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01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分类舱、进料口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分类舱内的第一分类机构与第二分类机构,第一分类机构包括过滤盘、排料管、导料槽一和电机一等组件,相互配合下可实现对建筑垃圾内的沙土或较小颗粒垃圾的分离,便于对沙土的回收利用,以及第二分类机构,第二分类机构包括传送带、扫落板、液压泵二和推送件等组件,相互配合下可实现对建筑垃圾按照重量进行分离,对建筑垃圾内较重的垃圾,如砖块、水泥块等进行分离,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便于后续工作对其的加工处理,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是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0003]建筑垃圾中种类繁多,若是对其进行分类回收,以及加工处理,则可对其内的材料进行再次利用,但由于建筑垃圾内杂质物较多、较杂,对其的分类效率与回收效率较不理想,现有的分类方式主要是依赖人工分拣,但是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疲劳,且效率低下,并难以保证分类准确性,而传统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一般分类效率较低,使用也较为不便,可能造成回收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可对装置进行支撑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连接有可进行建筑垃圾分类工作的分类舱,所述分类舱的左上端开设有可向分类舱添加建筑垃圾的进料口,所述分类舱的右底端开设有一组可排出分类后建筑垃圾的出料口。
[0006]优选的,所述分类舱内左端设有第一分类机构,所述分类舱内右端设有第二分类机构;
[0007]所述第一分类机构包括过滤盘、排料管、导料槽一、电机一、旋转盘、连接杆和液压泵一,所述分类舱内左中端通过两组支撑架连接有一组过滤盘,所述过滤盘的底端设有一组排料管,且所述过滤盘的右端设有一组导料槽一,且所述分类舱内后端对应过滤盘的位置设有一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驱动轴向上连接有一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面连接有一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过滤盘后端,且所述分类舱外左端对应过滤盘的位置设有一组液压泵一,所述液压泵一的推出杆向左贯穿分类舱左端插入其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过滤盘的左端设为活动壁,右端设为旋转壁,其中,所述活动壁的前后面皆设有滑动块二,过滤盘内前后面皆开设有与之对应的滑动槽二;
[0009]所述旋转壁顶端与过滤盘内前后面右顶端通过一组旋转轴一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扭力弹簧一。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分类机构包括传送带、扫落板、液压泵二、推送件、回收腔和导料槽二,所述分类舱内左端靠近导料槽一右端的位置设有一组传送带,且所述分类舱内左端靠近传送带顶端的位置通过旋转轴二连接有扫落板,所述扫落板底端靠近传送带顶面,且
所述旋转轴二的前后端皆连接于分类舱内前后端,且连接处皆设有一组扭力弹簧二;
[0011]所述传送带的底端设有一组液压泵二,所述液压泵二的推出杆外侧连接有一组“7”型的推送件,且所述分类舱内右底端靠近液压泵二的位置开设有回收腔,所述回收腔的顶面右端设有导料槽二,导料槽二倾斜设置,且其右端穿过出料口延伸至分类舱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回收腔内设有可收集建筑垃圾的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前端贯穿回收腔内前端延伸至分类舱前端,且所述回收腔顶端设有开口,开口内左端通过一组旋转轴三连接有一组翻转板,且所述回收腔顶端靠近翻转板的位置设有一组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驱动轴通过一组轮组与旋转轴三连接;
[0013]所述翻转板的顶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一组感应模组,且感应模组的顶端连接有一组防护板。
[0014]优选的,所述过滤盘底面左右端对应两组支撑架的位置皆设有一组滑动块一,两组所述支撑架的顶端皆开设有与之对应的滑动槽一,过滤盘可通过滑动块一在两组支撑架顶端进行前后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排料管顶端靠近过滤盘的位置设为漏斗状。
[0016]优选的,所述活动壁底面右端粘连有一组刮刀,活动壁底面左端粘连有一组清洁刷。
[0017]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与液压泵二右端设有一组阻拦板。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设置于分类舱内的第一分类机构与第二分类机构,第一分类机构包括过滤盘、排料管、导料槽一和电机一等组件,相互配合下可实现对建筑垃圾内的沙土或较小颗粒垃圾的分离,便于对沙土的回收利用,以及第二分类机构,第二分类机构包括传送带、扫落板、液压泵二和推送件等组件,相互配合下可实现对建筑垃圾按照重量进行分离,对建筑垃圾内较重的垃圾,如砖块、水泥块等进行分离,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便于后续工作对其的加工处理,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第一分类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第一分类机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过滤盘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第二分类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翻转板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底座

1、分类舱

2、进料口

3、出料口

4、第一分类机构

21、第二分类机构

22、过滤盘

211、排料管

212、导料槽一

213、电机一

214、旋转盘

2141、连接杆

2142、液压泵一

215、活动壁

2111、旋转壁

2112、传送带

221、扫落板

2211、液压泵二

222、推送件

2221、回收腔

223、导料槽二

224、回收箱

2231、翻转板

2232、电机二

2233、感应模组

22321、防护板

223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可对装置进行支撑的底座1,底座1的顶端焊接有可进行建筑垃圾分类工作的分类舱2,分类舱2的左上端开设有可向分类舱2添加建筑垃圾的进料口3,且进料口3连接有一组向分类舱2内部弯曲的进料管,可避免直接倾倒时建筑垃圾砸坏内部零件,且弯曲也有效避免填料时扬尘飞扬至外侧,分类舱2的右底端开设有一组可排出分类后建筑垃圾的出料口4。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对装置进行支撑的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连接有可进行建筑垃圾分类工作的分类舱(2),所述分类舱(2)的左上端开设有可向分类舱(2)添加建筑垃圾的进料口(3),所述分类舱(2)的右底端开设有一组可排出分类后建筑垃圾的出料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舱(2)内左端设有第一分类机构(21),所述分类舱(2)内右端设有第二分类机构(22);所述第一分类机构(21)包括过滤盘(211)、排料管(212)、导料槽一(213)、电机一(214)、旋转盘(2141)、连接杆(2142)和液压泵一(215),所述分类舱(2)内左中端通过两组支撑架连接有一组过滤盘(211),所述过滤盘(211)的底端设有一组排料管(212),且所述过滤盘(211)的右端设有一组导料槽一(213),且所述分类舱(2)内后端对应过滤盘(211)的位置设有一组电机一(214),所述电机一(214)的驱动轴向上连接有一组旋转盘(2141),所述旋转盘(2141)的顶面连接有一组连接杆(2142),且所述连接杆(21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过滤盘(211)后端,且所述分类舱(2)外左端对应过滤盘(211)的位置设有一组液压泵一(215),所述液压泵一(215)的推出杆向左贯穿分类舱(2)左端插入其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盘(211)的左端设为活动壁(2111),右端设为旋转壁(2112),其中,所述活动壁(2111)的前后面皆设有滑动块二,过滤盘(211)内前后面皆开设有与之对应的滑动槽二;所述旋转壁(2112)顶端与过滤盘(211)内前后面右顶端通过一组旋转轴一连接,且连接处设有扭力弹簧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类机构(22)包括传送带(221)、扫落板(2211)、液压泵二(222)、推送件(2221)、回收腔(223)和导料槽二(224),所述分类舱(2)内左端靠近导料槽一(213)右端的位置设有一组传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韦杰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