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62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基板、阵列布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发出第一颜色光线的多个发光芯片、与基板相连且与多个发光芯片一一对应的多个光转换单元和位于多个光转换单元之间的第一反射层。光转换单元位于发光芯片朝向基板的一侧,且包括沿基板指向发光芯片的方向依次布置的散射层、第二反射层和光转换层。光转换层将部分第一颜色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光线。第二反射层将部分第一颜色光线反射回光转换层,并透射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和部分第一颜色光线以形成白光。第一反射层将散射层出射的白光反射至基板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改善背光模组出射白光的色偏问题。组出射白光的色偏问题。组出射白光的色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辐射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其中,Mini LED背光模组具有超高解析度、高亮度、低功耗、无拼接缝隙及快响应等优点。
[0003]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反射层、多个发光芯片、荧光粉层和散射层。反射层位于基板的一侧,多个发光芯片阵列布置在反射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荧光粉层和散射层依次位于多个发光芯片远离基板的一侧。多个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颜色的光线,经过荧光粉层和散射层后射出,其中,荧光粉层将部分第一颜色的光线转换为其他颜色的光线。未被转换的第一颜色的光线和其他颜色的光线混合形成白光。
[0004]由于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颜色的光经过荧光粉层的时间较短,转换得到的其他颜色的光线较少,导致背光模组出射的白光容易存在色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改善背光模组出射的白光的色偏问题。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多个发光芯片、多个光转换单元和第一反射层;所述多个发光芯片阵列布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多个发光芯片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线;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多个发光芯片一一对应,所述光转换单元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芯片的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沿所述基板指向所述发光芯片的方向依次布置的散射层、第二反射层和光转换层,其中所述光转换层用于将部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线和第三颜色的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层用于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的一部分反射回所述光转换层,以及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颜色的光线和所述第三颜色的光线透射,以形成白光;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相邻的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之间,用于将所述散射层出射的白光反射至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多层交替堆叠的多个第一介质层和多个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光折射率和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光折射率不同。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所述第一结构层和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上层叠的多个第二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层叠的两个所述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层叠的一个所述第二介质层和两个所述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为50nm至70nm,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厚度为93nm至113nm。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层叠的多个周期结构,其中,所述周期结构包括层叠
的一个所述第一介质层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为35nm至55nm,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厚度为67nm至87nm。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介质层采用二氧化钛制成,所述第二介质层采用二氧化硅制成。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中具有至少一个开孔。
[0012]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开孔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的总面积,与所述第二反射层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围成的面积之比为30%~35%。
[0013]可选地,所述开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长条形。
[0014]可选地,所述基板还包括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凸起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位于相邻的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凸起结构接触。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金属层和第二保护层。
[0016]可选地,所述基板中具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阵列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
[0017]可选地,所述光转换层为荧光粉层,或者,所述光转换层为量子点转换层。
[0018]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多个发光芯片和所述第一反射层之间,所述封装层包括层叠的第一子层、第二子层和第三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三子层采用无机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子层采用有机材料制成。
[0019]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布置第一反射层、多个光转换单元和多个发光芯片;其中,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阵列布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相邻的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之间,所述多个发光芯片阵列布置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与所述多个发光芯片一一对应,所述光转换单元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芯片的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沿所述基板指向所述发光芯片的方向依次布置的散射层、第二反射层和光转换层;所述多个发光芯片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线,所述光转换层用于将部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线和第三颜色的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层用于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的一部分反射回所述光转换层,以及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颜色的光线和所述第三颜色的光线透射,以形成白光,所述第一反射层用于将所述散射层出射的白光反射至所述第二表面。
[0020]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至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0021]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2]通过在光转换层远离发光芯片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射层,将第一颜色光线的一部分反射回光转换层,提高第二颜色光线、第三颜色光线的转化效率,使光转换层转换更多的第二颜色光线和第三颜色光线,从而提高出射的白光中第二颜色光线和第三颜色光线的比例,改善背光模组出射的白光的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且图4是图3沿AA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反射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反射层对应的光谱图;
[0030]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反射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反射层对应的光谱图;
[0032]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基板(1)、多个发光芯片(2)、多个光转换单元(3)和第一反射层(4);所述多个发光芯片(2)阵列布置在所述基板(1)的第一表面(101),所述多个发光芯片(2)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线;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3)与所述基板(1)相连,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3)与所述多个发光芯片(2)一一对应,所述光转换单元(3)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发光芯片(2)的朝向所述基板(1)的一侧;所述光转换单元(3)包括沿所述基板(1)指向所述发光芯片(2)的方向依次布置的散射层(31)、第二反射层(32)和光转换层(33),其中所述光转换层(33)用于将部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线和第三颜色的光线,所述第二反射层(32)用于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的一部分反射回所述光转换层(33),以及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颜色的光线和所述第三颜色的光线透射,以形成白光;所述第一反射层(4)位于相邻的所述多个光转换单元(3)之间,用于将所述散射层(31)出射的白光反射至所述基板(1)的第二表面(102),所述第一表面(101)与所述第二表面(102)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32)包括多层交替堆叠的多个第一介质层(321)和多个第二介质层(322),所述第一介质层(321)的光折射率和所述第二介质层(322)的光折射率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32)包括第一结构层和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上层叠的多个第二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层叠的两个所述第一介质层(321),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层叠的一个所述第二介质层(322)和两个所述第一介质层(321);所述第一介质层(321)的厚度为50nm至70nm,所述第二介质层(322)的厚度为93nm至113n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32)包括层叠的多个周期结构,其中,所述周期结构包括层叠的一个所述第一介质层(321)和一个所述第二介质层(322);所述第一介质层(321)的厚度为35nm至55nm,所述第二介质层(322)的厚度为67nm至87nm。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321)采用二氧化钛制成,所述第二介质层(322)采用二氧化硅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32)中具有至少一个开孔(32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孔(320)在所述第一表面(101)的正投影的总面积,与所述第二反射层(32)在所述第一表面(10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玮王新星张方振牛菁孙双牛亚男任锦宇王锦谦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