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足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58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小腿固定支撑部、踝足部和足托部;小腿固定支撑部包括用于固定小腿部位的承重部、以及连接承重部与踝足部的支撑部;足托部设置于踝足部上,用于承托患者的足部;承重部上缺口的位置于人体的胫骨前缘部位;当缺口朝前,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腓肠肌中线延伸,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当缺口朝后,承重部抵住髌韧带受力,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胫骨前缘延伸,压在胫骨前肌上,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相较于传统踝足矫形器优化结构,减轻了体积和重量,抬脚省力,步行轻松,且对小腿也有包裹的效果。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正装与反装,让小腿固定支撑部适应患者的小腿,避免接触到骨骼、神经、伤口等敏感部位。等敏感部位。等敏感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足矫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

技术介绍

[0002]偏瘫患者、脑卒中患者、以及患有其他造成腓神经损伤疾病的患者,在后期康复过程中会出现此下症状:足下垂伴内、外翻足、足部不能主动背屈。踝足矫形器正是用于改善此类症状,预防踝关节畸形的康复矫形器。
[0003]而对于下肢肌力减退的老年人,比如肌力四级。这类人会有步行稳定性差、抬脚费力、走路拖地的表现。踝足矫形器可辅助站立,步行省力助力,提高行走稳定性。
[0004]传统踝足矫形器通常具有相互连接的小腿固定部和足托部,穿戴时,将小腿固定部绑定在患者的小腿上,患者的脚部则穿在足托部内。但是,没有解决患者发生病变后站立、行走的稳定性问题。脑卒中患者的小腿和足部肌肉易无力,可能有足踝内翻或外翻症状,难以控制步态,站立、行走的稳定性都非常差,在穿着传统踝足矫形器活动时,若出现腿足无力,身体容易往外侧足弓(即连接脚后跟和小脚趾的弓形部位)的方向摔倒、倾翻,尤其在行走和上下楼梯的情况下,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风险,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踝足矫形器。
[0006]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小腿固定支撑部、踝足部和足托部;
[0008]所述小腿固定支撑部包括用于固定小腿部位的承重部、以及连接所述承重部与所述踝足部的支撑部;
[0009]所述足托部设置于所述踝足部上,用于承托患者的足部;
[0010]所述承重部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位置于人体的胫骨前缘部位;
[0011]当所述缺口朝前,所述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腓肠肌中线延伸,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
[0012]当所述缺口朝后,所述承重部抵住髌韧带受力,所述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胫骨前缘延伸,压在胫骨前肌上,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
[0013]进一步地,所述踝足部外侧具有呈拱起状的外足弓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踝足部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踝足部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盘,所述支撑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盘,所述第一齿盘和所述第二齿盘的端面于周向上设有若干齿牙;
[0016]所述第一齿盘和所述第二齿盘通过所述齿牙以相互啮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踝足部与所述足托部可拆卸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踝足部的内底面为水平面,其上有凸起的空心孔柱;所述足托部底
部有凸柱,顶端膨胀;
[0019]所述空心孔柱和所述凸柱卡扣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足托部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0021]进一步地,所述足托部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条。
[002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踝足部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0023]进一步地,所述踝足矫形器采用高韧性PA材料制成。
[002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对于足下垂,腓神经损伤的患者,适宜正向装配,此时缺口向前,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腓肠肌中线延伸,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若是不适宜正向装配的患者,如股四头肌无力、膝后伸、躯干容易前倾,可将小腿固定支撑部反向装配,缺口向后,所述小腿承重部抵住髌韧带受力,使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胫骨前缘延伸,压在胫骨前肌上,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相较于传统踝足矫形器优化结构,减轻了体积和重量,抬脚省力,步行轻松,且对小腿也有包裹的效果。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正装与反装,让小腿固定支撑部适应患者的小腿,避免接触到骨骼、神经、伤口等敏感部位。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正向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反向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图2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一;
[0029]图4为图1、图2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二。
[0030]图中:11、承重部;12、支撑部;20、踝足部;21、空心孔柱;30、足托部;31、凸柱;32、支撑条;33、透气孔;4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2]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小腿固定支撑部、踝足部20、足托部30。其中小腿固定支撑部包括承重部11和支撑部12。承重部11用于固定在患者的小腿部位,支撑部12连接承重部11与踝足部20,起到支撑的作用。足托部30设置于踝足部20上,足托部30用于承托患者的足部。足托部30的顶面与人的脚掌底部形状吻合,以贴合患者的脚底,提高穿着舒适感。承重部11上开设有缺口,缺口的位置于人体的胫骨前缘部位,受到外力时患者不易感到疼痛或不适,极大地提高了踝足矫形器的穿着舒适感,当缺口朝前,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腓肠肌中线延伸,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当缺口朝后,承重部11抵住髌韧带受力,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胫骨前缘延伸,压在胫骨前肌上,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相较于传统踝足矫形器优化结构,减轻了体积和重量,抬脚省力,步行轻松,且对小腿也有包裹的效果。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正装与反装,让小腿固定支撑部适应患者的小腿,避免接触到骨骼、神经、伤口等敏感部位。
[0033]踝足部20外侧具有呈拱起状的外足弓部,由于人的脚掌外侧没有支撑,同时还具
有呈拱起状的外足弓部,因此人处于站立或行走姿态时,外侧方向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出现下肢肌无力时容易往外侧倾倒。而本技术的踝足矫形器,在患者于站立、行走状态下出现下肢肌肉无力,有外侧倾倒的趋势时,会限制踝关节活动,阻止踝关节内翻,从而使人不易向外侧倾倒。当患者有中风,偏瘫时,会有足下垂的症状。患者行走时会足尖点地,拖足而行,容易绊倒。佩戴此新型的踝足矫形器,可承托足部,使足部保持正常功能位,降低了发生人身伤害的风险,增强了踝足矫形器的安全性。
[0034]支撑部12采用高韧性材料制成;具体选用的材料可以为PA、PE、碳纤维、TPU、PEEK的任一种,或者其他已知的常用韧性材料。
[0035]踝足部20的上端与支撑部12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踝足部2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盘,支撑部1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齿盘,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的端面于周向上设有若干齿牙,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通过齿牙以相互啮合,并通过紧固件40(选用螺栓)固定连接。支撑部12和踝足部20通过齿盘将患者的踝足以特定角度进行固定,对于脑卒中或其他有腓神经损伤的足下垂患者,足部处于跖屈位且不能主动背屈,且伴有足内、外翻症状。在休息、睡眠、放松及无意识状态下,足部容易下垂,伴有足踝内翻或外翻。长此下去,会导致足部肌肉挛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固定支撑部、踝足部和足托部;所述小腿固定支撑部包括用于固定小腿部位的承重部、以及连接所述承重部与所述踝足部的支撑部;所述足托部设置于所述踝足部上,用于承托患者的足部;所述承重部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位置于人体的胫骨前缘部位;当所述缺口朝前,所述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腓肠肌中线延伸,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当所述缺口朝后,所述承重部抵住髌韧带受力,所述小腿固定支撑部沿胫骨前缘延伸,压在胫骨前肌上,至跟腱处向外旋包裹踝关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踝足部外侧具有呈拱起状的外足弓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踝足部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踝足部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盘,所述支撑部的下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晓俊劳永华徐海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工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