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秋慧专利>正文

生物检测试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1878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检测试片及其制造方法,其生物检测试片包括有一检测单元以及一用于产生毛细管作用的辅助单元。其中该检测单元包括一基板、以印刷电路板的加工流程制作于该基板上的至少一组电极以及与该电极相连接的导线以及覆盖于该基板上的光阻层,该辅助单元则包括分别具有至少一片体的一双面粘胶层以及一亲水层。借由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以及光阻层的使用,可使待检测体液迅速充满由光阻层所形成的反应区内,而使其可与检测用反应酵素均匀迅速进行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制造方法简单,并借 由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以及光阻层的使用,使待检测体液得以迅速充满由光阻层所形成的 反应区,而可与检测用反应酵素均勻迅速反应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生物检测试片,其主要是在基片上设有一组检测电极,并于电极区形成反 应区,其中置有使用于特定检测项目的反应酵素。借由将待检测体液滴于该反应区内,在和 反应酵素混合后,将进行电化学反应;且所产生相对应的电化学反应讯号可经由与电极相 连接的导线,传输至另一组电极,借由将该另一组电极与用于判读该检测结果的仪器电性 连接,则可得到待检测体液的检测结果。以检测目标为血液的血糖检测试片为例,其结构通常由数片片体粘着而成。其中, 于底层上粘着有可感应电化学反应的检测电极,借以进行检测的功能。于底层上铺设有多 层片体;其中一层片体通常为一具有穿孔的薄膜,该穿孔相对应该电极,借以形成反应区; 其余片体则用以产生毛细管作用,借以将待检测血液吸入反应区内,使与反应区内酵素进 行反应。然而,上述结构具有两个缺点。其一,将电极以及导线以粘贴或印刷方式置于底层 之上,对于电极以及导线于底层上的位置将无法维持一致的精准度,且无法改变电极的位 置以及形状,或控制有效电极的长度;其二,于制造过程中,将作为反应区的薄膜贴合于底 层上时,制造者必须将二者精准对齐,因此制作过程十分费工,且贴合后会有溢胶的现象。 若未能将二者精准对齐,则可能造成覆盖住本应露出的检测电极而产生各片或各制造批次 间的差异,或覆盖住用于与外部检测仪器相连接电极的状况;如此将会使得该检测试片失 去功能或造成瑕疵品。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难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生物检测试片,经由光组层 以及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的使用,而可克服上述缺点,借以可维持电极与导线于底层上的 设置更具弹性与精准度,并可简化制作过程,降低瑕疵品的比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制作过程简单的,其中 借由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以及光阻层的使用,使待检测体液得以迅速充满由光阻层所形成 的反应区,而可与检测用反应酵素均勻迅速进行反应。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体液检测的生物检测试片,其包括有一检 测单元以及一辅助单元。该检测单元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组电极以及与该电极相连接的导 线以及一光阻层;其中该至少一组电极及其导线是以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制作于基板上; 该光阻层是覆盖于制作有电极及其导线的基板上,并经由曝光显影方式,使电极露出。该辅 助单元用于产生对检测体液的毛细管作用,包括有分别具有至少一片体的一双面粘胶层以及一亲水层;其中粘胶层的每一片体设有一长形内凹,并以其底面粘着于基板上;而亲水 层则粘着于粘胶层的一片体的顶面上。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生物检测试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l、提供一基板;A2、提供至少一组电极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导线,并将该至少一组电极以及与其连 接的导线以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制作于基板上;A3、将一光阻层覆盖于上述制作有电极与导线的基板上;A4、以曝光显影方式,移除基板上电极以及其它无效区域所覆盖的光阻层;A5、将反应酵素加于上述基板电极上,并使其干燥,以形成一检测单元;A6、提供分别具有至少一片体的一双面粘胶层以及一亲水层,其中该粘胶层的每 一片体设有一长形内凹;并将每一亲水层片体贴合于一粘胶层片体的顶面,以形成一辅助 单元;以及A7、将上述辅助单元中粘胶层片体的底面准确贴合于上述检测单元的顶面。