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46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领域,公开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包括头部和螺杆,螺母包括与螺杆配合的螺母本体以及于螺母本体远离头部的一端同心转动设置的配合环,螺母本体靠近头部的一端设置有吸附口,螺母本体内设置有储气腔,在储气腔内密封伸缩设置有可驱使吸附口在常压和负压之间进行切换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远离头部的一端与配合环相对转动配合,在螺杆和配合环之间设置有当配合环随螺母本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实现两者锁止的锁止机构,当配合环与螺杆锁止时,螺杆相对螺母本体继续顶进,吸附口的负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上述螺栓组件中,螺母和螺栓之间通过拧紧、吸附锁止三重锁紧在装配物件上,显著提升装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升装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升装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紧固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螺栓螺母为常见的紧固组件,用于静态场合一般紧固较为稳定,但用于动态场合例如轨道或抗震部件上时,存在螺母与螺栓松动的概率,一旦螺母与螺栓松动,会导致安装部件稳定性差甚至脱落的问题。
[0003]公告号为CN2108300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防松脱螺栓,包括螺栓头和螺杆,在螺杆上垂直设置一盲孔,并在旋转上螺母后再盲孔内安装限位销以限位螺母的脱出。
[0004]由于紧固物体的厚度不一,上述结构仅能实现螺母不脱出螺杆,无法解决螺母松动的问题,仍然会导致紧固的物体松动或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防松脱螺栓仍然存在松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显著降低松动概率的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包括头部和螺杆,螺母包括与螺杆配合的螺母本体以及于螺母本体远离头部的一端同心转动设置的配合环,螺母本体靠近头部的一端设置有吸附口,螺母本体内设置有储气腔,在储气腔内密封伸缩设置有可驱使吸附口在常压和负压之间进行切换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远离头部的一端与配合环相对转动配合,在螺杆和配合环之间设置有当配合环随螺母本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实现两者锁止的锁止机构,当配合环与螺杆锁止时,螺杆相对螺母本体继续顶进,吸附口的负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br/>[0008]采用上述方案,螺母本体设置成配合环和螺母本体,配合环可相对螺母本体转动,配合环与螺栓之间设置有可随时锁止的锁止机构,而螺母本体设置活塞组件,活塞组件与配合环连接,可改变配合环与螺母本体之间的间距,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当螺母转动至距离头部一段距离时(略大于装配物件的厚度),切换锁止机构至锁止状态,此时,继续缩短螺母与头部之间的间距,配合环与螺母本体的间距变大,驱使活塞组件处于抽气状态,一旦螺母本体与装配物件接触后,吸附口就会自常压切换至负压状态且负压不断增加,螺母不仅锁紧装配物件,还能吸附住装配物件,此外,螺母因为锁止机构与螺杆处于锁止状态,还能防止螺母自螺杆上松脱,故,螺母和螺栓之间通过拧紧、吸附锁止三重锁紧在装配物件上,显著提升装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且可随时进行解锁。
[0009]作为优选,锁止机构包括于螺杆上沿螺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槽以及于配合环的内壁伸缩设置且在伸出时可插入限位槽的伸缩齿,伸缩齿的伸缩受控于一驱动部件。
[0010]采用上述方案,根据限位槽的设置密度可调节限位精度,通过伸缩齿与限位槽之间的限位,实现螺母在螺杆上的限位,防止螺母自螺杆上松脱。
[0011]作为优选,在螺杆和配合环之间设置有确保伸缩齿在伸出时可自动插入限位槽的定位导向机构。
[0012]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定位导向机构,能够避免配合环相对螺杆偏转,可驱使伸缩齿始终正对限位槽,当需要进行锁止时,只需要限位齿对位限位槽即可,无需转动配合环进行对位,对于一些位于视觉盲区的安装,可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和效率。
[0013]作为优选,定位导向机构包括于螺杆外壁沿螺杆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导向凹槽,所述限位槽间隔设置于导向凹槽的底部,所述伸缩齿在回缩时脱离限位槽且与导向凹槽插接配合。
[0014]采用上述方案,导向凹槽与伸缩齿导向配合后,配合环仅能沿螺栓的轴向往复移动,只需要伸缩齿与一限位槽对位,就能在其伸出时与限位槽直接插接进行限位,可显著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0015]作为优选,驱动部件包括于配合环内设置的驱使伸缩齿处于伸出状态的弹性件以及套设于配合环外的驱动环,在伸缩齿靠近弹性件的一端固定有一牵拉部件,牵拉部件远离伸缩齿的一端穿出配合环的外壁且与驱动环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环能够同时驱使所有的牵拉部件移动,进而驱使多个伸缩齿实现收缩运动,且驱动环只需沿配合环滑动就能实现对牵拉部件的牵拉,操作便捷,易于实现。
