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岩芯摆放拍照的自动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64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岩芯摆放拍照的自动采集装置,涉及地质勘测领域。该装置的具体方案是:装置主体由标识牌支架和岩芯管支架搭接而成,标识牌支架上放置岩芯标识牌,岩芯管支架上设置支拖和背景板,岩芯管放置在支拖上用于放置岩芯,背景板放置在岩芯管的下方,岩芯管支架从上到下等间距设置两排以上的等长的岩芯管,在主体上安装可伸缩的三角支架,三角支架顶端放置图像采集装置,从设定角度对岩芯和岩芯标识牌进行图像采集,图像采集装置可采用摄像头,进行岩芯图像采集的同时用于施工现场监控。采用本装置使得岩芯长度相等,摆放标准,便于岩芯资料的整理和岩芯照片的自动化识别,反应现场真实情况。反应现场真实情况。反应现场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岩芯摆放拍照的自动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勘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岩芯摆放拍照的自动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中,技术人员的水平主要依赖于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水平技术人员培养时间较长。然而,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数量快速增长,现有岩土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另外,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对于钻孔岩芯的岩性及风化程度识别主要依赖技术人员工程经验和主观意识,缺乏相关的规范约束,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在同样的场地环境中,钻孔岩芯判识结果也因人而异。另外勘察工地现场监管困难,勘察钻探造假现象严重。
[0003]近年来,得益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对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以及云监管服务平台展开了大量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也取得了突破进展。但在岩土工程行业,人工智能和智慧勘察结合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为解决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核心技术人员缺乏、勘察判识标准不统一、勘察现场监管困难的问题,引入合理智能的岩土勘察智能技术,依据统一标准进行岩芯识别、勘察现场监管,辅助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虽然岩芯识别算法比较成熟,但在岩芯识别过程中,发现岩芯摆放以及拍照标准不统一极大地影响了岩芯识别及监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岩芯摆放拍照的自动采集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岩芯摆放拍照的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岩芯标识牌、背景板、岩芯管、支拖、图像采集装置、固定装置;
[0006]所述支架包括标识牌支架和岩芯管支架,所述岩芯管支架的顶端和标识牌支架相连;
[0007]所述岩芯标识牌放置在标识牌支架上,所述支拖设置在岩芯管支架上,所述岩芯管放置在支拖上,所述岩芯管用于放置岩芯,所述背景板放置在岩芯管的下方;
[0008]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放置在固定装置的顶端,用于从设定角度对所述支架上的岩芯和所述岩芯标识牌进行图像采集。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岩芯管支架为镀锌方管焊接而成的网格状支架,所述支拖设置在岩芯管支架中镀锌方管焊接的交点处,沿所述岩芯管支架从上至下等间距设置两排以上的岩芯管,所述岩芯管长度均相等。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岩芯管为截面为半圆形、长度1m的PVC管。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标识牌支架上部为标识牌放置架,标识牌放置架下端面两侧设置有两根立柱,标识牌放置架和立柱的交界处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镀锌
圆管;所述岩芯管支架顶端两侧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镀锌方管;所述标识牌支架上设置的镀锌方管插入所述岩芯管支架上设置的镀锌圆管,使标识牌支架和岩芯管支架相连组成所述支架。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拖是用于放置岩芯管的支架,所述支拖焊接在岩芯管支架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固定装置采用三角支架,三角支架的三条支腿均可伸缩。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用可调节角度的摄像头,给岩芯进行图像采集的同时用于监控施工现场监控。
[0015]有益效果:
[0016](1)将岩芯标识牌和岩芯均放置在支架上,支架每层设置支拖用来支撑岩芯管放置岩芯,使岩芯摆放标准,并严格控制拍摄角度,便于岩芯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和岩芯照片的自动识别,可提高岩芯的智能化识别准确率。
[0017](2)岩芯管支架采用网格式结构,岩芯管支架从上至下等间距设置多排等长岩芯管,便于控制岩芯的长度和间距,使得岩芯照片标准化,降低了岩芯的整理时间,缩短工期。
[0018](3)岩芯管采用截面为半圆形的PVC管,和岩芯形状配合,便于放置和固定岩芯。
[0019](4)支架可分离式安装,材料轻便,便于运输和安装。
[0020](5)摄像装置不仅可给岩芯拍照,还可采用手机遥控高清摄像头进行现场监控,反应现场真实情况,可实时进行监控,防止勘察钻探造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岩芯支架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岩芯标识牌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放置岩芯后的示意图;
[0025]其中:1

