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36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排污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包括集水井、防护盖、排水井、排污口和排水口,集水井内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一端共同固定设置有L形滤板,集水井一侧壁与排水井一端固定连通,集水井下端面靠中部与排污口一端固定连通,排水井下端面固定连通有导向管,导向管一端与排水口一端固定连通,L形滤板上端面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两个通槽,L形滤板一侧壁横截面大于排水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L形滤板与弹簧实现将前期雨污过滤后排放,避免大量杂质进入排水井,从而对后期雨污的过滤排放产生影响,有效确保后期雨污的过滤效率。有效确保后期雨污的过滤效率。有效确保后期雨污的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排污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且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可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14061919U的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过滤板下端通过手拧螺钉与排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增加了过滤板拆装的便捷性稳定性,同时过滤板两侧安装的密封胶条,便于过滤板的侧边与排水管的侧边进行密闭,便于过滤板对流入排水管内部的雨水进行过滤。但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初期少量雨污水进入集水井后,杂质可能会堆积在集水井内部,长时间堆积影响后期雨污的分流效果。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将初期少量雨污过滤排放,再将后期含少量杂质的大量雨污水过滤后进行排放回收,有效确保了前期雨污中的大量杂质影响过滤回收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包括集水井、防护盖、排水井、排污口和排水口,集水井内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一端共同固定设置有L形滤板,集水井一侧壁与排水井一端固定连通,集水井下端面靠中部与排污口一端固定连通,排水井下端面固定连通有导向管,导向管一端与排水口一端固定连通。
[0007]进一步的,L形滤板上端面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两个通槽,L形滤板一侧壁横截面大于排水井。
[0008]进一步的,排水井内部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卡块,排水井内部安装有挡板,挡板一端与限位卡块刚好配合。
[0009]进一步的,集水井一侧壁位于排水井上方铰接连接有盖板,盖板上端面靠一侧位置固定设置有把手。
[0010]进一步的,排水井上端面设置有通口,盖板与通口刚好配合。
[0011]进一步的,防护盖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漏水槽。
[0012]进一步的,L形滤板与挡板均为过滤格网设计,且挡板格网缝隙小于L形过滤板。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L形滤板与弹簧实现将前期雨污过滤后排放,避免大量杂质进入排水井,从而对后期雨污的过滤排放产生影响,有效确保后期雨污的过滤效率。
[0015]2、本技术通过挡板对后期大量雨污进行过滤,并可定期通过通口对排水井内部进行清理,避免杂质堵塞挡板,有效确保分流装置的工作效率。
[0016]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主面剖视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水井和排水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集水井;2、防护盖;3、排水井;4、排污口;5、排水口;6、弹簧;7、L形滤板;8、导向管;9、通槽;10、限位卡块;11、挡板;12、盖板;13、把手;14、通口;15、漏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在管网雨污分流装置中,初期少量雨污水进入集水井后,杂质可能会堆积在集水井内部,长时间堆积影响后期雨污的分流效果,本技术将初期少量雨污过滤排放,再将后期含少量杂质的大量雨污水过滤后进行排放回收,有效确保了前期雨污中的大量杂质影响过滤回收效率。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集水井1、防护盖2、排水井3、排污口4和排水口5,集水井1内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弹簧6,两个弹簧6一端共同固定设置有L形滤板7,通过弹簧6确保L形滤板7的稳固安装与移动,集水井1一侧壁与排水井3一端固定连通,集水井1下端面靠中部与排污口4一端固定连通,通过排污口4将含有大量杂质的初期雨污排出,排水井3下端面固定连通有导向管8,导向管8一端与排水口5一端固定连通,通过导向管8确保过滤后的后期雨污顺利排出。
[0026]通过L形滤板7将含有大量杂质的初期雨污进行初步过滤后,再通过排污口4排放,后期含有少量杂质的大量雨污进入排水井3内部进一步过滤后再通过排水口5排出,有效确保了雨污分流的效率。
[0027]如图1

3所示,L形滤板7上端面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两个通槽9,L形滤板7一侧壁横截面大于排水井3,通过L形滤板7确保后期雨污完全经过其初步过滤后再进入排水井3,有效确保了初步过滤的工作效率,排水井3内部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限位卡块10,排水井3内部安装有挡板11,挡板11一端与限位卡块10刚好配合,通过限位卡块10确保挡板11的便捷安装。
[0028]如图1

3所示,集水井1一侧壁位于排水井3上方铰接连接有盖板12,通过盖板12确保排水井3的密封性,盖板12上端面靠一侧位置固定设置有把手13,排水井3上端面设置有通口14,盖板12与通口14刚好配合,通过把手13便于开合盖板12,并通过通口14对内部挡板11进行清洁或更换,防护盖2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漏水槽15,通过漏水槽15使雨污流入集水井1,L形滤板7与挡板11均为过滤格网设计,且挡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包括集水井(1)、防护盖(2)、排水井(3)、排污口(4)和排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1)内部下端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弹簧(6),两个所述弹簧(6)一端共同固定设置有L形滤板(7),所述集水井(1)一侧壁与排水井(3)一端固定连通,所述集水井(1)下端面靠中部与排污口(4)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排水井(3)下端面固定连通有导向管(8),所述导向管(8)一端与排水口(5)一端固定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滤板(7)上端面靠两侧位置均开设有两个通槽(9),所述L形滤板(7)一侧壁横截面大于排水井(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3)内部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靖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地标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