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检测试片的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基板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将电极以及导线制作于图1中基板的示意图;图3为将光阻层铺设于图2中制作有电极与导线的基板上的示意图;图4为将反应酵素滴于图3中铺设于有光阻层的基板上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检测试片的第一实施例中检测单元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检测试片的第一实施例中辅助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将图5中检测单元与图6中辅助单元相结合的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检测试片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检测试片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1,-检测单元;10、10,-基板;1020-裂口 ; 1022-孔;104、 104,-第一导引部;1042,-内凹;1060-反应区;1062-无效区;120,124-电极;122-导线; 14-光阻层;16-酵素;2、2’_辅助单元;20-双面粘胶层;202-粘胶层片体;204-长形内凹; 22,22'-亲水层;222、222’ -亲水层片体;224-第二导引部;2242-内凹。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检测体液的生物检测试片,其包括有一检测单元1以及一 辅助单元2。该检测单元1则具有一基板10、至少一组电极120以及与该电极相连接的导 线122以及一光阻层14。图1与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上述基板10设有两 个裂口 1020以及一个孔1022,且包括有三组电极120以及与该电极相连接的导线122 ;其 中,该基板10自其一端以及其上两个裂口 1020内分别延伸出一第一导引部104。上述电极 120以及导线122是利用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而制作于基板10上裂口 1020以及孔1022的 旁侧。此外,上述三组电极120的导线122延伸至该基板10的一端,并连接于该端上设置的另一组电极124 ;该组电极124可与外部检测仪器相连接,以进行对体液的检测。前述光阻层14覆盖于制作有电极120、124与导线122的基板10上,并经由曝光显 影方式,使电极露出。于实施时,该光阻层由水溶性压克力树脂所组成,且可为干性膜或湿 性膜。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其中光阻层14仅未覆盖基板10上制作有三组电极120 以及其一端与外部检测仪器相连接的另一组电极124的位置。其中基板10上未被光阻层 14覆盖住的三组电极120的位置称为反应区1060,其可将待检测体液以及反应酵素限制于 其间,以利于反应的进行;而基板10上未被光阻层14覆盖住、位于其一端上的另一组电极 124的位置则称为无效区1062,其中该组电极124并非用于感应待检测体液以及反应酵素, 而仅与三组电极120的导线相连接,以便将所获得的电化学反应讯号传输至与其电性连接 的外部检测仪器。以光阻层14作为反应酵素的界限层的优势在于,由于光阻层本身厚度较为均勻, 因此可产生较佳的毛细管作用,使待检测的体液(例如血液)得以迅速充满于反应区内,而 让体液与反应酵素可均勻迅速反应。此外,于实施时,由于光阻可被精确地加以设置且具有多变的图形,用于检测的反 应酵素滴至上述露出的电极120上,并于滴上后其干燥。而该反应酵素干燥时会有结晶的 现象,然而其自然结晶现象不均勻。因此,经由 上述光阻层14的使用,可借由光阻层的形状 改变结晶,使结晶均勻,以利待检测体液以及反应酵素的均勻反应。如图6所示,前述的辅助单元2则包括有一双面粘胶层20以及一亲水层22,用于 产生对检测体液的毛细管作用,借以将待检测体液吸入上述反应区1060内。该粘胶层20以 及该亲水层22分别包括至少一片体202、222,其数目由所使用的电极数目而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检测试片,适用于体液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检测单元和一辅助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有:一基板;至少一组电极以及与该电极相连接的导线,是以印刷电路板加工方式制作于基板上;以及一光阻层,其覆盖于制作有电极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导线的基板上,并经由曝光显影方式,使电极露出;以及所述辅助单元,用于产生对检测体液的毛细管作用,包括有:一双面粘胶层,其包括至少一片体,其中每一片体设有一长形内凹,并以其底面粘着于基板上;以及一亲水层,其包括至少一片体,其中每一片体粘着于一粘胶层片体的顶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秋慧
申请(专利权)人:林秋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