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18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其包括:测控仪壳体,所述测控仪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主板,且主板下方的测控仪壳体内设置有采集控制板,所述测控仪壳体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防撞簧片,且测控仪壳体的外侧壁均固定有防护壳,手持机构,所述手持机构分别设置于测控仪壳体的两侧,且手持机构均包括手柄、防滑橡胶套和两个导柱。该手持式电力测控仪,通过设置有手持机构,便于使用者手持使用,手柄上粘接防滑橡胶套,增大与使用者手部间的摩擦力,使得手持更稳固不易滑落,手持机构通过复位弹簧与测控仪壳体构成弹性复位结构,若仪器不慎摔落,手持机构朝下时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手持机构朝下时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手持机构朝下时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测控
,具体为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

技术介绍

[0002]测量仪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也是保障电力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它能反映出电力安全运行过程中回路电流的现状;防止过电流或者发生短路引起的故障,并能结合其它保护来保障电力运行,常见的电力测控仪有LCD多功能电力仪表、三相智能电力测控仪等,主要是将电能监测、分析、控制等功能集中到一个简便经济的装置中,可完全取代常规的模拟式电磁设备,代替大量单个的变送器和仪表。
[0003]现有电力测控仪通常为一个立方体结构,不便于手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表面光滑,容易导致从使用者手部滑落,不利于操控使用,另外现有的电力测控仪,对防摔、抗撞击等方面的防护较为欠缺,一旦摔落损坏,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在散热防护等方面仍有欠缺,需要利用外部手段进行辅助散热,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其包括:
[0007]测控仪壳体,所述测控仪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主板,且主板下方的测控仪壳体内设置有采集控制板,所述测控仪壳体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防撞簧片,且测控仪壳体的外侧壁均固定有防护壳;
[0008]手持机构,所述手持机构分别设置于测控仪壳体的两侧,且手持机构均包括手柄、防滑橡胶套和两个导柱,所述手柄为弧形设计,且手柄均与防滑橡胶套粘接;
[0009]风机座,所述风机座位于测控仪壳体远离控制面板的一端,且风机座与测控仪壳体先插接后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风机座内设置有散热风机,且风机座下方的测控仪壳体上设置有接线座。
[0010]优选的,所述测控仪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方的测控仪壳体上铰接有防护盖板。
[0011]优选的,所述手柄靠近测控仪壳体一侧的顶端及底端均固定有导柱,且测控仪壳体内部靠近导柱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吻合的导柱槽,所述导柱远离手柄的一端均向外突出形成凸缘,且导柱槽内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导柱的端部和导柱槽的内壁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盖板的长、宽均大于凹槽的长、宽,且防护盖板为透明设计,所述防护盖板远离铰接轴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磁吸块,且控制面板下方的测控仪壳体上设置有与磁吸块相配合的磁吸槽。
[0013]优选的,所述防撞簧片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插块,且防护壳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与限位插块相配合的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块呈T形设计,且限位插块与防撞簧片之间为模具一体式成型设计。
[0014]优选的,所述防撞簧片呈四分之一圆弧设计,且防撞簧片的外表面均粘接有橡胶垫片,所述防撞簧片均通过缓冲弹簧与测控仪壳体构成弹性缓冲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有手持机构,便于使用者手持使用,手柄上粘接防滑橡胶套,增大与使用者手部间的摩擦力,使得手持更稳固不易滑落,手持机构通过复位弹簧与测控仪壳体构成弹性复位结构,一方面若仪器不慎摔落,手持机构朝下时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抓持时,使用者手指可夹在手柄与测控仪壳体侧壁之间,手持更稳固,且不进行手持时,手柄更贴近测控仪壳体侧壁,占地空间更小;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防撞簧片,防撞簧片缓冲弹簧与测控仪壳体构成弹性缓冲结构,弹性缓冲结构设计使得装置边角处落地时防撞簧片先与地面接触,防撞簧片受力下压从而带动缓冲弹簧收缩,在缓冲弹簧收缩的过程中将会缓解外界的冲击力,避免装置因掉落或碰撞而损坏,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防护盖板,可对控制面板进行防护,防护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测控仪壳体;101、凹槽;102、导柱槽;2、手持机构;201、手柄;202、防滑橡胶套;203、复位弹簧;204、导柱;3、控制面板;4、防撞簧片;401、限位插块;402、橡胶垫片;5、防护盖板;6、磁吸块;7、磁吸槽;8、缓冲弹簧;9、采集控制板;10、防护壳;1001、限位插槽;11、主板;12、风机座;13、接线座;14、散热风机。
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
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8]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其包括:
[0029]测控仪壳体1,测控仪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主板11,且主板11下方的测控仪壳体1内设置有采集控制板9,测控仪壳体1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防撞簧片4,且测控仪壳体1的外侧壁均固定有防护壳10;
[0030]手持机构2,手持机构2分别设置于测控仪壳体1的两侧,且手持机构2均包括手柄201、防滑橡胶套202和两个导柱204,手柄201为弧形设计,且手柄201均与防滑橡胶套202粘接;
[0031]风机座12,风机座12位于测控仪壳体1远离控制面板3的一端,且风机座12与测控仪壳体1先插接后通过螺栓固定,风机座12内设置有散热风机14,且风机座12下方的测控仪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测控仪壳体(1),所述测控仪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主板(11),且主板(11)下方的测控仪壳体(1)内设置有采集控制板(9),所述测控仪壳体(1)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防撞簧片(4),且测控仪壳体(1)的外侧壁均固定有防护壳(10);手持机构(2),所述手持机构(2)分别设置于测控仪壳体(1)的两侧,且手持机构(2)均包括手柄(201)、防滑橡胶套(202)和两个导柱(204),所述手柄(201)为弧形设计,且手柄(201)均与防滑橡胶套(202)粘接;风机座(12),所述风机座(12)位于测控仪壳体(1)远离控制面板(3)的一端,且风机座(12)与测控仪壳体(1)先插接后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风机座(12)内设置有散热风机(14),且风机座(12)下方的测控仪壳体(1)上设置有接线座(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仪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01),且凹槽(101)内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上方的测控仪壳体(1)上铰接有防护盖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力测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01)靠近测控仪壳体(1)一侧的顶端及底端均固定有导柱(204),且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周仰继连陈志辉袁满满曹艳珺朱轶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科信息通信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