线位置,都需要配合其他支具才能辅助患者翻身,不仅操作繁琐,相互支具之间不匹配还很容易固定不到位,扭曲与旋转患者头部,导致加重患者的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二死亡。
[000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方便同时固定患者头、颈、肩、腰,相对位置,保持在侧翻过程中几个部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的一体式病人翻身辅助装置使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翻身装置需要配合其他支具使用,无法同时固定患者头、颈、肩、腰几个部位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背部支撑结构、与背部支撑结构活动连接的胸前部支撑结构、设置在背部支撑结构顶端和背部支撑结构一体成型的后颈套以及与胸前部支撑结构顶端相连接的前颈托;所述背部支撑结构为与人体腰背部相适应的曲面,所述背部支撑结构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颈脖处且延伸端的内侧面固设有后颈套;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外壁两侧固设有若干连接带,所述后颈套外侧固设有魔术贴带;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为与人体胸腰部相适应的曲面,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带,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和前颈托之间通过软带相连接;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部支撑结构的内侧面上均覆设有充气软垫。
[0008]进一步的,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部支撑结构之间通过连接带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的活动端覆设有魔术贴勾面一,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的外侧面上与连接带相对应位置覆设有魔术贴毛面一。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后颈套和前颈托之间通过魔术贴带活动连接,所述魔术贴带内侧面覆设有魔术贴毛面二,所述魔术贴带活动端的内侧面还覆设有魔术贴勾面二,所述前颈托上固设有用于魔术贴带穿过的定位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后颈套和前颈托上均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软垫上设有一充放气口,所述充放气口活动连接有充气机构。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机构为充放气手捏球。
[0013]进一步的,所述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部支撑结构之间一端通过连接带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部支撑结构,以围合呈胸腰椎夹持区域,固定患者腰背,通过后颈套和前颈托形成与患者颈部轮廓相仿的圆筒形,固定患者颈、肩部,使患者在进行侧翻的过程中,头、颈、肩、腰受到固定保持同一水平线,不会随患者翻身发生移动,保持脊椎平直。
[0016]2、本技术通过在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支撑结构的内侧面设置了充气软垫,使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支撑结构可一通过充气软垫充气,使充气软垫膨胀,减小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支撑结构和患者之间的空隙,使本技术能更贴紧患者以固定患者胸腰部。
[0017]3、本技术通过前后之间活动连接的背部支撑结构和胸前部支撑结构,方便患者进行穿戴,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示意图1;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示意图2;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示意图3;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列二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背部支撑结构、11

连接带、111

魔术贴勾面一、12

充气软垫、121

充放气口、122

充气机构、13

销轴;
[0024]2‑
胸前部支撑结构、21

软带、22

魔术贴毛面一;
[0025]3‑
后颈套、31

魔术贴带、311

魔术贴毛面二、312

魔术贴勾面二、32

透气孔;
[0026]4‑
前颈托、41

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

3所示,该方案包括背部支撑结构1、与背部支撑结构1活动连接的胸前部支撑结构2、设置在背部支撑结构1顶端和背部支撑结构1一体成型的后颈套3以及与胸前部支撑结构2顶端相连接的前颈托4;
[0030]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为与人体腰背部相适应的曲面,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颈脖处且延伸端的内侧面固设有后颈套3;背部支撑结构1可根据不同身高患者设置,使背部支撑结构1能支撑患者颈部到背部之间。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外壁两侧固设有若干连接带11,所述后颈套3外侧固设有魔术贴带31;
[0031]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2为与人体胸腰部相适应的曲面,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带21,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2和前颈托4之间通过软带21相连接;最优的软带21上可设有方便调节长度的调节扣,调节前颈托4和胸前部支撑结构2之间的距离。
[0032]为了使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前支撑结构能适配不同体型患者,减少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前支撑结构和患者身体接触面之间更加贴和,本实施例在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前部支撑结构2的内侧面上均覆设有充气软垫12。所述充气软垫12上设有一充放气口121,所述充放气口121活动连接有充气机构122。所述充气机构122为充放气手捏球。充放气手捏球上设有用于放气的放气阀(上述是最常规的充放气手捏球,由于充放气手捏球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患者通过手捏充放气手捏球使充气软垫12充气膨胀,减少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部支撑结构和患者之间的间隙,更好的对患者的胸腰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侧翻过程中脊柱弯曲,放气时,通过摁压充放气手捏球上的放气阀对充气软垫12进行放气。
[0033]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前部支撑结构2之间通过连接带1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11的活动端覆设有魔术贴勾面一111,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2的外侧面上与连接带11相对应位置覆设有魔术贴毛面一22。上述连接带11的数量至少为2,通过连接带11将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前部支撑结构2相连接,以围合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支撑结构(1)、与背部支撑结构(1)活动连接的胸前部支撑结构(2)、设置在背部支撑结构(1)顶端和背部支撑结构(1)一体成型的后颈套(3)以及与胸前部支撑结构(2)顶端相连接的前颈托(4);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为与人体腰背部相适应的曲面,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的一端向上延伸至颈脖处且延伸端的内侧面固设有后颈套(3);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外壁两侧固设有若干连接带(11),所述后颈套(3)外侧固设有魔术贴带(31);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2)为与人体胸腰部相适应的曲面,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软带(21),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2)和前颈托(4)之间通过软带(21)相连接;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前部支撑结构(2)的内侧面上均覆设有充气软垫(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人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撑结构(1)和胸前部支撑结构(2)之间通过连接带(1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11)的活动端覆设有魔术贴勾面一(111),所述胸前部支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玉云曾华志叶敏涛关丽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胸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