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283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上集流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下集流室,位于所述上集流室的正下方,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散热管,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和所述下集流室之间;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固设的薄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实现了冷凝器的快速散热,同时散热管和散热片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满足了大功率冷柜散热的需求,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低温冷柜,制冷功率大,压缩机排气温度高(接近120℃),常规采用丝管冷凝器和内置冷凝器串联的方式进行冷凝器散热,丝管冷凝器设置在箱壳后表面,通过管路表面铁丝和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初步降温后由内置冷凝器通过冷柜箱壳外表面自然散热,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0003]采用丝管冷凝器和内置冷凝器串联的散热方式存在很多缺陷:1.传热慢,热交换效率低;2.出管温度高,有烫伤用户的风险,箱壳表面温度较高,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上集流室,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下集流室,位于所述上集流室的正下方,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毛细管入口端连接;散热管,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和所述下集流室之间;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固设的薄片。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散热片表面上冲切出若干翅边,且所述翅边与所述散热片表面形成夹角。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散热片表面至少设置两组翅边,相邻两组翅边位置错开设置。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器组件设置在压机仓内,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正对于所述冷凝器组件设置的风扇。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为吸风扇,所述吸风扇设置于靠近压机仓出风口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组件的散热管密封连接的导风部件,所述吸风扇固设于所述导风部件内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管为扁管,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为跑道形。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集流室与所述下集流室上下对称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内设置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系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冷柜,其压缩机排气管产生的高温冷媒通过第一开口进入第一空腔内,然后高温冷媒流经多个散热管,通过散热管和相邻散热管之间设置的多个散热片将冷媒热量交换到空气中,实现了冷凝器的快速散热,同时散热管和散热片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满足了大功率冷柜散热的需求,也解决了用户使用冷柜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冷凝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散热片和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冷凝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导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3]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内设置有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
[002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柜为卧式冷柜,如所述冷柜包括用于形成容纳空间的柜体,以及用于开闭所述柜体的门体。所述冷柜内部设置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能够持续为冷柜提供冷量。
[0026]具体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以及在压缩机和毛细管之间设置的冷凝器组件1。
[0027]如图1、2所示,所述冷凝器组件1包括:上集流室101,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011,所述第一开口1011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下集流室103,与所述上集流室101上下对称设置,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1031,所述第二开口1031与所述毛细管入口端连接;散热管105,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105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101和所述下集流室103之间;散热片107,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105之间固设的薄片。
[002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冷凝器组件1包括上集流室101、下集流室103、设置于上集流室101和下集流室103之间的多个散热管105,以及相邻两个散热管105之间设置的多个散热片107。具体地,上集流室101是位于冷凝器组件1上部的密封腔室,上集流室101内部设置
有第一空腔,在上集流室101的左端面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1011,并且将第一开口1011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开口1011的位置不限制于上集流室101的左端面,也可以设置在上集流室101的右端面或上集流室101的顶面等其他合适的位置。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下集流部位于冷凝器组件1的下部,且下集流室103位于上集流室101的正下方,下集流室103是内部设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下集流室103的一端面设置有与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1031,第二开口1031设置的位置可以在上集流室101的左端面、右端面或者下集流室103的底面等位置,并且第二开口1031与毛细管的入口端连接。
[003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上集流室101和下集流室103上下对称设置,也就是说,上集流室101与下集流室103的腔室截面形状上下对称,上、下集流室103的外轮廓形状和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的形状均相同,使上、下集流室103在安装时完全互换,节省了冷凝器组件1的加工制造成本和安装时间。更进一步地,上、下集流室103的纵向截面可选为半圆形,则更便于冷凝器组件1的加工,但可以认为,上、下集流室103的截面形状是不受限制的,任何一种能够用于形成密封腔室的形状都可以,例如:长方形、矩形、椭圆形等。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上集流室101和下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毛细管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毛细管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组件,所述冷凝器组件包括:上集流室,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端连接;下集流室,位于所述上集流室的正下方,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密封腔室,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毛细管入口端连接;散热管,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薄壁管;多个所述散热管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上集流室和所述下集流室之间;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固设的薄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片表面上冲切出若干翅边,且所述翅边与所述散热片表面形成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表面至少设置两组翅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林王涛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