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247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根据所述模态频率和所述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根据所述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微穿孔理论来实现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噪声,同时根据电驱动系统的模态或者测试数据,以及微穿孔板需重点降噪的频段来确定共振吸声峰值在该频段下所对应的微穿孔板的参数。该频段下所对应的微穿孔板的参数。该频段下所对应的微穿孔板的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电驱动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EDS朝着高速、高功率、高效率发展,电驱动系统NVH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关注。NVH为声音、振动、声振粗糙度的英文缩写。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其主要体现在高频电磁噪音问题。电动汽车的总噪音水平普遍低于燃油车,但是其频谱更集中,且主要处于人耳的敏感范围,以至于更容易被乘客感受与抱怨。目前三合一EDS中,控制器的盖板一直是引发NVH问题的关键,控制器盖板也成为放大NVH噪声的关键零件。
[0003]传统三明治盖板是通过金属层加上阻尼层来实现降低EDS噪声,静音盖板和阻尼盖板可以减少结构声噪声和振动,但是对于空气声噪声影响较小,无法消除不同频率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利用微穿孔理论来实现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噪声,同时根据电驱动系统的模态或者测试数据,以及微穿孔板需重点降噪的频段来确定共振吸声峰值在该频段下所对应的微穿孔板的参数。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包括:
[0006]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
[0007]根据所述模态频率和所述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
[0008]根据所述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具体包括:
[0010]对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进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仿真,得到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的一阶模态频率和二阶模态频率;
[0011]对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噪声频谱。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模态频率和所述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具体包括:
[0013]根据所述一阶模态频率和所述二阶模态频率,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第一降噪频段;
[0014]根据所述噪声频谱,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第二降噪频段。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包括板厚、孔径、穿孔率以及空腔深
度。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具体包括:
[0017]根据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相对声质量的目标值;
[0018]根据所述相对声质量的目标值以及公式m=D/T,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板厚、空腔深度以及孔径;式中,m表示相对声质量的目标值、D表示空腔深度、T表示板厚;其中,孔径d根据板厚T和空腔深度D确定;
[0019]根据所述降噪频段、所述板厚、所述空腔深度、所述孔径以及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微穿孔板的穿孔率;式中,f表示降噪频段、C表示声速、P表示穿孔率、d表示孔径。
[002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微穿孔板的空腔深度与所述降噪频段呈负相关,所述降噪频段越低,所述空腔深度越深;所述降噪频段越高,所述空腔深度越浅。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微穿孔板的板厚不超过3mm。
[002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微穿孔板的空腔深度不超过10mm。
[002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微穿孔板采用聚碳酸酯和聚丙烯腈混合物制作而成。
[002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降噪频段为538Hz~955Hz;所述第二降噪频段为5100Hz~5300Hz。
[00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根据所述模态频率和所述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根据所述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微穿孔理论来实现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噪声,同时根据电驱动系统的模态或者测试数据,以及微穿孔板需重点降噪的频段来确定共振吸声峰值在该频段下所对应的微穿孔板的参数。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中微穿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中微穿孔板的吸声系数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
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包括:
[0031]S1,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
[0032]S2,根据所述模态频率和所述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
[0033]S3,根据所述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
[0034]具体的,由于车辆电驱动系统中传统的三明治盖板对于空气声噪声影响较小,无法消除不同频率的噪声,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微穿孔理论来实现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噪声,采用微穿孔板用于车辆的电驱动系统。微穿孔减噪理论是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组合,可以看作是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一个共振系统。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微穿孔板颈的空气产生激热振动摩擦,加强了吸收效应,形成了吸收峰,使声能显著衰减,降噪效果较好;当入射声波的频率远离共振频率时,则吸收作用较小,降噪效果较差。如果在微穿孔板后放置多孔材料增加声阻,会使结构吸收频带加宽。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中微穿孔板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微穿孔板101和固定板102之间形成空腔103,微穿孔板101开设有若干个孔径相同的消音孔104,消音孔的直径、微穿孔板的厚度以及空腔的深度均会影响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首先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然后根据模态频率和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最后根据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微穿孔板的参数。
[0035]本实施例利用微穿孔理论来实现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噪声,同时根据电驱动系统的模态或者测试数据,以及微穿孔板需重点降噪的频段来确定共振吸声峰值在该频段下所对应的微穿孔板的参数。
[0036]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车辆电驱动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根据所述模态频率和所述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根据所述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车辆电驱动系统的模态频率以及噪声频谱,具体包括:对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进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仿真,得到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的一阶模态频率和二阶模态频率;对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所述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噪声频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模态频率和所述噪声频谱,确定微穿孔板的降噪频段,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一阶模态频率和所述二阶模态频率,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第一降噪频段;根据所述噪声频谱,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第二降噪频段。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包括板厚、孔径、穿孔率以及空腔深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电驱动系统的微穿孔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降噪频段以及预设的空间限制条件,确定所述微穿孔板的参数,具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