[0017]作为优选,在配合环上设置有一驱使伸缩齿处于收缩状态的限位件,限位件为一卡件,在配合环外壁于靠近螺母本体的一端凸设有一挡环,所述卡件可拆卸卡设于驱动环和挡环之间且驱使牵拉部件牵拉伸缩齿处于收缩状态。
[0018]采用上述方案,卡件卡接在配合环与挡环之间时,能够驱使牵拉部件处于牵拉状态,即,伸缩齿处于收缩状态,螺母本体可在螺杆上转动调节位置;只需取下卡件,弹性件复位就会驱使伸缩齿伸出,驱动环随着伸缩齿的伸出复位套设在配合环上。
[0019]作为优选,活塞组件包括绕螺杆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伸缩杆、固定于伸缩杆端部的活塞块以及连接环,伸缩杆远离活塞块的一端固定于连接环上,连接环转动设置于配合环上,所述储气腔对应独立设置有若干个,每个储气腔内密封移动有一活塞块,每个储气腔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吸附口。
[0020]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多个活塞块和储气腔,通过一个连接环实现同步连接,好处在于,每个储气腔对应的吸附口相互独立,若装配物件表面不是平面,仅需存在一个储气腔与装配物件贴合,就能实现螺母本体与装配物件的吸附限位,故,上述设置能够显著提升吸附的概率。
[0021]作为优选,螺母本体远离配合环的一端固定有增加贴合性和密封性的弹性层,弹性层上设置有与吸附口对应的贴合口。
[0022]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弹性层后,通过弹性层的形变能够显著增加螺母本体与装配物件之间的接触面,增加吸附的牢固性和吸附面积。
[0023]作为优选,所述贴合口呈外大里小的喇叭状。
[0024]采用上述方案,喇叭状能够增加吸附面积,进而增加吸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25]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螺母本体设置成配合环和螺母本体,配合环可相对螺母本体转动,配合环与螺栓之间设置有可随时锁止的锁止机
构,而螺母本体设置活塞组件,活塞组件与配合环转动连接,可改变配合环与螺母本体之间的间距,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当螺母转动至距离头部一段距离时(略大于装配物件的厚度),切换锁止机构至锁止状态,此时,继续缩短螺母与头部之间的间距,配合环与螺母本体的间距变大,驱使活塞组件处于抽气状态,一旦螺母本体与装配物件接触后,吸附口就会自常压切换至负压状态且负压不断增加,螺母不仅锁紧装配物件,还能吸附住装配物件,此外,螺母因为锁止机构与螺杆处于锁止状态,还能防止螺母自螺杆上松脱,故,螺母和螺栓之间通过拧紧、吸附以及锁止三重锁紧在装配物件上,显著提升装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且可随时进行解锁。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的拆分图;
[0027]图2是本实施例的螺母的轴测图;
[0028]图3是本实施例的螺母的主视图;
[0029]图4是图3的A

A的剖视图;
[0030]图5是图4的A的放大图;
[0031]图6是本实施例的螺母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包括头部(1)和螺杆(2),其特征在于:螺母包括与螺杆(2)配合的螺母本体(5)以及于螺母本体(5)远离头部(1)的一端同心转动设置的配合环(10),螺母本体(5)靠近头部(1)的一端设置有吸附口(501),螺母本体(5)内设置有储气腔(502),在储气腔(502)内密封伸缩设置有可驱使吸附口(501)在常压和负压之间进行切换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远离头部(1)的一端与配合环(10)相对转动配合,在螺杆(2)和配合环(10)之间设置有当配合环(10)随螺母本体(5)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实现两者锁止的锁止机构,当配合环(10)与螺杆(2)锁止时,螺杆(2)相对螺母本体(5)继续顶进,吸附口(501)的负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其特征在于:锁止机构包括于螺杆(2)上沿螺杆(2)的轴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槽(4)以及于配合环(10)的内壁伸缩设置且在伸出时可插入限位槽(4)的伸缩齿(11),伸缩齿(11)的伸缩受控于一驱动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螺杆(2)和配合环(10)之间设置有确保伸缩齿(11)在伸出时可自动插入限位槽(4)的定位导向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附型防松脱螺栓组件,其特征在于:定位导向机构包括于螺杆(2)外壁沿螺杆(2)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导向凹槽(3),所述限位槽(4)间隔设置于导向凹槽(3)的底部,所述伸缩齿(11)在回缩时脱离限位槽(4)且与导向凹槽(3)插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附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谭波蒋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哈迪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