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野外救援的担架绑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192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一种防脱野外救援的担架绑手装置,其包括用于与担架手柄连接的钩体,还包括凹型架、竖向承重布和绑手组件,所述钩体的顶端设置有凹型架,凹型架的顶端缝合有第一缝合布,第一缝合布的一端缝合有竖向承重布,竖向承重布的一侧缝合有绑手组件;所述绑手组件包括内垫、第二缝合布、回形环、魔术贴绒面、连接布和魔术贴勾面,竖向承重布的一侧缝合有内垫,竖向承重布的一侧缝合有第二缝合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抬担架者非常劳累及野外地面崎岖不平,手滑时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通过钩体和凹型架对担架手柄进行钩起,保障手部即使从担架端部上脱落,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避免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避免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野外救援的担架绑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绑手装置,具体为一种防脱野外救援的担架绑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野外用担架抬患者时,两名救治人员站在担架的两头,抬着患者走较长一段距离,直至进入临时治疗室内,在抬患者的路途中,手要紧紧握住担架端部的手柄处,仅靠手指和手掌用力,非常劳累,野外地面崎岖不平,万一手滑会导致担架脱落,使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因此,怎样能够在保障手部避免从担架端部上脱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脱野外救援的担架绑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用于与担架手柄连接的钩体,还包括凹型架、第一缝合布、竖向承重布和绑手组件,所述钩体的顶端设置有凹型架,凹型架的顶端缝合有第一缝合布,第一缝合布的一端缝合有竖向承重布,竖向承重布的一侧缝合有绑手组件;
[0005]所述绑手组件包括内垫、第二缝合布、回形环、魔术贴绒面、连接布和魔术贴勾面,竖向承重布的一侧缝合有内垫,竖向承重布的一侧缝合有第二缝合布,第二缝合布的内部缝合有回形环,内垫的一侧缝合有魔术贴绒面,魔术贴绒面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布,连接布的一侧缝合有魔术贴勾面。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缝合布和第二缝合布均缝合成环状。
[0007]优选的,所述魔术贴绒面与魔术贴勾面的宽度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回形环内孔的宽度大于连接布的宽度。
[0009]优选的,所述内垫由包裹布内部填充海绵制成。
[0010]优选的,所述回形环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将内垫包裹在使用者的手背处,将连接布绕过使用者的手臂,且将内垫包裹在连接布内部,再将连接布一端的魔术贴勾面穿过回形环,此时,连接布一端的魔术贴勾面位于连接布的内侧,拉紧连接布,将连接布一端的魔术贴勾面贴合在魔术贴绒面上,即可完成在使用者手部的固定,此时,钩体和凹型架位于手掌内侧,使用时,使用者将钩体钩在担架的把手位置处,使用者手握紧钩体和担架的把手即可将担架抬起,这样,即使抬担架者非常劳累及野外地面崎岖不平,手滑时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通过钩体和凹型架对担架手柄进行钩起,保障手部即使从担架端部上脱落,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
[0012]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抬担架者非常劳累及野外地面崎岖不平,手滑时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通过钩体和凹型架对担架手柄进行钩起,保障手部即使从担架端部
上脱落,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第一缝合布和第二缝合布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钩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钩体;2、凹型架;3、第一缝合布;4、竖向承重布;5、绑手组件;501、内垫;502、第二缝合布;503、回形环;504、魔术贴绒面;505、连接布;506、魔术贴勾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一,由图1

3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脱野外救援的担架绑手装置,包括用于与担架手柄连接的钩体1,还包括凹型架2、第一缝合布3、竖向承重布4和绑手组件5,钩体1的顶端设置有凹型架2,凹型架2的顶端缝合有第一缝合布3,第一缝合布3的一端缝合有竖向承重布4,竖向承重布4的一侧缝合有绑手组件5;
[0020]绑手组件5包括内垫501、第二缝合布502、回形环503、魔术贴绒面504、连接布505和魔术贴勾面506,竖向承重布4的一侧缝合有内垫501,竖向承重布4的一侧缝合有第二缝合布502,第二缝合布502的内部缝合有回形环503,内垫501的一侧缝合有魔术贴绒面504,魔术贴绒面50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布505,连接布505的一侧缝合有魔术贴勾面506。
[0021]第一缝合布3和第二缝合布502均缝合成环状,便于通过第一缝合布3对凹型架2缝合固定,通过第二缝合布502对回形环503进行缝合固定。
[0022]魔术贴绒面504与魔术贴勾面506的宽度相同,便于魔术贴绒面504与魔术贴勾面506的配合固定。
[0023]回形环503内孔的宽度大于连接布505的宽度,便于连接布505由回形环503内的穿过。
[0024]内垫501由包裹布内部填充海绵制成,使得内垫501具有较好的使用舒适性。
[0025]回形环503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使得回形环503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0026]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内垫501包裹在使用者的手背处,将连接布505绕过使用者的手臂,且将内垫501包裹在连接布505内部,再将连接布505一端的魔术贴勾面506穿过回形环503,此时,连接布505一端的魔术贴勾面506位于连接布505的内侧,拉紧连接布505,将连接布505一端的魔术贴勾面506贴合在魔术贴绒面504上,即可完成在使用者手部的固定,此时,钩体1和凹型架2位于手掌内侧,使用时,使用者将钩体1钩在担架的把手位置处,使用者手握紧钩体1和担架的把手即可将担架抬起,这样,即使抬担架者非常劳累及野外地面崎岖不平,手滑时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通过钩体1和凹型架2对担架手柄进行钩起,保障手部即使从担架端部上脱落,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
[0027]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抬担架者非常劳累及野外地面崎岖不
平,手滑时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通过钩体1和凹型架2对担架手柄进行钩起,保障手部即使从担架端部上脱落,也不会导致担架脱落,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担架上的患者二次伤害。
[00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野外救援的担架绑手装置,包括用于与担架手柄连接的钩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凹型架(2)、第一缝合布(3)、竖向承重布(4)和绑手组件(5),所述钩体(1)的顶端设置有凹型架(2),凹型架(2)的顶端缝合有第一缝合布(3),第一缝合布(3)的一端缝合有竖向承重布(4),竖向承重布(4)的一侧缝合有绑手组件(5);所述绑手组件(5)包括内垫(501)、第二缝合布(502)、回形环(503)、魔术贴绒面(504)、连接布(505)和魔术贴勾面(506),竖向承重布(4)的一侧缝合有内垫(501),竖向承重布(4)的一侧缝合有第二缝合布(502),第二缝合布(502)的内部缝合有回形环(503),内垫(501)的一侧缝合有魔术贴绒面(504),魔术贴绒面(50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涛马政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