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座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80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连接器插座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连接器插座设置于壳体,用于连接连接器。此连接器插座包括旋转件与弹性件。旋转件枢接于壳体。弹性件耦接于壳体与旋转件。旋转件具有突出部。当连接器连接连接器插座时,连接器抵压突出部,以使旋转件由收纳位置自动旋转至开启位置。当连接器脱离连接器插座时,旋转件利用弹性件由开启位置自动旋转至收纳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插座,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插座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体积小、功能强的电子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 电子装置往往需要依靠信号线来传输电源、数据等。信号线与电子装置通常是利用连接器 连接。故配合连接器的连接器插座普遍应用于电子装置上,例如网络节点常用的RJ45连接 器插座。然而,连接器通常具有一定的尺寸规格,由此连接器插座的尺寸也受到限制。图1所示为已知笔记本电脑的RJ45连接器插座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由于 连接器插座11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笔记本电脑1的下壳体10在此方向上的厚度,因 此,当将此连接器插座11设置于笔记本电脑1的下壳体10的一侧时,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 看出,连接器插座11的下部会凸出于笔记本电脑1。如此影响了笔记本电脑的外观造型。另外,由于此连接器插座11体积较大,因此更容易使得外界灰尘等通过此连接器 插座11进入笔记本电脑1的内部,导致其内部电路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座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以改善现有 技术的缺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特色,提出一种连接器插座,设置于壳体,用于连接连接器。此连 接器插座包括旋转件与弹性件。旋转件枢接于壳体并且具有突出部。弹性件耦接于壳体与 旋转件。当连接器连接连接器插座时,连接器抵压突出部,以使旋转件由收纳位置自动旋转 至开启位置。当连接器脱离连接器插座时,旋转件利用弹性件由开启位置自动旋转至收纳 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色,还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用于连接连接器。此可携式 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与连接器插座。壳体具有开口,连接器插座设置于开口。连接器插座包括 旋转件与弹性件。旋转件枢接于壳体并且具有突出部。弹性件耦接于壳体与旋转件。当连 接器连接连接器插座时,连接器抵压突出部,以使旋转件由收纳位置自动旋转至开启位置。 当连接器脱离连接器插座时,旋转件利用弹性件由开启位置自动旋转至收纳位置。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插座,可以实现缩小连接器插座体积的 目的。当插入连接器时,连接器插座的旋转件可自动旋转至开启位置。当拔出连接器时,旋 转件可自动旋转至收纳位置。于此两种位置下,连接器插座的高度是不相同的。由此可达 到电子组件小型化的目的。并且,当此连接器插座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时,可确保在未插 入连接器时,此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观具有流线形效果。满足消费者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 外观造型的追求。并且,相较于已知技术中体积较大的连接器插座,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插座,还可减少外界灰尘等进入可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的机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已知笔记本电脑的RJ45连接器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4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6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作动示意图。图7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结构组合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2与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插座21设置于壳体2的开口 20,用于连接连接器3。于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21包括旋转件210、遮盖件211以及弹性件212。图2中旋转件210具有突出部2101、连接轴2102、卡合部2103、第一止挡部2104 以及侧壁2105,2106。于本实施例中,突出部2101位于旋转件210的外缘。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210 位于开口 20的下侧,此突出部2101可设置为向上突出。然而,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于其它实施例中,当旋转件210位于开口 20的上侧时,此突出部2101可设置为向下突出。于本实施例中,当连接器3经由开口 20连接连接器插座21时,连接器3的下部会 首先接触此突出部2101。关于突出部2101的详细作动,容后详述。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21具有一个连接轴2102,并且连接轴2102 —端设置于 侧壁2105,连接轴2102的另一端可枢接于壳体2。连接器插座21的侧壁2106可具有一穿 孔2107。在对应此穿孔2107处,壳体2具有另一连接轴23。于本实施例中,当连接器3接触突出部2101并施予一下压作用力时,连接轴2102 旋转,壳体2的另一连接轴23亦在穿孔2107中旋转,以带动整个旋转件210相对壳体2旋 转。然而,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座21可具有两个连接轴 2102,分别设置于侧壁2105,2106。或者,亦可将两个连接轴皆设置在壳体2上。于本实施例中,为确保连接器3与连接器插座21的可靠连接,旋转件210可具有 两个卡合部2103,分别设置于靠近突出部2101的两侧。当连接器3连接于连接器插座21 时,卡合部2103分别于两侧卡合此连接器3。然而,本专利技术对卡合部的数目与设置位置不作 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此卡合部。于本实施例中,为更好地定位,旋转件210具有两个第一止挡部2104,分别向外突 出于侧壁2105,2106。相应地,壳体2可具有第二止挡部22,分别与两个第一止挡部2104 对应设置。当旋转件210 向下旋转至一定角度时,第二止挡部22接触第一止挡部2104以限制其运动,使旋转件210形成最大旋转角度。然而,本专利技术对第一止挡部的数目与设置位 置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此第一止挡部。于本实施例中,上述遮盖件211枢接于壳体2,遮盖件211用于遮盖开口 20。于本 实施例中,遮盖件211包括旋转轴2110与盖板2111。旋转轴2110的一端连接壳体2,旋转 轴2110的另一端连接盖板2111。盖板2111可用于遮盖开口 20。盖板2111—侧具有凹陷 部2112,方便使用者操作此盖板2111。于本实施例中,旋转轴2110可为软性材料。举例来说,当使用连接器插座21时,使用者将此凹陷部2112作为施力点,用手指 将盖板2111拨离开口 20,并利用旋转轴2110向右上方旋转盖板2111,以完全暴露出开口 20,方便连接器3插入。当连接器插座21使用完毕后,亦可利用旋转轴2110来旋转盖板 2111,以遮盖住开口 20。由此可达到防尘目的。 于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212套设于连接轴2102。如图3所示,弹性件212的一 端连接旋转件210的侧壁2105,另一端连接壳体2。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12可为扭力弹 簧,于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212可以为其它具有弹性的等效物,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限制。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3可为RJ型连接器,连接器插座21可为对应的RJ型连接 器插座。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可应用于其它 任何连接器插座上。图4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插座,设置于壳体,用于连接连接器,其特征是,上述连接器插座包括:旋转件,枢接于上述壳体,并具有突出部;以及弹性件,耦接于上述壳体与上述旋转件,其中当上述连接器连接上述连接器插座时,上述连接器抵压上述突出部,以使上述旋转件由收纳位置自动旋转至开启位置,当上述连接器脱离上述连接器插座时,上述旋转件利用上述弹性件由上述开启位置自动旋转至上述收纳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世伟肖烨
申请(专利权)人: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