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78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源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蓄电池接线、铝排接线、电源分线盒接线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通过蓄电池接线连接蓄电池,在蓄电池接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铝排接线,且铝排接线再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相互连接,机舱电器盒铝导线穿过机舱过孔橡胶件后连接机舱电器盒,这时电器盒的另一个接口要连接电源分线盒接线,且电源分线盒接线另一端设有电源分线盒接线柱连接电源分线盒,同时电源分线盒接线穿出机舱过孔橡胶件,其全部接线外由固定卡扣来固定形成整个铝排电源线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铝排线束比铜材料线束减少了成本且增加截流。截流。截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


[0001]本技术属于电源线束
,涉及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源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现有的线束为铜材料制成,但铜材料制成的线束重量比较大,相同截面铝的载流量大约为铜线的0.78,重量只有铜的0.3,与原先采用35平方导线采用60平方铝线和铝排在载流上比35铜线高36%,重量只有原先的54%,这样就造成了铜材料中35平方导线的线束造成成本高,截流低的缺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5]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包括蓄电池接线、铝排接线、电源分线盒接线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所述蓄电池接线一端设有电池接线柱,且蓄电池接线上设有固定卡扣,所述蓄电池接线另一端设有铝排接线,且铝排接线外设有PVC绝缘层,所述PVC绝缘层外设有固定卡扣,所述铝排接线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铝导线,且机舱电器盒铝导线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正接头,所述机舱电器盒铝导线外套设有机舱过孔橡胶件,所述机舱过孔橡胶件内下方穿设有电源分线盒接线,且电源分线盒接线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负接头,所述电源分线盒接线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外设有定位套。
[0006]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蓄电池接线外端末固定连接电池接线柱,且电池接线柱外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接线上套设固定连接多个固定卡扣,且多个固定卡扣之间有距离。
[0007]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蓄电池接线另一端固定连接铝排接线,且铝排接线前端固定连接铝排前接端,所述铝排前接端为扁平状,且铝排前接端下平面固定连接蓄电池接线上方。
[0008]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铝排接线外套设固定连接PVC绝缘层,且PVC绝缘层与铝排前接端之间有距离,所述铝排接线分别设有第一U型部与第二U型部,且第一U型部与第二U型部之间有距离。
[0009]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PVC绝缘层外套设固定连接多个固定卡扣,且固定卡扣与第一U型部、第二U型部之间有距离,所述铝排接线另一端固定连接铝排后接端,且铝排后接端为扁平状。
[0010]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铝排后接端上平面固定连接机舱电器盒铝导线,所述机舱电器盒铝导线前端固定连接扁接头,且扁接头下平面固定连接铝排后接端上平面。
[0011]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机舱电器盒铝导线上设有多个固定卡扣,所述机舱电器盒铝导线穿入机舱过孔橡胶件,且机舱过孔橡胶件上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时机舱电器盒铝导线穿入固定连接第一通孔。
[0012]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机舱电器盒铝导线另一端固定连接机舱电器盒正接头,且机舱电器盒正接头外接电器盒,同时机舱电器盒正接头置于机舱过孔橡胶件另一侧。
[0013]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第二通孔内穿入固定连接电源分线盒接线,且电源分线盒接线上固定连接多个固定卡扣,所述电源分线盒接线下端固定连接电源分线盒接线柱。
[0014]在上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所述电源分线盒接线穿出端固定连接机舱电器盒负接头,所述电源分线盒接线穿出端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穿出端外套设有定位套,且定位套外固定连接固定卡扣。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在通过蓄电池接线连接蓄电池,在蓄电池接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上铝排接线,且铝排接线再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相互连接,机舱电器盒铝导线穿过机舱过孔橡胶件后连接机舱电器盒,这时电器盒的另一个接口要连接电源分线盒接线,且电源分线盒接线另一端设有电源分线盒接线柱连接电源分线盒,同时电源分线盒接线穿出机舱过孔橡胶件,其全部接线外由固定卡扣来固定形成整个铝排电源线束,该铝排线束比铜材料线束减少了成本且增加截流。
[00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正视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背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后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整体前视示意图。
[0023]图中:1、蓄电池接线;2、电池接线柱;3、铝排前接端;4、PVC绝缘层;41、第一U型部;42、第二U型部;5、铝排后接端;6、固定卡扣;7、机舱过孔橡胶件;71、第一通孔;72、第二通孔;8、电源分线盒接线;81、电源分线盒接线柱;9、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1、扁接头;10、定位套;11、机舱电器盒正接头;12、机舱电器盒负接头;13、铝排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

5所示,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包括蓄电池接线1、铝排接线
13、电源分线盒接线8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所述蓄电池接线1一端设有电池接线柱2,且蓄电池接线1上设有固定卡扣6,所述蓄电池接线1另一端设有铝排接线13,且铝排接线13外设有PVC绝缘层4,所述PVC绝缘层4外设有固定卡扣6,所述铝排接线13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且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正接头11,所述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外套设有机舱过孔橡胶件7,所述机舱过孔橡胶件7内下方穿设有电源分线盒接线8,且电源分线盒接线8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负接头12,所述电源分线盒接线8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外设有定位套10。
[0026]通过所述蓄电池接线1外端末固定连接电池接线柱2,且电池接线柱2外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接线1上套设固定连接多个固定卡扣6,且多个固定卡扣6之间有距离。
[0027]在蓄电池接线1的一端设有的电池接线柱2直接接入到蓄电池上,且在接入后,利用固定卡扣6把蓄电池接线1固定与蓄电池外侧。
[0028]通过所述蓄电池接线1另一端固定连接铝排接线13,且铝排接线13前端固定连接铝排前接端3,所述铝排前接端3为扁平状,且铝排前接端3下平面固定连接蓄电池接线1上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包括蓄电池接线(1)、铝排接线(13)、电源分线盒接线(8)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接线(1)一端设有电池接线柱(2),且蓄电池接线(1)上设有固定卡扣(6),所述蓄电池接线(1)另一端设有铝排接线(13),且铝排接线(13)外设有PVC绝缘层(4),所述PVC绝缘层(4)外设有固定卡扣(6),所述铝排接线(13)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且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正接头(11),所述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外套设有机舱过孔橡胶件(7),所述机舱过孔橡胶件(7)内下方穿设有电源分线盒接线(8),且电源分线盒接线(8)另一端设有机舱电器盒负接头(12),所述电源分线盒接线(8)与机舱电器盒铝导线(9)外设有定位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接线(1)外端末固定连接电池接线柱(2),且电池接线柱(2)外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接线(1)上套设固定连接多个固定卡扣(6),且多个固定卡扣(6)之间有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接线(1)另一端固定连接铝排接线(13),且铝排接线(13)前端固定连接铝排前接端(3),所述铝排前接端(3)为扁平状,且铝排前接端(3)下平面固定连接蓄电池接线(1)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铝排和铝线的汽车电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排接线(13)外套设固定连接PVC绝缘层(4),且PVC绝缘层(4)与铝排前接端(3)之间有距离,所述铝排接线(13)分别设有第一U型部(41)与第二U型部(42),且第一U型部(41)与第二U型部(42)之间有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新龙张永庆徐君
申请(专利权)人:豪达浙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