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湖泊藻类监测、清理一体化集成设备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藻类清理设备
,具体是一种用于湖泊藻类监测、清理一体化集成设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水华的形成不仅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产生的藻毒素也会影响饮用水源和水产品安全。根据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已监测的110个湖泊水库营养状态中,贫营养状态占9.1%;中营养状态占61.8%;轻度富营养状态占23.6%;中度富营养状态占4.5%,重度富营养状态占0.9%,即中富营养状态的湖库已达到90.9%,水体日趋富营养化,因此,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防治水华,恢复水体的综合功能,是当前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
[0003]目前,对于湖泊藻类暴发水华,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手动捕捞的方式来进行清理,这种清理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清理效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湖泊藻类监测、清理一体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设有第一安装槽(10)且侧壁设有漂浮气囊(11)的清理主体(1)、设于所述清理主体(1)上的聚拢采集组件(2)、藻类清理组件(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内的藻类监测仪器(4),清理主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对称分布的两个U型安装框(12),所述U型安装框(12)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滑动竖槽(120);所述聚拢采集组件(2)包括通过滑动块(200)与对应的U型安装框(12)上的滑动竖槽(120)滑动连接且底端为开口结构的采集箱(20)、驱动所述滑动块(200)在滑动竖槽(120)内上下滑动的液压杆(21)、通过第一电推杆(220)与所述采集箱(20)内部顶端连接且底端设有多个采集毛刷(221)的水平安装板(22)、设于所述水平安装板(22)底端且上端设有与所述采集毛刷(221)一一对应的第一贯穿口(230)的安装贴板(23)、通过第二电推杆(240)与所述安装贴板(23)连接且上端对应每个所述第一贯穿口(230)位置处设有第二贯穿口(241)的移动贴板(24)、设于每个第一贯穿口(230)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贯穿口(241)之间的折叠套筒(25)、与清理主体(1)侧壁铰接且位于采集箱(20)正下端位置处的承接盆(26),U型安装框(12)侧壁设有贯穿清理主体(1)侧壁的投放口(121);所述藻类清理组件(3)包括设于清理主体(1)上端且与两个U型安装框(12)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槽(30)和第三安装槽(3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0)内的脱水安装箱(32)、设于所述脱水安装箱(32)内且用于藻类挤压脱水处理的脱水处理器(33)、设于第二安装槽(30)内且位于所述脱水处理器(33)底端的刮料板(34)、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31)内的收集框(35),投放口(121)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槽(30)内,脱水安装箱(32)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出水口(320)和出料口(321),所述刮料板(34)与出料口(321)正对分布且通过第三电推杆(330)与第二安装槽(30)内壁连接,第三安装槽(31)与出料口(321)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湖泊藻类监测、清理一体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拢采集组件(2)还包括两两一对分别设于清理主体(1)前后两侧且位于每个所述U型安装框(12)两侧的聚拢拨杆(27),所述聚拢拨杆(27)底端设有多个拨片(270),聚拢拨杆(27)通过转动杆(271)连接有第一驱动马达(27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湖泊藻类监测、清理一体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套筒(25)的内部由上至下均匀设有多个环形圈(250),且每个所述环形圈(250)上铰接有多个刮片(251),所述采集毛刷(221)包括设于水平安装板(22)底端的安装主杆(222)、套设于所述安装主杆外壁的毛刷外套(223),所述毛刷外套(223)为可拆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湖泊藻类监测、清理一体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有多个,每个第一安装槽(10)内均设有旋转安装件(13),所述旋转安装件(13)包括设于第一安装槽(10)内的转动杆(130)、驱动所述转动杆(130)转动的第二驱动马达(131)、套设于转动杆(130)外壁的旋转支杆(132)、设于所述旋转支杆(132)上的折叠安装罩(133),所述旋转支杆(132)侧壁设有多个安装竖槽(134),所述折叠安装罩(133)上端与旋转支杆(132)侧壁铰接且下端设有与所述安装竖槽(134)一一对应的连接支杆(135),所述连接支杆(135)一端通过可沿所述安装竖槽(134)上下滑动,另一端与折叠安装罩(133)底端铰接,折叠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运刚,马艳,卓丽,庄僖,杜东伟,胡凤琦,郑晶,于云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