支架;2

标识牌支架;3

岩芯管支架;4

岩芯标识牌;5

背景板;6

岩芯管;7

支拖;8

三脚支架;9

摄像装置;10

岩芯;11

圆管插孔;12

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参见附图1,该自动采集监控装置包括:支架1、岩芯标识牌4、背景板5、岩芯管6、支拖7、三角支架8和摄像装置9;
[0028]支架1作为本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标识牌支架2和岩芯管支架3,标识牌支架2和岩芯管支架3均为采用多根镀锌方管焊接而成,全部采用截面为正方形,边长20mm、壁厚1mm的镀锌方管。标识牌支架2上部为标识牌放置架,在标识牌放置架下方两侧焊接有两根立柱,在立柱和标识牌放置架的两个交界处焊接有Φ30镀锌圆管作为圆管插孔11,长度为80mm;岩芯管支架3为网格状支架,便于将岩芯10分层放置,从上至下共有七根镀锌方管,从左到右共有四根镀锌方管,从左至右的第二、三根镀锌方管和从上至下的第二到第六根镀锌方管的交界处焊接有支拖7,支拖7是用Φ6圆钢制作的用于放置岩芯管6的支座,岩芯管6
放置在支拖7上,岩芯10放置在岩芯管6上。岩芯管支架3的顶端两侧焊接有竖直方向的镀锌方管作为固定管12,用固定管12插入到圆管插孔11中,即可将标识牌支架2和岩芯管支架3搭接形成支架1。参见附图2,附图2为岩芯标识牌4以及岩芯标识牌4上所要记录的信息,将岩芯标识牌4放置在标识牌放置架上。
[0029]参见附图3和附图4,在岩芯管支架3上铺背景板5,背景板5采用白色铝塑板,为岩芯10做背景,使得岩芯10拍照更加清楚,背景板5上每个支拖7对应的位置开洞,使支拖7在铺好背景板5之后露在背景板5的上表面,然后沿岩芯管支架3从上到下在支拖7上放置岩芯管6,岩芯管6采用1m长、直径75mm的白色PVC管,便于控制每根岩芯10的长度为1m,钻孔取出的岩芯10从上到下依次摆放在岩芯管6中。三角支架8为可自由伸缩的铝合金支架,三条支腿均可伸缩,三角支架8的顶端最高可达1.5m,当放好岩芯10后将三角支架8放置在支架1上,在三角支架8的顶端按照固定角度放置摄像装置9,同时确保岩芯标识牌4和所有岩芯10均在摄像装置9的摄像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岩芯摆放拍照的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岩芯标识牌、背景板、岩芯管、支拖、图像采集装置、固定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标识牌支架和岩芯管支架,所述岩芯管支架的顶端和标识牌支架相连;所述岩芯标识牌放置在标识牌支架上,所述支拖设置在岩芯管支架上,所述岩芯管放置在支拖上,所述岩芯管用于放置岩芯,所述背景板放置在岩芯管的下方;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放置在固定装置的顶端,用于从设定角度对所述支架上的岩芯和所述岩芯标识牌进行图像采集;所述固定装置采用三角支架,三角支架的三条支腿均可伸缩;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用可调节角度的摄像头,给岩芯进行图像采集的同时用于监控施工现场监控;所述岩芯管长度均相等;所在支架分离式安装,具体的:所述标识牌支架上部为标识牌放置架,标识牌放置架下端面两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宾郑立宁李崎洁周其健刘海军王圣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